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雇佣性的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可雇佣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关注的重点,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切实要求。高等教育院校应该注重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尤其对于医学生而言,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承担着救死扶伤、医治患者的伟大责任,以就业、岗位现实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是医学院校的迫切任务。探讨了基于可雇佣性的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可雇佣性 医学生 能力 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院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被提上了新的日程,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国高等院校逐渐引入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概念,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雇佣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学校所学习的系统性知识,更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接轨,要求学生具备岗位胜任力、职业道德、核心價值观等基本要素,对于医学生而言,基于可雇佣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性的意义。
一、可雇佣性的概念
可雇佣性最早于20世纪初期在英国被提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教育领域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雇佣性这一概念应用较多。有学者认为,“可雇佣性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的总和,学习能力是可雇佣性的核心指标”,也有学者认为,可雇佣性可以理解为“个人成功胜任所选择职业的一组能力、理解力和个人特质”。笔者认为,可雇佣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其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但无论怎么理解,其都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岗位胜任力、职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其未来的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医学专业技能。基于可雇佣性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提升其岗位竞争力,促进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可雇佣性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
新时期,高等教育院校已经认知到创新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在不断创新,新兴职业的兴起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也对求职者的个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构建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医学生是未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工作者,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创新能力、医德医风的使命和责任,将增强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提上教育日程,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可雇佣性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医院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之一,可雇佣性不仅是一种能力和状态,其也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潜力,由此高校基于可雇佣性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可雇佣性的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型
基于可雇佣性的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首先应该明确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科学的培养模式,细化培养教育任务,促进教育实施,达到最终的教育成效。首先,学校应该充分认知和重视可雇佣性概念应用的重要意义,将可雇佣性概念引入到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对医学生各个可能发展的职业结构进行剖析,搜集相关资料展开深入研究,确定医学领域对医学生的可雇佣性要求。其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育方式、素质培养目标等等,分析以目前的教育方式,医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和欠缺的部分,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合理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最后,将可雇佣性能力转化为可操作的就业技能,在教育中可以将可雇佣性所需需要具备的能力细化分解为若干要素,融入到医学专业各个科目的实际教育中,包括本质属性(善良、热情、耐心等)、个人特质(勤奋、刻苦、自立等)、基本可迁移技能(计算能力、工作能力等)、关键性可迁移技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高水平可迁移技能(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等)等内容。通过可雇佣性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在医学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其对新环境适应性,对岗位适应性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基于可雇佣性培养医学生能力的策略
1.创建创新型校园文化。创建创新型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医学生都存在于浓烈的医学学习氛围中,日常所接触、所见、所闻、所感,均与医学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关,如此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职业,自主提升医德医风、医学技能。学校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号召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一种能熏陶与沐浴学生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在医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可雇佣性,将教育与岗位胜任力、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相结合,逐步优化教育模式,大胆的尝试改革和创新。在实际改革过程中,要从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着手,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育教材,从医务工作岗位出发,以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任务式、讨论式、案例式多种新式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构建教育实践平台。构建教育实践平台,是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学操作技能,学校打造教育实践平台,能够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未来的职业岗位,更深入的了解未来职业发展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时刻更新教育信息,全面剖析医学职业的最新要求,适宜的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可雇佣性,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岗位,增加学生被医疗机构所选择的可能性。
五、结语
医学生是医疗领域未来的希望,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高校应该重视这一任务,寻找有效的方式解决教育中的突出性问题。可雇佣性概念的提出和在教育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素质有效联系,构建以医学生能力培养模型,在校教育阶段就针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对于医学生而言,基于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良好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职业道德、综合素质,毕业后在医学领域的个人竞争力提升,为医学领域做出的贡献也将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古银华.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可雇佣性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05) :42.
[2]徐辉,张明.基于实验教学功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企业导报,2015,(20) :124.
[3]田双喜,马跃如.大学生可雇佣性生成机理及其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05) :179.
[4]冯维波.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 :105.
[5]赵莉.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04) :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