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布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秀群

  【摘 要】小学语文预习作业的布置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布置“朗读式预习”“体验式预习”“网罗式预习”“带文式预习”,激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质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预习作业;布置;朗读;体验;网罗;带文;提高质量
  【中图分類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5-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学习一样如此。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大途径,有了高质量的预习,才会有高质量的语文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因此预习深受语文教师的青睐。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预习形式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预习的布置很重要。
  常见的语文预习作业通常是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是一样的: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词,不懂的查字典解决,标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这些只是常规式的预习作业,能做到的话,对语文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预习,学生容易对预习生厌,久而久之会失去预习的信心。我们能不能也在预习的布置上花点心思,耍点“花招”,吸引学生去预习呢?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在以上所讲的常规式预习布置的基础上,还针对不同的课文,尝试了不同的预习布置。
  一、朗读式预习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任何一篇课文,如果不能用真心去体会,是很难感悟文中主旨的。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课文,更有利于实现其与文本的对话。
  1.抒情性文本,布置朗读。
  对于诗歌、散文等抒情性的文本,学生一拿到就有朗读的欲望。比如三年级下册中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写了春雨降临大地的美妙的乐声,又写了春雨滋润万物,催发春芽的慈母般的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很想去朗读。我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在做好常规预习的基础上美美地把课文朗读三遍,学生很感兴趣。上这一课时,有个班上语文成绩中下的同学居然读得正确、流利,有韵味。我让这个同学来说说预习感受,他说他以前是很不喜欢下雨天的,出门很不方便,但是朗读了三遍课文后,他对《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文中的春雨之美所折服,他也像作者陈木城一样喜爱上了春雨,于是他后面朗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让他在班上范读,他用稚嫩的声音读出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那沉浸在文中的样子,让人喜欢。他一读完,同学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不敢相信这是他的朗读声,并表示要向他学习,认真预习。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让人欣慰。
  2.对话式文本,布置朗读。
  有些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同样适于加上朗读式的预习,如二年级下册中的《波斯猫找快乐》一课主要通过对话展示故事的发展,几个不同人物间的对话虽然内容不同,但是结构形式相同“波斯猫问——燕子(蜜蜂、青蛙)答——波斯猫回答或想法”,很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就布置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家人或找同学一起读。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致很高,读出了波斯猫的不屑与失望,也读出了燕子、青蛙、蜜蜂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水到渠成地悟出了“劳动最快乐”这一主旨,当我表扬他们时,他们自豪地告诉我,预习时为了分角色朗读,把课文反复琢磨,读了好几遍了。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进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二、体验式预习
  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感受最难以让学生忘怀。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体验一把,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在生活中体验。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是语文的活水,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时,让学生的预习与生活同行,学生会给你诸多惊喜。
  在上《有趣的树叶》一课前,正值秋天,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让家里人带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树叶,捡树叶,并且用串、剪、贴、画等方式,去感受树叶的美。一布置完,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一副恨不得马上去体验的样子。我从家长们在班级微信群中发的照片、视频中了解到,孩子们对于这一预习作业是前所未有的喜爱、投入,他们在搂树叶时那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我,他们在观察树叶时那全神贯注的样子感动了我。在上这一课时,感同身受的他们一下子就拉近了和作者的距离,对于文中的一些语句理解透彻,说起感受来滔滔不绝,更有甚者展示了个人的作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都是预习的功劳啊。
  2.在影片中体验。
  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影片,课文所讲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时,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中看影片去体验,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在教学《故宫》这一课前,我调查到我班的学生都没有到过北京,没有看过故宫,学生对于故宫的了解少之又少,于是,我布置的其中一项预习作业是让学生通过看纪录片《故宫》去了解故宫。果然,在上课时,学生学起这一课来得心应手。
  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类课文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学生在上课时就不会出现老师在上面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在下面嘻笑无奈的情景了。
  三、网罗式预习
  所谓网罗式预习是指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预习课文,突破重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不限,可以问长辈,可以上网,可以查阅书籍等。这种预习方式,既是对学习新课的铺垫,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快速提升的一种方法。   1.查阅相关资料。
  许多课文的内容离学生比较远,这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对于新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如《寒食》这一首古诗,学生都不知道“寒食”是什么意思,很难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这一首古诗前,先布置学生在预习中去了解寒食节及其写作背景,对于古诗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上科普性文章前,让学生去了解相关信息,学起来会容易得多。
  2.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一些看似疑难性的问题,通过网罗式预习也迎刃而解。比如五年级下册的《少年闰土》一课,课文在“雪地捕鸟”一部分中,各种鸟并列之间不是用顿号而是用逗号,这是为什么呢?当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去“网罗”答案时,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就已跃跃欲试了。
  学生在预习中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能更好地学习新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带文式预习
  于永正曾说:“语文能力不是学生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语文教学重视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以文带文,把语文从课内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时,让学生进行“带文式预习”,在课堂上会更容易撞激出思想的火花。
  1.让学生在预习时读同一作者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在预习中让学生读课文作者所写的其它文章,能让学生提前与作者对话,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上六年级下册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前,我让学生去阅读作者史铁生的其他相关作品,如《我的地坛》《合欢树》等,在课堂上学到最后一段时,有个学生哭了,她结合预习时所读的文段——“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谈了自己的感受,让人动容。
  2.让学生在预习时读同一人物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的文章出于篇幅的考虑,大都是一个小故事或原文的一个片段,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读原文或写课文中人物的其它文章,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课文中的人物,让该人物在学生脑海中更丰满。
  在上《晏子劝齐王》一课前,我布置学生去读写晏子的其他文章,全班同学都读了。在学这一课时,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讲述关于晏子的其它故事,课堂上笑声不断,他们对于晏子的聪明机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晏子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预习时读同一道理文。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一些课文中所讲的道理比较难理解。让他们在课前预习中就读与课文中所讲的道理相同的文章,有助于他们领悟文中作者要告诉读者的道理。
  《自然之道》一课中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在上这一课前,我在班级微信群中发了好几篇写人类违反自然之道受到惩罚的文章,布置学生认真阅读。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融入了这些文章中的内容,让课堂精彩纷呈。
  教师在预习布置上多花点心思,学生的预习热情会更高,效果会大不一样。当然,不管是布置哪一种形式的预习,都要因文而异,教师在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我们多花心思,布置好预习,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乳源县中小学“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乳源教育局教研室编,2018.2.
  [2]吴勤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8.就这样预习[J].小学语文教学,2004(7).
  [3]宛永林.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教学[M].宜宾日报,2009.3.12.
  [4]邢艳飞.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