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许多资源丰富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反而更加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表现为资源现状堪忧、经济结构不平衡日渐严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这种资源诅咒现象是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它给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也为其转型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因素。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延伸、更新及复合三种模式,阐释了转型模式选择的资源丰裕度、产业政策、区位因素、资金因素和技术因素等五个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资本、科技、人才三个支持措施。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转型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001-03
  Abstra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many resource-rich cities is slower or even stagnant, which is manifested by the worrying situation of resources,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imbalan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resource curse phenomenon is a common problem faced by most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it brings about enormous obstacl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s well as major adverse facto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Based on the three modes of extension, renewal and compoun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ive bases of choosing the transformation mode: resource abundance, industrial policy, location factor, capital factor and technology factor. On this basis, three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the choic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mode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based on the "resource curse" are further proposed, namely, cap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Key words: resource-based city, resource curse, transformation mode
  一、引言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这个物质基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于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其经济增长反而更加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学者们将这一问题形象地描述为“资源诅咒”[1][2]。
  资源型城市能够建立和发展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资源型城市除了有一般城市所具有的特點外,还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城市发展的非循环性,而且城市的空间结构不紧凑,城市短暂建立导致没有多样化的经济布局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等。短时间内不可再生或接近不可再生的资源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崛起—扩张—繁荣—衰退或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一般都要经过的周期性过程[3]。
  二、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
  (一)资源现状堪忧
  资源型城市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总量是固定的,随着每年不断的开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就会渐渐减少直至消失。但是如果科学的开采、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然资源,就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缓经济衰退;如果单方面只注重经济的发展,为了发展社会经济而过度地开采资源,最终将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原有的资源优势变为资源劣势。那种只重视产量和眼前利益,不着眼于效率和长期发展的自然资源消费理念,必将加重资源的浪费与消耗,而且会加剧社会环境问题。与此同时,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放松了监管力度,导致自然资源寻租行为频现。
  (二)经济结构不平衡日渐严重
  资源型城市为了获取资源,使资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把用来发展服务业等其它产业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资源转移到工业生产方面,这使得服务业和其它行业发展速度降低甚至停滞,这样出现的后果是单一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快,经济结构越来越不平衡。自然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资源城市的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聚集着规模庞大的低素质劳动者,如果矿产资源不足或消失,失业情况将会恶化,严重影响城市的就业平衡。在资源型城市中,资源型产业往往能够发展壮大,而传统制造业几乎停止了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同样也会止步不前,并且发展空间有限,这就会导致各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从而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否则,在经济衰退时“资源诅咒”问题就会突现。   (三)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资源无节制开发问题,从而造成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开采资源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地面下沉,而在运输资源的过程中也会有悬浮粒子污染大气,在最后使用时,会排放出废水、废气、废固体废弃物,可以说自然资源从开采到使用,都会损害环境。由于缺乏对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重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状况往往会比其他城市更糟糕,当地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同样也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会随着治理成本的增加而被阻碍,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城市带来的不是机遇,反而成为挑战。
  三、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一般模式
  当今,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一种产业转型划分方式就是张米尔(2002)[4]和Koren等(2007)[5]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划分: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及产业复合三种模式,这种划分对资源经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产业延伸模式
  产业延伸模式是指依托原有的资源采掘优势,向下游相关产业蔓延,进而形成一体化的整产业链优势。产业延伸模式的优势是基于原有的资源基础和产出地成本优势,因此当其向下游延伸时,具有原材料供应优势和成本竞争力,下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原材料也供应充分,且运输半径小。如形成煤-焦-化、煤-炼-化等相关产业链,通过协同一体化,使得这种模式即使在资源产业衰退的情况下,如果相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确立了相对的技术创新优势的前提下,仍然可以通过外购原材料,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未雨绸缪式的城市转型是资源开采产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城市所适用的。但这种模式的劣势是产业延伸模式仍然是主要依托资源产业,没有跳出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自循环,因而产业延伸模式仍然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密集型经济的繁荣,强化了单一产业的结构刚性,增加了城市对资源的依赖度。
  (二)产业更新模式
  此模式即进行产业非相关多元化,利用资源采掘产业的经验,来帮助其它新兴产业建立和发展,在区域内建立起基本独立的新产业群。在以往发展中,资源城市一般依托资源产业这个单一增长极,会相应地带动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集聚,推动了城市发展和扩张。在这种集聚下,选择适合的潜在新兴产业,集中攻关、优先发展,可以保证未来城市向综合型的过渡。合理利用以往积累下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资源,引导部分资源进行横向拓展,开拓新的发展途径,建立新的产业,不失为在不可持续资源产出预期可见的前提下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当然采取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资源城市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积累,但是以往粗放型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城市在环境成本和生态成本方面存在巨大付出,而这一部分成本并未计入到资源产品的价格中去,已有的资金积累并不足以弥补环境破坏损失。因此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国家、省与市一级协同处理,国家层面应该给予适当的环境保护修复资助基金。产业更新模式是资源产业处于成熟期的城市和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必须要考虑的转型模式。
