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南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本研究以SWOT法对商南县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分析陇西县中药材发展的经验,针对商南县县情提出建议,助力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发展;商南县中药材;陇西县中药材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7日
   近年来,陇西县紧抓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多措并举,集中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截至2018年9月底,陇西县中药材销售收入达18.85亿元,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陇西县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商南县中药材产业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陇西县的成功对其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多角度分析陇西县中药材发展,针对商南县中药材发展提出建议。
   一、商南县中药材产业SWOT分析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以南,大巴山北坡,结构复杂,地势起伏,是秦巴山区典型贫困县之一,经济发展落后。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水源充沛,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中药材是其传统农作物之一,现从S(优势)、W(劣势)、T(挑战)、O(机遇)等方面分析其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
   (一)优势分析。商南县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是天麻、丹参等的优质生长地,有“天然药库”之称,水源丰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保证了中药材质量优质,且长时间种植积累了中药材种植经验;商南处于南北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已形成“四横二纵,三大迂回”的民生公路交通网主骨架,保证交通便利。
   (二)劣势及挑战分析。目前,商南县有3个万亩药材基地,35个发展合作社,中药材年种植面积一万亩左右,但由于种植地较为分散,中药材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且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当地中药材发展目前多集中在上游即种植、加工端,产业链过短,未能发挥产业最大效益;截至2018年上半年,共有相关公司4家,且公司规模较小,无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产业链发展缺乏劳动力,科学创新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配套的相关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软件的支持与实际有脱节;销售中药材仍以传统线下批发为主,没有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
   (三)机遇分析。国家及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商南县政府也先后出台《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决定》等10多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文件,每年县财政列支3,5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包括中药材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企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互联互通的扶持办法,为产业脱贫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陇西县中药材产业概况。近年来,陇西县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已由最初单一的中药材种植发展至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科研一体化环环相扣的中药材全产业链。2017年,全县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41.66亿元,贡献财政收入1.3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元、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分别占到全县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的14.5%、22%和27.3%,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陇西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历程。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既有典型的黄土梁峁地形,又有河谷地形。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属温和半干旱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阴而不湿,土地肥沃,少虫害、少污染、低农残,发展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加之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陇西县自古便享有“千年药乡”、“西北药都”的美誉。
   近年来,陇西县紧抓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多措并举,集中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保证每个环节健康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拓展产业链。紧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与薄弱环节,重点加强中药材质量、精深加工、推进品牌化进程,扶持产业融合、溯源体系建设、流通体系建设等薄弱建设,有效地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本县独具特色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图1)
   (三)发展现状
   1、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健全流通溯源体系。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陇西县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秉承“绿色、道地、发展”的种植理念,根据陇西县道地药材品种,制定陇西原生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从产地生产环境、种植和繁殖条件、栽培和养殖管理、采收各方面,实施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规范;陇西县已经逐步建立中药材流通溯源体系,追溯编码包括了中药材的基本信息、物流信息、经营主体信息等,一袋一码,一箱一码,实现物流系统与溯源系统无缝契合,将中药材从种植、加工到流通整个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监管和检测中药材质量。通过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中药材流通溯源体系,保证了中药材的高质量。
   2、中药材规模化生产,有效规避种植风险。陇西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集约化中药材种植。建立以农民土地入股、种苗入股、劳务入股以及土地流转的股份制发展药源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合作社”等运营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优势产业带。2017年数据显示,陇西县年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165.22万亩的21.2%,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陇西县规模化种植中药材遵循长短结合、高低结合的原则,即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和生长周期长的品种结合,以相互补充;高低结合即是高效益的品种和低效益的品种结合,以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在满足中药材产量提高的同时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效益。
   3、完善中药材加工体系,推进加工精深化。中药材加工是大幅增加产业链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政府税收的重要环节。陇西县加工业蓬勃兴起,从单一的初加工到炮制饮片、提取成分、保健品与美容产品研发、包装,加工分类更为细化。一方面积极引入中药材加工企业及相关项目,按照“一主两副”、“以一带多”的总体布局,在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主”即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两副”即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分别承担中药材批发、仓储、物流和中药材加工功能,在“三区”的辐射带动下,孕育了10多个产值过亿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0多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成药加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奖金、降低税率等方式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GMP认证,助力“陇药”品牌化建设。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同時也解决部分人员就业问题。    4、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特色品牌。龙头企业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力量。近年来,陇西县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该县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已经有50家左右。通过政策优惠、国家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创新力和发展力,切实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陇西县实施中药材品牌战略,立足优势,坚持走品牌化高端路线,极大地提高了陇西中医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陇西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等也先后获得认证。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
