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合时代DC电影跨媒介娱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跨媒介娱乐产生于融合时代,技术上的进步改变了艺术生产方式,使得同一内容的不同艺术形式可以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共同叙事。从技术层面解释媒介融合的载体问题是必要的,但是仅从技术层面出发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层面发生的变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的困境。跨媒介娱乐的建立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生命力,不仅要从传播载体上解决问题,而且要从内容层面构建新的生产方式。
  关键词:融合时代;DC电影;跨媒介娱乐
  一、跨媒介娱乐产生的时代语境
  电影艺术在短短百年之中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在经历数字革命后,电影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艺术创作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无损与自由复制,艺术传播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传播,藝术接受走向对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1]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进入到了一个赋权语境,技术层面上的赋权和社会层面上的赋权让原本弱势的传媒受众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强势的传统媒体也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一)技术赋权——技术进步为跨媒介娱乐提供平台
  “机械复制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作品从它对仪式的寄生式依赖中解放了出来。”[2]从本雅明预言的机械复制时代开始迈向数字复制时代,技术层面上的变化使得艺术形态的变化也愈发激烈。艺术接受者不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形式,期待更多艺术上的新创造、新刺激。
  机械复制时代以后,艺术的创作渐渐脱离了手工而走向机械化、电子化和数字化,使艺术创作呈现出“非实物化”状态,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全部用数字化的介质代替实物的胶片。现在的艺术创作更是迈向了比特时代,艺术创作编码和艺术接受解码全部成了0和1的比特符码,材料和成品越来越无法实物感知。
  在传统媒介语境下,受众对于故事的接受是在一个完整的媒介上进行的,例如《三块广告牌》讲的是一个母亲因为女儿的惨死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讲的是一个生活在现在的史前人将要去新环境的故事。而在融合时代技术打破了了分隔不同媒体的障碍,从介质上讲,都是计算机上的0和1的符码,让同一电影故事在不同媒体上传播成为可能。
  (二)社会赋权——受众权利变迁为跨媒介娱乐提供需求
  虽然现在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上仍然占据主流的未知,但是受众不再是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当下,大多数人并不是从单一设备上获得所有信息的,我们使用什么设备,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融合时代的受众,不再会死守电视等待电视节目的播出,也不会期待依赖单一的产品来满足所有的精神需求。游乐场、电影、电视、小说等各种娱乐方式应有尽有,受众选择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选择成功的故事,并利用各种媒介平台传播,成为了内容生产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从受众与跨媒介娱乐产品互动性来看,电子游戏无疑是受众主动性最高的一种媒介。现在的电影内容生产商,不再是把电子游戏作为某些作品的附加产品,而是将其作为扩展叙事的一种方式。在电子游戏中,受众一步步探索未知的故事空间,获得电影中没有的故事体验,从而进一步刺激受众迈向下一媒介。
  (三)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模式改变为跨媒介娱乐提供动力
  “人类的艺术自诞生之初便拥有着传播的取向——一种关怀他者的情结。”[3]正如匈牙利学者豪泽尔所言:“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表达,而且是传播。”[4]艺术这一个神圣的使命在机械复制时代后真正开始发挥了它的能量,这一使命也在新媒体传播环境里变得最为明显。在融合语境下,艺术作品一旦进入传播环节,就会变成裂变式的传播,每一个传播者都会将艺术作品传播给更多的接受者,每一个接受者都会成为一个新的传播者,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最初的传播者都难以被寻找到。
  就拿电影来说,机械复制时代通常是在电影院这种设施媒介下播放电影,这样传播的结构就是单项式的点对点的线性传播。融合语境下的电影冲破了电影院的束缚进行跨屏传播、交互式传播,出现了电视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新的电影形态,甚至在各种环境、各种媒介上我们都能找到电影的痕迹。
  二、DC电影的跨媒介娱乐的特征