  (三)产业复合模式
  此模式是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模式而进行的产业转型,这种模式兼具产业延伸模式和产业更新模式的优势,力图做到两者间的优势互补。对于处在新生期和成长期的资源城市,可以先采用产业延伸模式,发展接续产业链,之后再采用产业更新模式,发展替代产业,同时注意应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对于处于繁荣期的资源城市来说,就应在发展接续产业的同时,并行发展替代产业,而且合理规划,注重生态保护以及实行生态修复。而对于处于衰退期的资源城市来说,只能采用产业替代模式,通过产业更迭,聚集新的产业发展活力,这时需要借助外力来实行生态修复。
  四、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依据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6][7][8],归纳为资源丰裕度、产业政策、区位因素、资金因素和技术因素等五个方面:
  (一)资源类型与资源丰裕度
  由于资源物理特性的影响,当一个区域拥有煤炭这类初级资源时,由于碳结构物质链短的原因,往往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产业延伸的附加值不高,不易于实现产业转型。但当拥有石油、金属等资源类型的时候,由于其下游的产业层次相对较高,下游附产品多且附加值高,因而相对更易于实行产业延伸模式。另外,丰裕的自然资源往往意味着资源产业正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这时的资源城市由于经济净收益大于成本付出,因此可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产生的红利,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并注重成本挖潜,加强经济储备,利用资金优势向外围延伸和扩散,以备在资源不足的时候,有其他经济支撑点来接续推动区域发展,这时采用产业复合模式更为适当。但是对于资源濒临枯竭、产业处在衰退期的城市来说,由于以往经济积累不足,只有依靠外力,采用政府主导的应急性的产业转型模式。
  (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通过整体战略规划和区域产业布局,为每一个区域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产业政策。已有经验研究表明[8],资源城市的转型,尤其是濒临资源衰退期的城市轉型,其产业政策的作用尤为巨大。通过采取扶持性的产业政策,可以使一个地区的资源产业向下延伸和向外扩张。如果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或者给予特殊政策优惠,则可以扶助其建立潜导产业,吸引区域外要素进入,尽快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政府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会直接影响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
  (三)区位因素
  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加速与外部的沟通和联系。随着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交换,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更易于被引入到资源城市中,使该地区形成与外部紧密的要素交换体系,从而确立新的产业优势,间接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因此区位条件较好的城市更适合选用产业更新模式。而区位优势不强的城市或地区则较难选择更新模式。在与外界交换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受当地区位的制约,更容易选择产业延伸模式。   (四)资本因素
  资源型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当前正面临产能过剩、经济附加值低、资源城市财力薄弱的困境。而新兴产业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技术启动资金和政策性引导资金,因此处在生态补偿困境中资金匮乏的资源城市来说,采用产业替代模式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但是对于另外一些资源开发年限较短、资金充沛的城市来说,选择适当时机考虑进行产业更新,提前做长远打算,往往能获得产业多元化的优势。综上资本因素将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的模式选择。
  (五)技术因素
  如果资源城市在发展资源产业时,具备了较强的资源技术,且其技术扩散至下游产业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技术综合体,这样的城市倾向于采用产业延伸模式。反之,像大多数煤炭城市那样,其资源开采相关技术的输出可能性低,城市发展煤化工等精深资源加工产业的技术不具备竞争力的情况下,应在维持现有资源财政来源的基础上,政策向产业更新模式倾斜。
  五、基于“资源诅咒”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支持措施
  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和資源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依据,分别在资本、科技、人才三个方向上予以总结,探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支持措施。
  (一)财政支持
  在资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扩张产业链,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受路径依赖影响,资源城市中的非资源类企业受要素挤出影响,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中,这是新兴产业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资源城市政府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设置相应的产业转型扶持基金,对区域内有特色和发展潜能的企业给予重点资金资助,对非资源类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性引导,使其能够选准发展方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有益补充。当然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转型企业债务问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还需要政府提供精准的点对点支援,从而为不同模式下的资源城市产业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二)科技支撑
  科技力量是促进和助力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优化的源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萌生和发展壮大的动力。“资源诅咒”地区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对于资源枯竭已向产业更新模式倾斜的城市来说,集中力量在某一低碳转型技术上予以突破是比较切实的选择;加强“资源诅咒”地区资源加工企业、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落地实践活动,搭建科技成果共享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三)人才支持
  人才是产业转型的关键要素,是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处于“资源诅咒”中资源城市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问题,应积极引进特殊人才,针对产业转型中短缺的人才,与高校进行定向培养与联合培养。同时利用互联网泛在技术,采用灵活的人力资源使用方式,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兼职的在线技术支持人员,作为建设和开发转型工业园区所需技术人才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并在资源城市转型过程中,利用其人才能力提升空间大、人力资本培养锻炼快的优势,打造成长型育人环境和留人环境,变环境劣势为环境优势;制定战略性层面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等人才名单,以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防止人才短缺,侧重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提供较高的人才成长空间,抑制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Aslaksen, S.Oil and Democracy: More than a Cross-country Correlation? [J].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2010,47(4):421-431.
  [2]Freeman, D. G, . The Resource Curse and regional US Development[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09, 165(7):527-530.
  [3]王毅鑫,王慧敏,刘钢,黄晶.生态优先视域下资源诅咒空间分异分析—以黄河流域为例[J].软科学,2019,33(1):50-55.
  [4]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
  [5]Koren, M. and S. Tenreyro. Volatility and Develop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122(1):243-287.
  [6]薛雅伟,张在旭,李宏勋,栾俊毓.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效应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8):25-33.
  [7]邵帅,范美婷,杨莉莉.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J].管理世界,2013,2(2):32-63.
  [8]郭元源,贺易宁,邓晓慧.基于QCA方法的创新资源诅咒治理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4):83-91.
  [责任编辑:潘洪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