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孩子出现自私、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行为上表现为无法无天、恣意妄为,出现伤害家人的恶性事件,他们一些人缺少感恩的心态,其中职校生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尤其突出,如何帮助职校生树立健康的人格、如何帮助职校生度过人生转折期,成为职校教师新的教育研究课题。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示范课堂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感恩教育;讲解;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04-02
现在很多家庭往往事事以孩子为中心,逐渐让孩子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忽视父母的感受。现在的孩子性格表现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行为上表现为无法无天、恣意妄为。出现这些情况,归结而论,是因为现代的孩子普遍缺少感恩的心态,其中职校生的问题表现尤其突出,如何帮助职校生树立健康的人格、如何帮助职校生度过人生转折期,成为职校教师新的教育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对职校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每一期传统文化正式培训前利用2节课的时间集中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和培训流程。首先强调行为示范很重要,在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培训中起到60%的作用,引导大家一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通过聆听主持人老师的讲解和模仿老师的中华传统礼仪示范后,大部分学生松松垮垮的站姿、随性的坐姿、漂移的眼神变成了如松的站姿(端身站立、抬头、挺胸、收腹、手垂)、如钟的坐姿(端身坐立、眼睛平视前方、双脚平方)、专注的眼神;学生还学会了恭恭敬敬地行礼和回礼,如问候礼、递物礼、接物礼和90°的鞠躬礼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培训流程:诵读、践行《弟子规》+视频学习+老师讲解+学生讨论、分享+传统礼仪。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的第一环节,主持人老师组织师生一起恭恭敬敬地给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弟子规》为学习文本。主持人老师利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诵读《弟子规》前举行仪轨——恭请《弟子规》。主持人老师结合视频学习适时引用《弟子规》拓展课堂,如第二天晚上看电影《暖春》,影片中的爷爷、小花朴素、善良、正直、感性……主持人老师点评时适时引用《弟子规》:“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引导学生学习爷爷和小花身上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小花婶娘的“错能改,归于无”,善待爷爷和小花。
每次传统文化视频学习后由主持人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分享,如由小组讨论,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有序地发言,纪律委员负责记时,副组长负责或某组员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第二天下午播放的视频《父亲是个农民工》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叹息声、啜泣声、愤怒声在讲堂中此起彼伏,特别是当学生看到那一幕:老父亲带来看望儿子的花生被只会跟父亲要十五万元钱买房的儿子扬手一挥散落一地,年迈的父亲蹒跚着去拾掇……学生的心跟着也碎了一地。学生分享时会深情地表示对父母十多年的抚养之恩的感谢之情,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工作,孝顺父母。
每天上课的课堂礼仪包括师生、生生互行鞠躬礼,用餐前念诵餐前感恩词,7S标准整理好教室。
在培训的最后一天上午举行孝亲感恩礼,让学生用自己真真切切的行为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恩。通过邀请学生父母家人来学校参加孝亲感恩礼,当学生把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去给父母家人行90°的鞠躬礼;当学生给父母、家人行三叩首礼;当学生双膝跪下给父母家人敬茶、洗脚、送礼,短时间内迅速拉近了学生与父母、家人的距离,同时感染着现场的每一個人并引起大家的反省——我之前似乎没怎么给父母家人尽孝,什么时候我一定好好地陪伴他们,给他们洗洗脚,陪他们好好说说话、做做家务……
在每一期培训的最后一天下午举行结业典礼,学生在反馈表中表达到:培训洗涤了他们的心灵,激起了他们的感恩心、责任心,他们的心开始变得柔软、温暖、感性,脸上的表情丰富了许多,会更加自觉地管束自己的行为。在培训的最后,主持人老师组织师生一起恭恭敬敬地给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表示对中华古圣先贤的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
班主任利用QQ和微信向家长群适时发送学生培训的照片和视频;教务部门通过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及时宣传报道和登载学校感恩教育相关的优秀作品,深受家长欢迎。
感恩教育后学生的改变和成长比较突出。
甘同学在五天的学习中,每天自愿为同学鞠躬端碗,无怨无悔,学会了服务他人;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孝、爱和礼等,成为同学喜爱的对象。在学习过后能够更加认真地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最突出的就是更加有礼貌,与同学的相处更加融洽。