  DC电影宇宙作为拥有一个众多超级人物版权、众多传播渠道的庞大帝国,各种超级人物形象在故事中交叉出现并共同生活在一个超文本的故事世界中。 DC电影在上映之前,观众就已经大概知道电影中的超级人物是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性格和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因为它早已投射到了其他媒体。融合语境下受众已经不满足于通过单一传播渠道来欣赏电影,他们通过互联网观看影评,甚至参与叙事,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进行娱乐。
  (一)DC电影的跨媒介互文
  好莱坞经典叙事强调故事情节的依次递进,并设置明确的大团圆结局,以保持故事的完整、封闭。类型电影的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影像。这样创作出来的故事都是在单一媒介上完整展示的。
  亨利·詹金斯曾指出《黑客帝国》是属于媒体融合时代的娱乐活动,它把多种文本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如此宏大的叙事规模,以至于单一媒体已经容纳不下了。[5]他将新的娱乐方式称之为跨媒介叙事,英文名为Transmedia Storytelling,并首次提出跨媒介叙事的定义:“一个文本的完整的组成元素,通过各种交付渠道或者媒介,创造出一种统一的、共鸣的娱乐体验。在理想的环境下,每个媒介都对这个文本故事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6]
  漫画不仅被改编成电影,还被改编成网剧和动画片。康斯坦丁初登于《沼泽怪物》第2卷第25期。华纳兄弟影业在2005年拍摄了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地狱神探》,电影在漫画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大的改编,个别情节取自41—46期的“Dangerous Habits”。同时在2014年推出了《康斯坦丁》的13集电视连续剧,2018年推出了动画片《康斯坦丁:恶魔之城》,以5集的10分钟动画登陆他们的网上平台CW Seed。2005年的《地狱神探》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圣的天使黑化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粉丝们就会发动他们自己的力量在网站上搜集相关的信息,最终这个故事在2018年的动画片中告诉了我们答案,从而拓展了故事的时空。   (二)DC电影的受众参与文化
  艺术作品从膜拜价值走向展示价值,通过传播的普罗化,改变受众面对艺术的心态和姿态,艺术接受者在艺术接受时有了一种“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而且,机械复制时代以后的艺术内容日益丰富与多元,使得艺术接受者有欲望地通过身份想象、经验想象、身体想象、时空想象组合成多元的“想象共同体。”
  观看DC系列电影后的观众,可能會对故事的某些情节感到困惑,任何一名粉丝都不会理解故事的所有部分,他们当然也不会对所有问题都抱有同样的兴趣。而他们在网上讨论时,他们会将所知道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将自己手中的资料彼此对比,从而使对电影的理解达到任何一个从影院走出来的人所无法企及的深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一部DC电影《康斯坦丁》,全球的观众都在网上社区来探讨,其中可以是宗教题材、主角的情史,甚至还有可能是配乐水平的高低。
  “跨媒介娱乐是集体智慧时代的娱乐活动。作者与读者、制作人与观众、创作者与解释者之间的特征将水乳交融,形成一个表达的环路(不太像矩阵),每一名参与者都努力他人的行动。”[7]另外想象的共同体也可能突破线上的群集而在线下相聚,成为现实的共同体。阿布扎比的华纳主题公园已经在2018年开业,里面还设置了DC漫画专区,全球的粉丝可以在此相遇,共同体验DC世界。
  (三)DC电影的统一世界观
  跨媒介娱乐作品要求作品要有一致性,以使得每一部作品都能被辨别出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还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使得它能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被表现出来。在DC各种各样的产品表现形式中,包含着多种重复主题,比如超人的“S”型衣服、蝙蝠侠的超级战车等;包含着多种共同的设定,比如蝙蝠侠没有超能力、康斯坦丁是一个酒鬼、海王的宿敌是黑蝙蝠等;包含着鲜明的表演特色,比如贱贱的康斯坦丁、正义的超人等。没有一部特定作品会再现电影中的全部元素,但是每一部作品都必须包含足够的内容,让人一撇就能够辨认出这些作品都属于同一个叙事王国。
  在DC电影中,每个故事主角都可以在漫画中找到他的原型,甚至统一世界观中的次要角色也会被开发成产品的主角。例如在DC世界中,海王亚瑟辞去了正义联盟的职务而销声匿迹。但是温子仁又将其唤回重新制作成电影,放映期每天席卷将近一亿元的票房。正是通过跨媒介娱乐的实践,这一角色获得生命力,丰富了统一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同于单纯的漫画改编电影,这种跨媒介娱乐实践是对原有故事的补充与丰富,而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搬上银幕简单地进行多媒介传播。
  参考文献:
  [1]刘俊.融合时代的传媒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27.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8.
  [3][4]陈鸣.艺术传播原理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9.
  [5]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7.
  [6]黄雯,孙彦.从美国漫威公司作品看跨媒介叙事[J].当代电影,2018(2):121-124.
  [7]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80.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