   5、科研助力中药材种植,人才服务中药材产业。陇西县中医药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甘肃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他相关院校达成合作关系,积极引入相关人才,鼓励专家带课题深入产地,认真研究药材自身的特殊性、适宜的加工方式方法,并配备专用加工、消毒设备,助力中药材研究创新。同时,鼓励各大药企构建龙、陇西中药材研究中心及引进高端设备,如中天药业组建成立了“陇药工程研究中心”;奇正药业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大型高端检验检测设备16台套,从“人才”、“设备”、“技术”三方面确保科技成果。
   6、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推进仓储规模化工程。陇西县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渠道销售方式。线上借助互联网,配备信息服务网站等采集及公开中药材市场信息,同时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借助已有的平台经营网店等进行零售、批发。线下主要依托文峰、首阳两大专业化中药材市场开展中药材批发、零售业务。近年来,陇西借助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支持和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建立了中国中药西北第一仓储交易物流中心,年常规静态仓储量50万吨以上,雄踞西北地区之首。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陇西作为甘肃东南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大力发展中药材流通体系,开拓市场。据悉,目前已建成运输专线30多条,所生产的中药材、中药材半成品及中药材成品不仅销往内地,国外也有相关业务往来,极大地增强了中药材行业的活力,也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7、联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陇西县以首阳镇为试验点,欲打造“休闲、养生、中医药、旅游、养老、美食”相结合的特色小镇,以中药材为窗口,展开“以中药材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正在尝试的是“中药材+旅游业”模式,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做到每个活动以主办景区为主、其他景区为辅,动员全县各涉旅单位积极参与。近期开展的以“休闲养生·冬暖陇西”为主题的冬春季旅游活动是对此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
   三、商南县借鉴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陇西县与商南县地理条件、种植历史相似,其中药材产业成功发展的模式为商南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针对商南县中药材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陇西县的发展经验,对商南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范中药材生产,提高中药材质量。“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是药效的保证,关系到生命安全,也是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陇西县中药材的高质量与其严格按照规范化种植、加工要求生产密不可分。商南县中药材产业应立足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按照行业标准甚至高于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以确保药材优质,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应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实现中药材生产透明化,加强各方的监督,强有力保证了中药材质量。
   (二)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零散种植户、小规模合作种植户缺乏灵敏的市场嗅觉,无法及时掌握有效的市场信息,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而规模化种植不仅能将药材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而且在价格形成面前,具有一定话语权,所以规模化生产是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商南县的规模化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采用“合作社+种植户”、“合作社+企业+种植户”等模式,但目前的“规模化”相较于陇西县仍然是“小规模化”,企业参与程度不够、基地集约化种植生产程度不高。商南县应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
   (三)拓展中药材产业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中药材产业链的延长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陇西县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全产业链,而商南县仍停滞在产业链下游种植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是其产业链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引进相关企业,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例如制药企业、药妆企业、保健企业等,由大型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其次,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利用好商南的地理位置和交流条件,大力发展物流;西安市万寿路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一部三局批准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商南与其较近,加强与其合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品牌化建设。品牌是多年累积发展的结果,是品质的保证,是一个产品的名片,拥有品牌,意味着有更多企业的认可,有更为广阔的购买者。“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等中药材及其他精加工品如药茶等,已经注册了品牌,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商南县应当与“道地药材”相结合,结合本地种植历史和市场经验,定位重点发展药材品种,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南品牌。同时,通过广告营销、展销会等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购买者。
   (五)打造交易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互联网+中药材”是中药材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借助互联网加强信息交流、贸易,不仅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变化,而且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开拓了中药材销售量。陇西县建立的药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保证中药材价格及相关信息公开化,并可进行线上交易,一方面扩大了销量;另一方面捕获了市场需求。商南县应积极参考各大药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自己特色的信息交流和大宗中药材交易平台。
   (六)联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整合优质资源,借助其他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带动效应,促进产业共同发展。陇西县中药材发展紧扣“养生”主题,联合旅游业共同打造“健康、养老”的旅游基地,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商南县可借鉴其发展经验,联合目前发展较好的产业如茶叶、猕猴桃、特色旅游业等,特别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南茶”,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可以依托这些产业,捆绑宣传、联合发展,如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养生药茶、桔梗观赏园等,最大限度地實现产业效益。
   (七)引进人才,加强科研创新。创新是产业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目前,中药材产业链不仅缺乏技术,而且缺乏人才资源。商南县应借鉴陇西县加强科技创新的做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陕西高校如云的优势,加强与各大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引入相关项目,建立专业的中药材科研基地,吸引中药材专业人才,加强当地技术培训,从“设备、人才、技术”三方面大力支持科研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云,郭渊.陕西商南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0).
  [2]李建晶,朱万里.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2).
  [3]马红霞.对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
  [4]侯琪.陇西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适宜性分析[J].甘肃农业,2014(12).
  [5]李沛文,何水清,付怀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对定西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研[J].发展,2013(8).
  [6]谢华武,耿小娟,杨娇.陇西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9(11).
  [7]苏耀海,马德静,胡占寿,张彩霞.甘肃省陇西县中药资源调查初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4).
  [8]叶启智,蔺红军.依托药材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药材产业——对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和发“药财”的可行性探讨[J].甘肃科技,200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