陈同学,开学初一直是科任老师很头疼的学生,上课讲话、睡觉、影响同学,而且有轻微顶撞老师的行为,经家长反映在家里的表现也是很叛逆。在传统文化学习以后,陈同学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认真学习,学会了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在家也少有顶撞父母的现象。经过传统文化学习后,其逐渐认识到家里父母的不容易,每天都要为家里付出那么多,而自己在学校花他们的血汗钱而不认真学习,而且其主动要求叫父母来校参加孝亲感恩礼,虽然父母抽不出空来参加,这样也能看出其从课堂中学到了“孝”,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现在他在班上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如新生杯篮球赛等。 张同学参加传统文化学习后,对修身、处事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上,感触是非常深刻的。
黎同学知道在培训传统文化最后的环节有个孝亲感恩礼,一直很想邀请自己的爸爸过来参加,利用感恩礼对爸爸表达孝敬之心。该同学以前比较叛逆,初中毕业后不听家人劝告没有继续升学,而是选择到社会闯荡一年后再回到校园,性格属于容易冲动型,经常忤逆家人。在学习传统文化后,他认识到以前的不懂事让家人担心难过,立志在以后要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
肖同学之前纪律比较散漫,在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道:因是单亲家庭,妈妈外出打工,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初中叛逆、谈恋爱、无所事事、顶撞老师、逃课等不良现象。不把妈妈和初中班主任的教育放在心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转学。据班干部反映其上课有睡觉情况,私下班主任也找她谈了话但收效甚微,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后能正确看待事情,知道妈妈养育自己不容易,决定学好一技之长谋生然后报答妈妈。态度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能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与同学相处和睦,互相帮助,人际关系融洽。因比较喜欢跳舞,现在参加了学校文艺队,表现非常不错。
李同学,开学之初,为人性格比较张扬,爱玩手机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在与家长联系中发现其与父亲的关系也比较紧张,父女经常吵架。经过传统文化培训后,该同学已经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行为,面对自己的缺点时都能主动反思自己,并承认错误,积极改正,很少再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冲突,在学习中也变得更主动积极,虽然成绩提升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其他科任老师也反映她比平时上课更认真了,在课外生活之余,她也积极承担班级的多项文娱活动。在与父亲交流时也能耐心地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愿。我在与她家长交流时也听到了其父亲对她的赞扬。
我校还将感恩教育活动常态化。
日常将感恩教育融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在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校园广播每天播放《让爱传出去》等经典感恩歌曲;班级组织学生分享感恩故事、制作“感恩卡”等活动;校团委布置以感恩为主题的寒假作业并评奖。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去慰问爷爷、奶奶,帮忙打扫卫生,给爷爷奶奶剪指甲、捶背、敲腿,创造其乐融融的氛围。老少同乐使学生懂得关爱别人是一种快乐的体验!班主任安排“我为班级做了什么”“我为父母做了什么”“我为同学做了什么”等感恩主题班会,让职校生分享为他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让他们去发现感恩教育的闪光点,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他们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我们的培训形成了如下共识:(1)信不信的问题。进行了培训,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有人不屑一顾。不管信还是不信,只要能进行思考反省,就达到了效果。五天的培训,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信,哪怕是抵制,也不是全盤否定,只要有一点认同,就够了。世界上最难的莫过于改变他人的价值观。(2)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学以致用,言传身教,不说讲究顿悟。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只有顿悟了,突破了境界,你才能上到更高的层次,你的格局思维也就完全不同。
总之,传统文化就是一场个人的修行,需要你不断提高。学生的心改变了,待人处事的态度就跟着改变了;态度改变了,言行举止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了;习惯改变了,个人的性格就跟着改变了;改变性格,一个人的人生就跟着改变了,愿感恩的心改变职校生的态度,愿真挚、诚恳的态度带动职校生言行举止的习惯,愿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成就职校生健康、健全的性格,愿健康、健全的性格收获职校生成功的人生。让我们一起用言传身教为他们营造感恩的成长环境,让职校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伍广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
[2]罗静.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渗透[J]. 广东教育(职教),2015(4):37-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