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的产业支点和实现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找准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点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和探索云南的产业支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路径。
  关键词:云南;产业支点;创新驱动;现代产业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 .cnki.kj ycx.2019.08.018
  1 引言
  2018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7 881.12亿元,同比增长8.9%[1]。201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0:38.9:47.1,与2017年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为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2]。但是,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不够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营商环境不理想,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等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找准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点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实现全省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际看,既要发展好云南的传统产业,又要在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统筹考虑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从而实现全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 云南的产业支点
  2.1 继续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把云南产业发展的靶心对准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8个云南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行动力的重点产业。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中,已明确要坚持走以“两型三化”为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加快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步伐。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八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高质量发展。
  2.2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2.1 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是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一切产业活动的总称,由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三大板块组成,具有产业内容丰富、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低碳环保等特点,主要包括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产业形态。有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将形成全球引人注目的一个兆亿价值的市场[3]。因此,我们必须依托云南的资源、环境优势及现有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基础,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2.2.2 信息技术产业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手段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前进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我省产业机构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
  2.2.3 智能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設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并部署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因此,云南一定要按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既定目标,抢抓机遇,稳步推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
  2.3 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元素比较显著,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其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差异也较明显。在发达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指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的GDP占比达到70%左右。而在新兴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则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先进制造业的GDP占比为50%左右,现代服务业的GDP占比稳步上升[4]。2018年,云南三次产业构成为14.0:38.9:47.1,产业体系还有较大的结构优化空间。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就是要主动积极地推进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全面地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化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使技术进步在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得到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
  2.3.1 建设协调发展的三大产业新体系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让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充分发展服务业上,而是要以坚持制造业强省为基础,实现三大产业部门之间的全力协调、协同和协力发展。
  2.3.2 推进工业结构转向中高端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制度创新,努力提升云南重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价值,推进全省工业结构转向中高端。
  2.3.3 占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云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丰富产能向劳动和资源环境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利用庞大的内需向国内外采购,或者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向国外发包加工环节,由此建立由我省控制的国内或全球价值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并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外国企业,或者是进入营销、网络、品牌和服务环节,或者是进入研发、设计环节,实现从产品加工向中高端转变,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3.4 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以对烟草、能源、冶金、化工等原有传统产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升级为起点,推动传统产业与重点产业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形成规模更大、效益更好、质量更优的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传统产业和重点产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3 实现路径
  3.1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当前,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对全面创新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提升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实施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四基”工程,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优势,构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在发达地区建立合作研发基地,借智发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打造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企业(集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孵化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建立完善包容创新失败的体制机制;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组要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针对性地选择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等作为配合单位,为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资源。
  3.2 坚持集聚发展理念
  集聚发展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对处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中小企业来说,集群更是生存发展的必要环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使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按照绿色生态、创新引领、集群发展的要求,明确园区主导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优化园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务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
  3.3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
  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开放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只有开放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新常态下需要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促进产业体系向开放型转变。全面服务和融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区域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明确产业承接重点,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健全产业承接机制,实现错位发展。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以工程承包带动装备等走出去,优势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加强农业、物流、旅游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云南跨越式发展。
  3.4 用活创业创新人才
  发展的基础在产业,产业的驱动靠人才。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以及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好《科技人才双向兼职办法(试行)》,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和合理流动;完善股权激励等政策,使得我省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3.5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采取增信和贴息等措施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投向,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大对我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化贷款流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机构积极试点投贷联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科技金融试点,吸引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基金更多地关注种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撑。
  3.6 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万人的积极性,为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浦超.云南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DB/OL] .http://finance.yunnan.cn/system/2019/01/28/03018924l.shtml, 2019-01-28.
  [2]胡晓蓉.云南省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DB/OL] .http: //www.sohu.com/a/298141446 368400, 2019-02-27.
  [3]敖仕松.夯实监管与用药安全一处方药网售的赌局[J].物流时代,2016( 12):80-81.
  [4]谈镇,黄忠平.以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江苏经济发展新支点[J].群众,2011(2):29-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