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基本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充分重视利用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文章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人文素养 必要性 策略
  【基金项目】曲靖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数学课堂优质教学研究》(立项编号:QJ18006);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高中数学李德安名師工作坊研修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62-02
  一、高中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是以教育改革为核心进行的素质教育,强调不是考试机器,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未来人才。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现代的教育教育,讲究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道德和专业技能并重的教学,要培养有人文素养的学生,高中阶段是我国教育的重压阶段,承上启下,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科目,利用数学教育,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重要。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
  高中教育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是教育的主导,应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下,积极转变陈旧落后的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文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观念,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都看重起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有意思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熏陶,利用自身所学的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输、讲解,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2.利用教材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需要长期的坚持的过程,积极利用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数学理论的发明过程、数学公式的产生过程、背景、重要数学发明背后的故事、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相关材料的配图、数学知识拓展等相关教材材料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比如,通过概率学习的内容,以篮球赛进行举例,渗透合作精神、拼搏精神;在学习圆和圆的方程式相关章节时,给学生讲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艰难过程,教导学生懂得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也结合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学生明白数学对人类的所作的贡献,诱导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培养数学理想等。
  3.生活化教学,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前的数学教育,是十分注重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积极进行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数学公式、原理的阐释,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明白数学的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尊重和热爱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探究教学、小组教学的方法,多布置一些小组完成的作业、活动、竞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技巧的同时,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4.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爱的教学课堂
  高中教育,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教师是家长、同学外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的最重要阵地,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数学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悦、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尊重学生人格,积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积极引导学生多提问、多回答问题、多讨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现代的电子技术,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心灵的启迪,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之间友好、互助、温馨的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也十分有利。
  结语:数学是高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利用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值得高中数学教师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淼.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01).
  [2]郭长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6(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