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教材,让学生能说会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面对低年级学生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表达不流畅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有效的说话写话训练,将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教材;低年级;说话;写话
  【中图分类号】G6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1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低年级说话写话是中高年级习作的基础。但低年级课时容量有限,主要集中于识字写字、课文教学,分配给说话写话的课时相对较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利用教材,高效完成说话写话练习?这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仿照教材,练习说写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有许多“识字课”是由词串和儿歌组成。其中,词串和儿歌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结合生活情境设计,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
  如《大小多少》,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反复朗读课文,找到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不难发现课文是将同类事物比较大小多少,大的在前,小的在后,多的在前,少的在后。我又适时提醒孩子要用上合适的量词,做到字数相等,句式统一,这样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经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基本也能自编儿歌啦!有的孩子说:“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山羊一头牛。”有的孩子说:“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西瓜,一个梨。一边多,一边少。一串葡萄一个桃。”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创作出了一首首属于自己的儿歌。
  二、巧用插图,有序说写
  教材中的插图以其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语文教学本来就要教学生看图写话。如果能够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指导孩子说话写话,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日月明》中的一幅插图,画的是小朋友植树的场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两句话和前面的四句话形式有所转变,看似关联不大,不易被学生理解。因此,我转变思路,先从植树的这幅插图入手。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发现图上画的是几个孩子在山坡上齐心协力认真地植树。我又接着引导,瞧,小树长得这么好,是一个人的功劳吗?“不是,是小朋友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孩子们抢着回答。现在你们理解后两句的意思了吗?
  有了这幅插图作铺垫,孩子们轻松理解了课文内容:一个人,一棵树的力量是弱小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种树,才能让荒山变成绿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价值。而后,我又指导孩子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小朋友植树的过程细化,说具体。课后再进行看图写话。有了课上的引导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孩子们完成得相当出色,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课文中的插图,语文园地中的插图也能有效利用起来。如语文园地二中有一幅山坡草地图,并给了小鱼、小鸡、虫子、一座山、四朵云等词串。教学时我让孩子们观察插图后用“我看到了(  )的(  )”这一句式说一说。如“我看到了(可爱的)小雞。”“我看到了(碧绿)的(草地)。”……当孩子们能说出这样的句式后,我又指导他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并且每种事物都可以就颜色、形状、大小、味道等说得更具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这幅插图描绘得生动具体。
  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与文本相辅相成。教师教学时若能抓住插图这一载体,进行适当的说话写话训练,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又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序可依,进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借用留白、想象创编
  对文本留白处进行想象、填补、创编也是练习说话写话的有效途径。这在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如《秋天》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天气、树叶、天空和大雁。但在孩子们心中,秋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远不止这些。因此,课堂教学时,在课文空白处我适时让孩子们填补,进行说话练习。第一段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是秋天的普遍现象,但也有例外。我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历想想秋天树叶除了变黄,还能变成什么颜色?红色、金黄色、橘色、绿色……孩子们不难说出秋天各种树叶的颜色。如何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组织成流畅的语言呢?我将文本稍作修改,给出提示,让孩子们填空,一下子降低了难度。秋天到了,有的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有的树叶〖CD#4〗;有的树叶还是〖CD#4〗。孩子们妙语连珠,甚至用上了比喻、拟人的修辞,令人欣喜。例如“有的树叶红了,像一团团火,有的树叶还是绿色,丝毫不受秋姑娘的影响”等。
  第二段通过描写大雁南飞的景象,体现秋天的到来。秋天动物的变化显然也不止这一个。我让孩子们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课上给出提示语进行填空。动物们在秋天的变化可大不一样。候鸟类的动物飞向了温暖的南方,像燕子、大雁、丹顶鹤;冬眠类的动物提前准备冬眠,像青蛙、乌龟、狗熊;还有一些动物急着准备过冬的粮食,像松鼠、蚂蚁等。
  就这样,孩子们在补白中对秋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爱上了美丽的秋天。课后,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留住秋天。有的用镜头捕捉秋天的美景;有的捡起各种树叶做成秋天的剪贴画;有的用画笔描绘出秋天的绚丽多彩;还有的用文字记录下秋天的美好。
  教材中像这样的“留白”还有很多,这些“无”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吃透教材,利用好这些文本留白,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让孩子们植根于文本,徜徉于书外。
  教材是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的绝佳素材。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文本,不断探索,多种途径开发教材资源,努力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说会写,为今后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1-19.
  [2]束晨一.巧用“识字”训练说话——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18(09):60—62.
  作者简介:叶瑶(1989.12-),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