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中国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知识贯穿各门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改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一言堂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学知识。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過学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刻板单一、课堂氛围低下、学生主动性差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多元化教学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扩展教学内容等方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优化策略进行讨论。
   一、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品德与能力”并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广泛关注素质教育问题。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型人才,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现代教育模式中,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一个人可以无才,但是不可以无德。受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染上了许多不好的观念。为了纠正学生品德风气,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世界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贯穿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还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之中。课堂教学中对中国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未来人才发展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1.分科教学理念显著
   分科教学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分科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力。然而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各学科教师对其进行综合培养。学科整合教学旨在将学科教学转化为知识领域,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以讲解教材知识点、训练学生应试技能为主,忽视了将单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连接的必要性。例如,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网络”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案例,案例要涉及“网络”对学生成长的危害、“网络”对经济的促进等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将“网络”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经济现状联系起来,可以促进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经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教育制度落后
   当前中国升学模式仍旧是以应试考试筛选学生为主,教育机构以学生考试分数为考查标准筛选学生,很多教师、家长认为只要学生考试分数高了,学生就属于优秀,这种考核制度过于片面,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思维品质等全面素养的审核。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迅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目前的课堂教育中传统教学制度限制明显,很多教师为了完成升学率要求,过于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高效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语文课堂教学上仍旧采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得出,有56%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刻板,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课堂学习兴趣;28%的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式还算满意;16%的学生非常满意目前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无法突破传统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课堂优化策略
   1.树立整合教学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新课改后提出,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于各学科的学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联合,实现整合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文章《农夫与蛇》时,教师在课堂上普及感恩的思想,将语文教学与思想与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整合教学观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将各学科教师紧密结合,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全面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唯一的知识源头,占据课堂教学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提出,教师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融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科素养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道德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到《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针对课本知識进行提问:如果你们是海伦凯特,你将会有三天光明,你想要做什么?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讨论,而不是习惯地等待教师的答案,教师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谈论完毕,教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最后,当学生阐述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指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学会鼓励“你说得很棒!”或者是“你的这个想法真新颖,非常好!”教师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好的,语文学习更在于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感触、去理解课文内涵,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阅读时,习惯将阅读材料进行拆解,对阅读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注重解题技巧,忽视了对文章整体内涵的把握。为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素质教育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一是教师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在学到《雷雨》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截取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二是引进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教学是一种基本教学形式。教师在展开情景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景模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四、总结语
   学生优秀与否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与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相接轨。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忽视整合教学的重要性等。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赖晓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
   [2]杨焕林.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3]王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智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湖心亭看雪》为例[J].语文知识,2017.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