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一直在做的事情,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是可以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    键   词]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石河子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標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86-02
   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及新疆地方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以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程素质为培养重点,以发展为主题,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目标是建设成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一流、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科研特色突出、社会贡献度高、地域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专业。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和发展理念,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须依托于高质量教学效果,而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得益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是个可以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本专业教师大力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宝贵经验,现将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将PDCA质量控制模型引入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中,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控制过程,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不妨借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首字母缩写组合,PDCA循环就是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螺旋式上升循环特点的质量管理过程,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全部专业教师均按照PDCA循环把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逐步强化课程教学全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标准机制,提升整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二、严把教材关,把最新最好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教材是课程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学生手边用起来最方便的工具书,因此,必须重视教材及教辅材料的选择。我校定位于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领域中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和维护等工作,故要求选用的教材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广等特点,重点能反映土木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保证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经过反复实践,大部分选择的是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
   三、与工程建设类执业资格制度对接,调整与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是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包括人文社科、经济、法律、工程设计原理、技术、施工和管理等知识,按照工程集成系统特征,形成了以“力学原理与方法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工程结构设计模块”“施工原理与方法模块”“工程经济与管理模块”为核心的模块体系,各模块都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模块之间具有相互独立的专业方向性和跨学科课程的特征。目前,这些模块知识体系与工程建设类执业资格制度中对各类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有一致性。我院土木系教师14人取得了各类执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满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将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一一对应起来,完善了教学大纲理论知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了我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行业所需。
   四、将项目式参与学习法、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
   目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项目评价类课程、工程计量类、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等课程特点是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能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即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效用性。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就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需要将国内外普遍认可的“研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将基于项目式的参与式学习法应用到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建筑方案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中,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法融入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上,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关教学改革获得了多项自治区、校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
   五、重视课程教学设计,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之间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培养起着各自的作用,教师必须弄清楚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准确定位,确定出所教授课程重点内容,才能避免课程之间内容脱节和重复交叉。在此基础上,教师认真分析所授课程章节内容逻辑关系,针对重难点知识,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同时考虑教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搞错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的。本校各学院在开学前第一周要进行基本教学文件检查和观摩学习活动,尤其关注教学设计文件质量,而且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课程教学设计评优活动,这对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六、满足“用户”和“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课程是培养优秀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围绕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服务于国家及新疆地方建设与发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展开的,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本校教师进行了大量实践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馈。现举两个有代表性的改革案例。
   以满足“用户需求”理念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建筑方案设计为了提升设计价值,在原有设计成果中增加了前期调研分析报告,换言之,学生进行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前,先去学校的几栋典型教学楼实地调研,对其平面布局、采光、降耗措施、使用者反馈等信息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基于报告,在设计中放大优点,缩小缺点,提高设计价值。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是工业厂房设计,原来的组织教学方式是学生在给定的厂房建筑施工图基础上完成结构设计。现增设一个环节是熟悉建筑施工图纸后进行现场核实和采集投入使用后的信息,包括目前功能使用情况,尤其是需要改善优化的需求方面的信息,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和设计。这个前置环节让学生知道我们设计的真正用途和目的,对“设计”这个概念重新定义。
   以满足“岗位需求”理念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施工企业,以施工员助理身份从事相关工作,最常见的是钢筋下料和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基于这种岗位需求,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增设了小竞赛活动,即“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配料”和“某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竞赛,并邀请企业专家对成果进行评选和给出建议。钢筋下料这项任务要求下料者工作态度认真、准确读图和下料准确,才能保证效率高和不浪费钢筋;绘制施工平面图过程中要有统筹思想,全面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选优环节,强化了竞争意识,一方面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学生的成果更符合实际,将来进入岗位能迅速适应,增强了自信心。
   七、丰富命题内容,考核形式多样化,形成有效的考核体系
   考试是依据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也是对教师整个教学活动效果的检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方式改革后,教学考核方式也随之而变,首先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从占总成绩30%提高到50%,注重过程控制。其次,兼顾考试过程也是再学习过程,因此考试内容并不是全来自教材,而是把生产实践内容(如工程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施工实习、认识实习)和工程项目设计分析及案例分析(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项目管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工程经济学等)也纳入考题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对学生真实水平进行有效检验,抑制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投入,只是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因为知识不应用很快就会被遗忘,那么工程教育的目的就大打折扣。最后,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不同,选用同步设计、课堂测试、回答问题、课内试验、小组讨论、调研与文献查阅、纪律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多种形式中的五种及五种以上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考核方式比较认可。
   人才培养是学校首要任务,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必须依靠教学质量做后盾。首先,全体教师要秉持持续改进理念,教学质量每年上个台阶。其次,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培养、提升素质需要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那么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多参与,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最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效果做出有效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唐艳娟,何明胜,江煜,等.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67-71.
   [2]唐艳娟.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工程经济学》课程应用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07-108.
   [3]唐艳娟,夏多田,何明胜,等.“专业竞赛”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應用研究:以石河子大学水建学院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3(1):105-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