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17年10月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对当前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做出了新的解释,并于2018年8月24日印发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与衔接规定的通知,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大幅调整,并针对会计核算的报告内容以及其体现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
1.固定资产的定义变化
原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解释为“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强调固定资产由事业单位“持有”以及“使用”。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固定资产应是政府会计主体即事业单位出于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资产。相比于“持有”和“使用”,采用“控制”二字更能体现固定资产的一般性质,使固定资产的界定范围更为明确,在一定意义上完善了固定资产使用的权责机制,事业单位既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权利,也要担负管理固定资产的义务。此外,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是新制度下权责发生制的体现,固定资产使用后的利益流动更为明显,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与范围变化
以往固定资产后续计量虽然计提折旧,但折旧范围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并且过去采用的虚提折旧方法基于收付实现制的基础,累计折旧不考虑固定资产具体数额,在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方面无法产生较为显著的作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基于权责发生制,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使用年限和范围,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规定折旧计提统一采用实提折旧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而言,这种变化使固定资产管理更为清晰、透明,也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对于政府而言,这种变化促使资金项目发挥其应有作用,达到了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3.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变化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于2017年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编制年度固定资产使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大致状况以及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分析和总结。新制度使固定资产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有助于事业单位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进而提升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利影响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报告内容及其体现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对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会计工作管理力度增强
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责任分工及账务管理体系,调整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的相关规定,增强会计制度的管理力度。新制度要求会计报告内容包含事业单位运营状况和分析,并通过这些报告反映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及环节的运营水平,事业单位出于信息公开化的压力,势必会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从而使新会计制度更快落实。
2.会计核算工作合规合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具体内容,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促使财务核算工作更加合规、合理。事业单位在当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及资金管理作用,就需依托全面、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对会计核算具体内容进行规划。新政府会计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也從根源上杜绝了私用公款、受贿贪污等违法违纪行为,体现了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信息透明化,便于监督和管理。
3.会计预算体现成效性
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范,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及集中利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单位资金管理工作。此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编制体系的完善还体现了会计预算工作的成效性,使事中核算结果与事前会计预算匹配,同时也使会计核算符合财政管控目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不利影响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大幅调整,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及时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但就目前情况来讲,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于新制度的执行力不足,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1.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发生了改变,财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同时进行的形式替代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模式。这样的转变使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增多,工作难度加大,对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固定资产管理,还是折旧计提,都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职会计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足,对于继续教育和专业提升不够重视,会计人员财务知识更新较慢,无法适应工作内容的转变,长此以往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2.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意识不足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也较为松懈,影响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财务信息更具透明性,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查清家底,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杜绝资金流失等不良现象,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尽管近几年事业单位已经开展了资产清查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核实,清查结果也没有及时反馈,相关管理部门缺乏重视,没有设置资产账簿,也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加强监督,仍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工作浮于表面,事业单位资产处于无序的管理状态。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不论是资金的预算编制,还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会计核算上也偏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折旧计提不考虑非流动资金(固定资产),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事业单位在缺乏对固定资产既有价值的认知下盲目购入和使用,造成资源利用不符合客观需求,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折旧计提忽略固定资产还会影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固定资产收益成为盲区,也可能滋生公款私用等违法行为发生,影响事业单位和政府声誉。
五、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建议
我国事业单位因其特殊性,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产生影响,需要从各个层面上进行优化。
1.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促使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符合新制度的相关要求,以完成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平行运作的核算工作,并按照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分别进行汇报、分析。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丰富会计人员财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自身也要树立责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部门首先要强化资产管理意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与绩效考评体系挂钩。此外,事业单位还要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防范出现无人监管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在固定资产购置前,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论证工作;购买时,会计人员要监督资金流向,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处置时,要严格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流程。对于固定资产的常规清理工作需要建立备查账簿,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3.提升固定資产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要构建固定资产使用机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利用会计核算和内控检查排查资源浪费的问题。财务部门在单位要求购置或使用固定资产时,要联系以往核算结果和外界因素充分论证可行性,加强事中控制,确保资产采购、使用合规合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细致评估固定资产剩余价值,防止资源浪费。
六、结论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为财政管理提供了极大助力。事业单位要树立改革意识,尽快适应新制度需要,加强会计核算力度和资产管理工作,做好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于钊.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科技经济市场,2019(02).
2.周晓红.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财会学习,2019(08).
3.刘家收.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2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