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能够调节读者心境,使读者放松、愉悦、释放压力,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对美的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起到美育和精神疗愈的作用。运用室外环境设计要素,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创造出舒适、雅致且具有文化特色的室外空间环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8.9
图书馆是知识保存与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期望不再限于“藏”与“阅”,而是藏、阅、信息共享、文化交流与空间艺术享受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向往是人的天性,正如高尔基所说“照天性来讲,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在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艺术能够调节读者心境,使读者放松、愉悦、释放压力,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对美的鉴赏,在潜移默化中对读者起到美育和精神疗愈的作用。
现代图书馆建筑体量较大,室内外通透性较好,好的室外空间环境不仅可以衬托建筑本身,表达图书馆文化内涵,又可使室内空间“借景”,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图书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与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析。
一、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图书馆的外部空间是指由实体构件围合的馆内空间以外的一切活动领地。[1]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及建筑物本身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基调与风格,并遵循与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功能性需求和艺术性需求的完美结合,这是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与功能划分
室外空间是一个多维度空间。理想的空间环境是能够使人无论从哪个维度进入空间都能够移步换景,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在进行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平面布局时应首先对周围环境特征、气候及原有地形进行调查分析,使设计的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种植相宜的植物并与周围环境进行自然融合,形成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同时需要考虑设计主题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室外空间进行平面合理布局与功能划分,增强环境的功能性、景观性。室外空间功能划分时,应基于读者动线,利用道路、广场、绿地等分隔划分出学习、休憩等静态空间;人流出入、学术交流活动、庆典活动等动态空间。
构成空间环境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面、水、植物、建筑及构筑物。美的空间环境应将诸要素进行自然揉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一)空间环境地面的应用
基于行为学理论,高校读者由图书馆通往食堂、宿舍以及各种学术活动时的穿行人流量很大,简洁平坦而有足够空间容量的广场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必要设计。广场应有相宜的尺寸,过大的广场会带来方向迷失、不安全感;过小的广场则不满足读者使用需求,带来局促、狭隘之感。因此图书馆广场设计应根据人流情况、建筑体量,设计合适的尺寸。广场应铺设平整、典雅的铺装。不同色彩、形状与质地的铺装可以分隔空间,丰富层次,创造优美的地面景观,产生不同的艺术美感。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是组成环境美的最基本因素之一,给人视觉不同的反应,使人获得不同的感知。空间环境铺装的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色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暖色调热烈,冷色调优雅,明色调轻快,暗色调宁静。其次色彩的应用应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且与整个空间环境景观相协调。
空间应用不同规格的铺装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大型的花岗岩适用于铺设在尺寸较大的空间,使得空间在视觉效果上更加的宽阔,如广场铺装;而马赛克、小型地砖、鹅卵石等适用于铺设在一些中小型的空间里,如步道。
不同质感的铺装可以彰显不同的风格,如青石铺装可以显现古典韵味,而大理石等材质的铺装则显露出现代气息。使用时,应根据设计风格的不同进行甄选。
(二)植物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建筑体量较大,建筑线条硬朗,对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设计,不仅能柔化建筑线条,阻隔噪音,制造小气候,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调节室外空间的温度、湿度。
植物的设计主要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植园林植物,在遵照生态学以及园林特性的基础上,按照植物生长规律以及艺术法则进行园林植物设计。[2]植物设计时,在遵照生态学、园林特性的同时,宜结合环境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及读者需求,采用灌木乔木混合搭配,疏密结合,创造开阔空间、半开阔空间,使各空间环境优美且自然过渡,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高校图书馆室外开阔空间如广场外围,宜进行草坪、模纹花坛应用。模纹花坛采用不同色彩的灌木如小檗、火棘、冬青等进行整形修剪搭配成图案,体现出整洁庄重大气之感,且能给广场增添丰富的层次。
开阔空间与半开阔空间中,宜选用不同植物配置设计。在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植物设计中,除考虑植物的规格还要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牡丹代表春天:月季为花中“皇后”,月月留春,青春永驻;桂花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而“竹径通幽”最为妙用,由竹林创造的半开阔空间能给读者带来安静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
众所周知,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知,如冷色调给人平静的感觉,暖色调则给人柔和的感觉。空间环境里植物色彩的搭配,是影响空间环境与读者心境的重要因素。在空间环境里绿色是一种平衡色彩,宜大面积应用;同时绿色象征生命,给读者以生机勃勃之感,带来积极向上的情绪。空间环境设计中,绿色在空間环境里作为基调色彩,宜与其它色彩的植物如彩叶植物、草本花卉等进行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
(三)水的应用
水是万物的生命源泉之一。水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3]在图书馆室外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水系。如人工湖,喷泉、人工瀑布等。在四季的变幻中,水体与水声都能赋予周围景观以灵性。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校区内人工湖与人工瀑布结合,形成循环过滤水体。春夏季节,暖阳高照,万物复苏,宁静的水面倒映出周围的建筑与植物,水中二三只野鸭在水面上悠闲的觅食,湖边不时传来蛙声鸟鸣及瀑布跌落的水声,师生尤如漫步于自然之中,给人轻松、愉悦之感。夏季,清澈的湖水和潺潺的水声带来一抹清凉。秋季,秋风吹皱湖水,湖面波光粼粼,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与湖水相互映衬,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漫步其中,怡然自得。冬季,冰河冷水,万物萧条,自有一种苍凉之美。读者在馆内阅读疲劳临窗观望时,美丽自然的景观能够使读者心旷神怡,拓展空间视野,缓解视觉疲劳,改善读者心境,促进读者学习效率。
(四)构筑物的应用
主题雕塑是体现空间环境文化内涵的一种形式。在图书馆文场设计主题雕塑,搭配园林小品,花坛造型等,使得图书馆室外环境主题鲜明,富有文化内涵,广场景观更加生动,富有层次,形成和谐且具有特色的广场景观空间。
四、结语
总之,高校图书馆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采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环境与人形成和谐统一的局面,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室外空间环境,给师生提供一个舒适、雅致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刘毓基.图书情报工作.1999(1).
胡来宝.刍议园林植物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和人的感情心理[J].门窗,2014.11.
盛晖,李游山.浅谈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2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