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宿产业发展在美丽乡村振兴中的综合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民宿产业发展才刚刚开始。民宿在整体环境上强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硬件环境,政策环境的营造。民宿产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可以实现由“美好资源”向“美好经济”的转化。因地制宜,以“四位一体”现代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创建以“居”为核心的“民宿+”模式,打造一种“新乡土生活方式空间”,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创新乡村旅游产品,重塑乡村生态、文化和产业价值。
  关键词:民宿产业;美丽乡村;景观;旅游
  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9)04-0072-03
  1引言
  中国的乡村有独特的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蛙叫虫鸣,落霞微风,这是每个人都希望享有的田园生活[1]。面对如今中国劳动力外流的乡村,民宿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载体,复苏农村经济,带给人们一种回归本源的生活体验,可以很好的解决乡村资产闲置、传统建筑保护、乡土文化传承等问题,是乡村振兴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广阔乡村大有可为”,目前中国处于一个大跨步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创新时代,“民宿经济”才刚刚开始。用乡村民居改造成民宿,民宿主人把梦想中的乡居田园生活编织成一个理想的美丽的家,经过精心策划、设计、建造,把乡村中的传统建筑空间进行改造探索,为当地经济服务,让美丽乡村再现生机、重焕活力。在这里以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民宿休闲与旅游做案例来分析。
  2美丽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以浙江为代表的国内民宿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发展日趋成熟,在市场的推动下发展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民宿模式,并且民宿的发展模式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服务需求不断的再解构创新,成为全国各地乡村振兴、民宿建设学习的榜样。浙江省余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引领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绿色经济不断壮大,村民人均收入从7 576元增加到了35 895元,集体经济收入从55万元增加到了380万元,十二年间分别增长了3.7倍和5.9倍。余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给其它广大乡村起到了示范效果。我们的美丽乡村可以在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大有可为。目前中国很多乡村工业化痕迹很重,那么余村的产业又是如何从工业化转到生态化的呢?余村把全村划分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3个区块,将村民生活、生产与发展的空间作了合理布局。投资建设荷花山景区。随着矿山的关停,溪水渐渐变清,便清理溪道、加固堤岸,还设计了溪道坡度的落差,修建起了“荷花山漂流”。
  3美丽乡村民宿旅游的价值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的政策引领下,“民宿”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体现民宿的更多价值,我们不能再用单纯的住宿思维去思考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用流量和平台的思维来思考。从以房间为核心升级成为以房间为基础、以旅居产品和生活方式为主要服务内容。民宿是当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消费升级的一种载体,满足的是城市人内心对自然、乡村和田园的向往,是一种精神消费。民宿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可以实现由“美好资源”向“美好经济”的转化。因地制宜,以“四位一体”现代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创建以“居”为核心的“民宿+”模式,打造一種“新乡土生活方式空间”,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创新乡村旅游产品,重塑乡村生态、文化和产业价值。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餐饮、娱乐、农事体验、物产销售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的民宿综合体”,将是未来民宿发展的方向。
  4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的文化氛围营造
  民宿主人的个性特征和服务的温度决定了民宿的文化特性,有温度的民宿是带有强烈的民宿主人的爱好、人文习性,民宿主人服务的温度会带给客人不同的文化体验。有的民宿追逐诗和远方,有的民宿强调设计风格和建筑改造的体现。在当地一般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一些温馨的当地乡村生活体验服务,将乡村旅游真正融入到当地的乡村生活中去。体会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丰富,休闲文化设施齐全。在乡村中有很大的传统的手工作坊向广大旅游者开放,主人热情好客,服务温馨,介绍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当地艺术家的艺术制作工坊也是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在部分乡村中,建立了很多小型的艺术工坊。艺术工坊中集中展览了当地一批各式各样的艺术家的作品,作品包括了雕塑、摄影、绘画、漆艺、陶艺、手编产品。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创产品。旅游者在这里体会到恬静幽雅的乡村生活,可以彻底放松身心,“放慢脚步”体会乡村景观的美丽。这个慢旅游的休闲过程中,却看见了感受到了更多家的氛围。
  5区域民宿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推动
