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建波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将结合笔者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从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常规、课程教学内容、评价语言等谈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润物无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渗透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体育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中做到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胜于言教。”这两句话说明了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态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态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应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巧妙组织,在课堂常规中渗透
课堂常规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严格的制度,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首先,坚持每堂课的师生问好仪式,培养尊师爱生的意识和师生间的亲切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感情相融,尽量缩小心理上的距离,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其次,严格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在练习中,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动作时,要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常规要求,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又使学生在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环境中上好体育课。
三、精心設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的知识内容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教师需结合课程特点与内容主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结合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从多个方面实施德育教育。特别是在体育训练实践环节,教师可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自身感悟。如体育游戏能够锻炼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田径类项目可训练学生的忍耐力与意志力。以田径教学中的接力赛为例,体育教师可将接力赛设计成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设置一定的规则,确保游戏的公平性且能够顺利进行。小学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表现欲望较强、好胜心强,会为了获得胜利而忽视游戏规则,从而影响接力赛的正常进行,更难以体现体育竞赛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此时,小学体育教师需实时停止比赛,告知学生只有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够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以具体的跑步实践训练渗透德育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在一节体育课上,学生按笔者的要求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按照课的内容分男女组进行中长跑的训练。开始时,大部分学生情绪高昂,但还没跑上一半,就有学生说:“老师,我口渴,想喝水。”“老师,我累了,想回教室休息。”更有甚者,直接坐在了操场上。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跟学生交流,向学生讲红军长征的一些故事,介绍奥运冠军是经过怎样的艰苦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的事迹。最后,笔者鼓励学生:“我知道同学们都很棒,但是我们缺少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缺少了永远不向困难低头的决心,缺少了顽强的毅力。如果大家都拥有顽强的毅力,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呢?”话刚说完,学生都说下次一定坚持到底,一定完成任务。在下节课的中长跑训练中,只有少数学生未能完成任务。
四、鼓励引导,在评价语言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表现好的学生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体育教师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薄弱,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笔者赞扬他的长处之后,向他说明,想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该生听后,慢慢改正自身的不足。成语“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一味地表扬会弱化其作用,而严厉的批评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遵循三个原则:1. 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2. 避免粗暴言行;3. 就事论事,不以学生为发泄对象。 例如,在小学低年段进行《爬行》教学时,刚开始上课时,笔者就问学生知不知道“特种兵”“火凤凰”。学生回答:“知道。”紧接着笔者说:“我们今天的上课内容就像解放军训练的内容一样——爬行,如果做得又好又快的,男生就是特种兵,女生就是火凤凰。”学生听完后积极性很高,都跃跃欲试。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笔者就注意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小明和小珍这两名学生做得很好,于是集合全体学生,让这两名学生展示练习成果,并让学生进行评价。笔者听到有学生发出感叹:“哇,好快啊!”紧接着,笔者就问学生:“那么他们两个是不是特种兵和火凤凰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笔者号召全班学生向那两名学生学习,争取成为特种兵、火凤凰。受表扬者表现得很兴奋,其他学生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接下来的練习中,学生更刻苦了。就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逐渐地得到了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要教师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能让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习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步与提高。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体育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与体育“和谐共舞”。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技巧,让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地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翠松,张后超.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3(33).
[2]车益明.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5).
[3]刘丹.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8(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XKT15075)的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9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