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学生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为不理想,且数学基础较差,导致中职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应用能力。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导致其日后难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中职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意识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其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的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80-02
   当下,对中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暴露出学习能力差、应用意识差、自觉意识差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未能正确认识数学价值,缺乏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并且将应用贯穿于教学始终,将数学知识与应用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
   一、学生缺乏应用意识与能力的主要原因
   (一)未能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在长久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主要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导致数学应用受到忽略。教师根据例题进行讲解,学生则是对例题进行训练。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是重视技巧训练与题型训练,难以发现数学精神、数学价值、数学结论形成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的影响等。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片面且狭隘,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只不过是掌握计算能力与逻辑证明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只是考试科目。因此,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应用能力,难以经过实践的检验,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眼光也被称为数学意识,数学意识的出现要求学生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解释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意识作为思想的表现,更是一种倾向,其具有自主选择性与自觉性,并且需要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受到苏联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主要是以论述与理论推导为主,因此“理论型教材”占据主流地位。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进行结合,这种方式被认为是引入方式的一种,在引入过程中,分析、概括、抽象等被忽视,导致思想教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数学概念的产生,主要是用其进行推导、证明、理解等训练,数学自身的相关思想与创造性活动被忽略。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失去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加上平时很少有机会阅读普读物,导致学生缺乏应用认识,对应该掌握的概念认识不清,如利率、利润、收益、收入等。在数学学习中,从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缺乏意识训练,那么就难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出现问题,更加依赖于教材与教师,不愿意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三)数学能力弱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必须利用数学模型。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因为学生年纪较小,阅历有限,在缺乏应用的背景下,难以依靠自身能力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导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不能从大量的数据、文字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导致数学建模受到影响,也不能正确列出数学表达式,难以对各种应用问题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学生缺乏抽象能力,不能快速反应问题中的字母,因此难以应用这些字母进行运算。
   二、提高學生数学应用艺术与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提出,“数学能够为科学提供助力”。数学贡献之大、应用范围之广,火箭之速、生物之谜、地球之变、宇宙之大、粒子之小无不与数学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使数学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并且成为多门学科的基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本质就是数学化,这说明数学应用有着空前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上述内容,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数学内容建立正确、科学、全面的认识,使他们不仅能够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还能认识到数学与人类思维、空间想象之间密切的关系。数学通常来源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人与数学息息相关,并且数学还能为其他学科建立基础、提供条件,数学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选择与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角度入手,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对模型进行解释,找出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应用,并且将其贯穿于课堂始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应当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处于辅导地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情况,将抽象、深奥的概念逐步延伸成有趣、生动的典故,合理利用多媒体、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以此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有信心去克服学习中面对的困难,并且更加执着地去探索、分析、比较事物发展规律,以此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3)将生活案例、学生课题转变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认识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无数个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日后学习提供动力。    (二)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予以落实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培養学生数学能力是一项根本任务,其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必要条件。“四大能力”与“双基”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将应用问题能力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在数学能力与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将数学题目设计成开放性试题,使学生能够不断探索,以此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开设数学实验课
   数学实验课从广度与深度角度来看,在数学实践课、数学应用题、数学建模课之间,数学实验课强调学生应当具备动手能力。利用实验过程,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感受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与数学原理。如在学习二次曲线几何性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几何画板进行操作,从而直观地观察曲线的变化与形成情况,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性质,使他们明白几何画板是在数学应用下产生的。
   (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对其不断进行探索,并且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应用的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索发展规律,因此可知素质教育与应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必须得到教师的支持与认可。在开始阶段,很多学生因缺乏应用能力训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需要教师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并且对数学难度进行把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难以避免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根据题目难度对其进行暗示。学生经过长久探索后,在解决问题时仍面临困难,教师仍可以给予帮助,直到学生解决问题为止。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自信心得到提高,更加敢于面临挑战,以此能够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五)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潜力的提升有密切联系。学生在接触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后,他们的潜力就会被激发,使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当所学的知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后,学生就会自觉、自动地进行学习,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能够适应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成为中职新课改重要内容。很多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有一定抵触,导致数学成绩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喜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这些均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备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家付.“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4):36.
   [2]吴琳.中职数学“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1-142.
   [3]赵力.中职数学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7-148.
   [4]李惠芝,谢革新.PISA理念下改进中职数学教学和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8(18):28-34.
   [5]张继宏.中职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改进对策初探[J].学周刊,2018(28):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