  在政府民宿评价标准指导下,建立民宿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持续优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详细梳理本地民宿产业资源和发展规划。在浙江乌镇,在2017年7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行业规范乌镇民宿经营和管理,促进乌镇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乌镇实际,规范乌镇民宿经营和管理,促进乌镇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乌镇民宿是在乌镇镇域范围内(市政府已批准通过的征迁、征收区除外),利用城乡居民自有合法住宅、集体用房或其他配套用房,结合乌镇自然人文景观,为游客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提供住宿服务的处所。乌镇民宿发展坚持规范、安全、有序、特色,在努力实践旅游为民、丰富旅游住宿业态的同时,实现乌镇旅游经济和旅游品牌、美誉度的同提升。在政策扶持上,推进民宿提质发展,出台特色民宿、星级民宿评定办法。鼓励民宿自愿申请市级及以上相关质量等级评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结合民宿年检和日常管理情况,组织开展民宿品质管理综合。卫生要求房间净高不低于2.4 m,内部结构合理,日照、采光、通风、隔声良好,房间内部装饰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床位占室内面积每床不低于4 m2,房间内环境应干净、整洁,摆放的物品无灰尘,无污渍;房间空调过滤网清洁、无积尘;卫生间有机械通风设施。须供应冷、热水及清洁用品,且热水器具设备应放置于室外(不得使用燃气热水器)。有茶具清洗消毒专间或区,设有清洗水池、电子消毒柜、保洁柜;有布草专业保洁柜及标识。有存放回收脏棉织品的加盖容器。客房配备一次性拖鞋、安全套。有足够数量的清洁工具、毛巾、消毒液和专用存放容器,设低位水池,布草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洗。经常维护场所环境清洁及卫生,避免蚊、蝇、蟑螂、老鼠及其他妨害卫生的病媒及孳生源。提供给旅客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行生活和餐饮垃圾分类处理。   世界各地对于民宿的兴起,因环境与文化生活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依然脱离不了旅行者们对于旅宿空间的需求。在德国和日本的一些旅游观光区附近因住宿设施不足,游客进而投宿民宅,因此产生了德国民宿“guest house”和日本和式民宅“Minshuku”:而英国比较特别,政府规定业主须维持农业历史遗产政策,同时也鼓励利用民间空闲房间为客人提供床铺和早餐,因此称做“B&B”(Bed&Breakfast):美国以居家式民宿或青年旅舍(homestay或者hotel为主,不刻意的家居布置和主人热情的服务深受广大游客们的喜爱[2]。目前浙江民宿的基本住宿舒适,跟星级酒店标准看齐甚至更高,从商务工作向享受生活的升级。民宿硬件设施齐全,舒适,上档次。在饮食上强调生态、健康、有机。让大家能感受到乡村浓郁风味特色。在服务上,强调服务,扩展乡村品牌价值。出行上争取帮助客人建立方便的来往交通行程,甚至是专车接送。在旅游上,设计周边旅游攻略,介绍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在纪念品购买上,当地农副特产、工匠产品的供应,需要注重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增值以及消费场景的丰富呈现。在娱乐文化体验上,依托当地自然景观、生态农业资源及民宿自有美学空间,设计丰富的体验产品(泳池、国学、诗歌、看星星、等自然美育课堂教育)链接城市文化、艺术、公益团体,承接团建活动,提高自身文化氛围。带给客人更丰富的文化消费体验和满足感。各个民宿旅游景点注重人性化细节,重视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资源完美的结合。
  6民宿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综合成果
  体现在浙江省余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运营的专业服务平台,以规划设计、产业投资为基础,以乡村资源运营为核心,努力实现乡村“带人进来,带货出去”的目标,同时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升级。通过全国首个美丽乡村众创空间和美丽乡村大学,孵化带动了19个乡村产业项目,举办讲座600多场,并与全国近20个县域签约合作,帮助他们建设美丽乡村并转化为“美丽经济”。余村开创了全国首个服务三农创业创新的一站式平台,建立了电影院+书吧+颐居草堂+党建广场+众创空间+博物馆+文创艺术交流中心的服务于三农一站式平台,主要产业功能有党建、文化旅游展示、农产推广、农民培训、电商辅导等。民宿的投资价值中资产增值大于经营收入到乡村去,过自己理想中的乡居田园生活,朋友喜欢就有偿分享给他们,也顺便投资一些物业,目前是投资洼地,从浙江经验看乡村资产增值会非常快!市场发展的会比想象的更快,沿着产业发展路径步伐可以快一点,胆子可以大一点。
  7结语
  民宿设计也不仅仅是对空间、景观的改造设计,还包括生活方式和内容的设计。民宿每一间房都有私属的小天地,推开阳台或窗台,自己的一片天,自己的一片景,可以悠游自在地独享美丽乡村的风光,于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中感悟“知进退、明舍得”的东方智慧。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能感受到人与人的和谐。水更绿了,山更青了,金山银山的成色也更足了。未来的民宿会更多元化,结合旅游相关联的资源,进行产品资源整合,拓宽收入渠道,提升盈利空间,把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升级转变为“多维业态联动发展的综合体”。 在整体环境营造上强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硬件环境,政策环境。民宿旅游业更加定位明晰,城市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结合定位在乡土文化中得以提炼、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国胜.创意民宿的道与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5.
  [2] 戚山山.民宿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3] 陳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17-19.
  [4] 杨世瑜.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6.
  [5] 阿兰·R.H.贝克(英).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20.
  [6] 杨珺.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的设计应用与分析——以爱尔兰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为例[J].湖北林业科技,2018(3):39-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