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社科联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社科联是高校党委和行政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有义务也有能力在高校的学术管理中发挥作用。以河海大学社科联为例,探讨高校社科联目前在高校中的定位与发挥的作用,并探析其未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社科联;功能定位;发展思路;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8.020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社科联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高校社科联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是高校党委和行政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自1991年广西师范大学成立第一个高校社科联以来[1],高校社科联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一套基本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已成为推进高校学科建设,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各学会之间、各学科之间、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之间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的重要力量。
  从社科联学术性的基本属性、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终目标以及所聚集的高校众多学术权威掌握的学术权力可以看出高校社科联有义务也有能力在高校的学术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目前运行模式下,高校社科联一般挂靠在科技处、社科处等部门,属于学术性社会团体,长期以来缺少一整套与高校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学术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社科联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厘清主要功能定位并探寻發展新思路。
  1 高校社科联的功能定位
  河海大学社科联成立于2015年,秘书处挂靠在社科处,负责处理学会的日常事务。在3年多的运行过程中,社科联充分发挥了“研”和“联”的优势,以社科联为平台,与社科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校内资源整合,组织跨学科研究,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功能定位。
  1.1 学术管理
  高校社科联应该从高校自身条件和功能优势出发,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各学会之间、各学科之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具体做法为:①提倡与保障学术自由。要充分发挥社科工作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以个性的科研优势整体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②组织专家进行联合科技攻关。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优势,突破学科局限,积极组织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促进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整合,实现社会科学的突破与创新。③高校社科联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行使管理职责。建立社科联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两种管理模式的合作和对话机制,加强交流,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合作,共同行使管理职能。
  在社科联的平台上,河海大学加强了校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工程技术史、教育学等学科与水利工程、水环境、水资源、交通、新能源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新兴学科,积极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跨学科协同作战。
  1.2 学术交流平台
  社科联是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学普及是学术团体的根本任务。其最本质的特点是学术性[2],组织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是学会的生存之本。具体做法如下:①组织学术会议,通过学术讨论一方面使参会者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把握发展方向,增强创造性思维,促进了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促进学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学术协作与竞争氛围。②创办学术期刊,利用论文和著作等重要学术载体,反映学术创新水平。社科联应积极创办学术期刊,为学术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及时反映广大会员的研究成果,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⑧学术交流还体现在开展科普教育及提高民众科学素养等方面。社科联能积极推进社科知识的普及工作,面向社会和公众宣传与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校社科联成立后,一方面将学校各人文学校原来零散的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统一组织,形成系列活动,增强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领域内的学术沙龙、青年论坛等活动,给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激发学术思想的火花。同时,校社科联与校科协携手,通过开展科普绘画竞赛、知识问答、制作展板走进社区等活动,向学生和社区居民普及社科知识。
  1.3 新型智库
  高校社科联应围绕社会发展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精心组织应用对策研究,多出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即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实施科学决策的智库与“外脑”。
  充分利用“联”的优势与特色,通过联系本校及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尽可能把可联系的研究力量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到新型智库建设中,成为智库建设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高校社科联拥有专门的科研队伍,社科研究基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现研究手段具体化、研究方法应用化、研究队伍网络化,依托学校各学科,创新智库建设机制建立智库运行、管理新模式,打造高校新型智库。近两年,河海大学实施“河海”智库建设计划,重点围绕战略管理、工程移民、国际河流、水经济与管理、水政策与法制、水文化、海洋经济、环境、社会管理、国际水工程等领域,依托学校在水科学领域的综合优势,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建设,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及新机制,提升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水行业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高级智库。
  2 高校社科联的发展思路
  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河海大学从自身功能定位出发,积极吸取其他高校社科联建设的经验,不断总结摸索,探寻下一步发展的新思路。高校社科联要在完善壮大组织的同时,向外部延伸,将自身的研和联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2.1 承接部分政府职能
  当前政府的管理职能正在逐步发生转变,间接管理与宏观调控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原有的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的模式,部分职能向民间组织转移是大势所趋[3]。包括社科联在内的社会团体作为民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机遇和挑战。
  2.1.1 解放思想,提高对社科联承接政府职能工作的重视
  行政部门要提高对社科联承接政府职能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将本应由社科联承担的社会职能进行移交。社科联自身要解决思想上的障碍,摒弃“等、靠、要”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在改革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力争有所作为。
  2.1.2 明确政策,建立畅通的运行管理机制
  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行政部门和社科联各自职能,明确转移内容并作为政府职能转移的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职能转移规划和具体方案。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政府职能转移列入目标考核,同时定期检查督促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制订职能转移的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学会发展,创新学会在提供职能服务中的票据管理办法等。
  2.1.3 自我强化,提高高校社科联综合能力
  在组织体制上要将政府与社会团体分开,社科联需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独立才能融入市场、有所作为。要吸取国内外其他社会团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协调有效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整体提升各方面能力。提高社科联队伍人员素质,壮大专家队伍,不断扩大本学会在本地域范围内的影响力。
  2.2 转变管理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社科联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网状组织结构,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符合高校社科联自身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
  2.2.1 强化目标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发展定位。高校社科联要从当前的实际、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两个方面确立目标,形成自身的学术管理系统。构建和谐环境,体现服务效益。高校社科联要强化管理人员的内在素质,要真正把高校社科联办成一个进行科研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理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中心和阵地。
  2.2.2 开展学术研究,凸显学术品质
  增强学术凝聚力,促进学科建设。高校社科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力量,应组织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加强自主管理,体现学术地位。按照政策法规和社科联的章程,在组织上实行民主领导、监督和管理,在工作方法上实行民主、协商、自主的管理方式。
  2.2.3 培养人才队伍,增强民主意识
  培育科研人才,促进人才发展。高校社科联既要为高校社会科学工作者施展才智提供舞台,造就人才;又要大大增强高校社科联活动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规范民主程序,体现学术自由。高校社科联特别要加强对学术的民主管理,监督并纠正违背学术管理规律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主动以提供合适的服务的方式予以弥补。
  2.3 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社科联作为高校社会科学学术管理的管理主体,应加强成果的宣传力度,促进成果转化效益。
  2.3.1 强化社科成果转化意识,重视成果转化工作
  高度重视社科成果转化工作,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制订相关引导政策。社科联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把社会科学理论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社科工作者自身也要不断强化社科成果转化意识,通过推广、应用和转化的途径,以理论成果和成熟的对策性研究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3.2 加强成果质量审核,规范成果鉴定程序
  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研究课题设计,注重立项的现实性、应用性、针对性。加强监督检查,严把成果鉴定关。对于成果的鉴定要尊重科学,注意从创新、先进、价值、实用等方面全面衡量最后的鉴定意见。
  2.3.3 加大社科经费投入力度,保障转化工作开展
  呼吁党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科经费投入的新机制,不断加大对社科研究和宣传的投入,加强社科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設。争取民间资助。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资助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和经济核算,监督经费分配和资金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杨红秀.高校社科联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2(6):135-137。
  [2]徐燕刚,庾光蓉.校社科联的管理定位与管理策略探析[J].天府新论,2009 (6): 100-102.
  [3]王光,董雄伟.科技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问题与对策[J].学会,2006( 12):44-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