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自2016年全面推进以来,许多中职学校怀着各种疑惑在观望,也有学校在尝试中摸索着起步。作为上海市某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亲历者,在实践中逐渐丰富了诊改工作理念,并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诊断与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220-0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国发4号文)明确提出:“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规范发展质量提升的方向。
   同样,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和《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 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教委职〔2016〕45 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推动职业院校办学规范化。
   一、中职校在诊断改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文件对质量发展和标准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长期受教育评估思维限制的中职学校的一些负责人面对质量发展和标准建设,有畏难情结。有的学校期望借助外部检查来推动内部质量的提升,从而忽略了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相关负责人也清楚地了解诊改工作对自身建设的益处所在,但是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些现象在笔者看来,归结于三点原因。
   1.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尚未完全领会。许多教师习惯于日常的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节奏,学校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对诊断改进的工作也处于观望状态,导致相关工作推进乏力。
   2.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度,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诊断,需要勇气,所以经常会说诊改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但是这种说法恰恰凸显了学校制度建设中的不完善。人治思维大于制度治理思维。学校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运行流程的欠缺,往往会导致诊断与改进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3.学校的质量文化还有待形成。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喊喊口号、补补漏洞等质量考核阶段。没有形成全员参与质量提升建设,没有将学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评价,教师和学生不能够用合理和恰当的目标衡量和审视自己。
   二、中職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探索
   (一)结合学校实际分步推进
   1.加强学习培训
  基于以上现象,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解。诊改工作是学校自己的事情,需要学校立足校本发展的实际,对照健康发展的标准,制定目标和规划,勇于自我剖析问题,邀请专家到家里把脉,共同想出改进策略和改进办法,以达成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学校办学目标。为了统一认识,提高教职员工对诊改工作的理解,2017学年放寒假之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全员专题培训,邀请全国诊改委的专家,上海、重庆的职教专家,校领导来校授课指导。教师获益很大,对诊改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推动后续诊改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瞄准目标,建立规划
  目标要层层联动,以便清晰落实。目标链的打造需要我们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合理的发展规划,再逐一分解落实,形成有机联动的链条。在目标链打造上,学校根据“十三五”目标规划,修订完善了专业建设规划。2018年6月,学校开展了专业教学比武,由教研室主任汇报专业规划、教师汇报核心课程规划。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的目标基本成链。师资层面的目标链也是如此,学校建立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建设发展规划,教师撰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样就纵向形成了上下联动目标链,横向对照标准形成左右呼应的标准链。
   3.紧贴日常,环节控制
  在开展过程中要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诊改工作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新增一套,而是在原有的工作流程环节中加上质量控制和目标考核。也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查反馈,对目标完成情况加以考核。比如学校计划引进师资,我们要对引进的师资进行综合考核,试用期内的教师要跟踪反馈。比如计划开发新的课程,我们就要质量控制,看可行性和必要性,看和课程标准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职业岗位的新理念、新技术有没有融入课程内容之中。比如教师培训,我们也要做相应的质量控制,培训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注重效果、注重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管理体制
   诊改要对标,标准要规范。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有标准数值,指标偏高或偏低都表明问题的存在一样,我们职业学校的各项指标数值也有个相对应的标准值。比如《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针对师资建设层面的标准,《上海市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是针对语、数、外信息基础的课程层面的标准等,2019年国务院4号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简称职业教育20条,其中涉及的标准涵盖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从五纵五横的建设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就是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因此我认为,建立健全完善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标准,对学校的规范运行,促进学校诊改工作的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诊改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校管理运行的规范化。
   1.完善学校运行管理体系,制定学校办学章程
  根据上海市教委对中职校的评价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校运行管理体系,制定学校办学章程。每个独立的管理体系中有完整的管理科目、对应的工作模块、内容及监控点和相关工作职能部门。
   2.规范学校部门和岗位职责
  将所建立的体系中的要素匹配到部门中去,生成与体系要素相匹配的部门和岗位职责,保证学校运行体系的内容在部门中有效落实。通过理清岗位与流程关系,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模块和工作内容中体现该职能部门和相关岗位的目的、责权、协同和条件等不同功能,使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既独立明确,又有机合作,消除组织、岗位变动对流程的影响,有效地支持学校组织变革,更为工作流程和标准的自动生成奠定基础。
   3.梳理学校各类管理制度
  梳理与体系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标准(包括业务阶段、操作要求等),形成学校技术规定,成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有力补充。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操作标准与业务高度融合,使标准化系统落地。
   4.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标准
  完善学校教职员工管理机制,健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一套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匹配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标准(包括岗位分析、工作量分析、定岗定标标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等),生成各岗位工作职责,并制定符合学校匹配的绩效激励机制。以此将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和办学理念。
   5.建立岗位工作手册
  岗位工作手册包含执行标准化流程所需的全部要求,包含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要求,保证岗位标准是岗位业务执行和考核的依据。
   (三)营造学校全员质量文化氛围
   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在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应该把质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在推进规范运行标准化建设,运行诊断与改进8字螺旋的时候,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学校价值观内涵的渗透
  2017年至2018年,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围墙和建筑物的外立面装饰一新,校园内绿化重新设计规划。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令人身心愉悦的环境会为健康的身心发展提供保障。
   2.重视质量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
  学校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完善质量控制机制,为学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撑。我校开展的管理标准化项目其实就是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之一。学校通过设立专门的质量保证部门统筹学校质量管理之外,同时完善了包括人员聘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评价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不断检查反馈,提升诊断改进实效
   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目标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行政工作层面的检查反馈。我们是这样做的:年初学校制订年度十大工作目标。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目标,分解细化到当年工作任务之中。学校将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与学校中层干部月度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与党建工作协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跟进监督落实,在每个学期结束时组织负责人填写《学校目标部门落实达成自查情况表》,对未能达成的目标予以自诊,撰写改进建议。(2)注重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设。针对教学环节的每一步,教务和督导紧密配合,做好常规的教学文件规范检查、教学巡查、听课评课、成绩考核,将质量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之中。
   总之,以提升中职校办学质量为目标追求的诊改工作,首先要转变理念,勇于自我剖析问题;其次是要重视制度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和要求,为工作推进提供制度支撑;最后要重视形成全体师生正确的质量观,从而更好地培育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应崧.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N].中国教育报,2015-07-05(05).
   [2]周俊.基于质量提升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5-38.
   [3]梁卿.中等職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反思[J].职教通讯,2017(1):27-30.
   [4]龚小寒.关于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7(1):35.
   [5]毕渔民,孟雅杰,刘宇飞.中职教学诊改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路径[J].职业技术,2019(2):4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