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辉

  【摘 要】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由传统以思想政治道德培养为目标转变为以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四方面为主要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中必须在学校教育内引起全面重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此来提高德育实效性。本文就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教学;工作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56-02
  引言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德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是考核学校培养质量的一项指标。但是,如今的德育在日常教育中依然存在着强调政治化、形式化、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化的问题。使受教育者不明就里,道德素质改变不明显,德育效果欠缺。德育的实效性没有得到落实,学生群体道德水平的发展也未得到促进。德育效果想要在发展中得到有效提升急需认真反思,针对当今现状,寻求更合适的解决方式。当代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多元化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知识面,也给他们带来了独特的心理状态和道德素质。积极、阳光、乐观、向上是学生的写照,脆弱、敏感、崩溃、消极也成为部分学生的灰暗面。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现如今的德育工作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部分构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高尚的道德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德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以理论实践结合为本,坚持主体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运用可以将德育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通过愉快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道德素质的影响和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卓有成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拥有前提条件的。因此,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要求教育者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学生的主体现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此外,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中,教育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站在道德高点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教育者放下身份,通过沟通和倾听来启示引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德育中时,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沟通、引导,进行双向互动。教育者可以在此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标投放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引导其形成自主面对的能力。
  二、借助“互联网+”打造德育新模式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更新、资源优势共享的环境。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利用互联网学习、娱乐、创业等等。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加强与互联网的结合,从而打造出更适合学生群体的教育途径。对于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他们通过心理在线咨询、线上活动等方式与部分同学进行沟通,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辅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互联网的良好运用方式可以转移到德育教育上来,将德育内容形象化,通过现实事例分享、线上实时讨论等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鼓舞和引导,从而对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应联合构造“互联网+”的新型模式。教育者将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来整合网络资源,积极建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德育环境,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效融合。因此,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内部网站,打造德育栏目;利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功能将有关德育和心育的基本知识进行分享;利用互联网提供心理测评、德育测评以及相关结果的分析和解答等等。教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无界媒体和学生们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上为其答疑解惑,并且针对热门事件进行分享评论。根据受教育者对于互联网内容的有效使用情况和反馈情况,教育者可以反推其心理变化和思想道德变化,提前意识到问题并尽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联合互联网,建设学校内部的“互联网+德育教育”,采用有趣的页面和丰富多彩的资源,传播当代正能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向能量。例如,在开展“感恩”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羞于对父母感情的表达,此时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明白对于父母感情的表达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要学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然后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意。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既有效地开展了德育教学又使得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有效的疏导,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
  三、改善传统德育教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多重视说教,将德育内容政治化、课本化,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定位为差级互动,即教师是权威的教育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则更加灵活化,也多采用双方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德育教育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将固化的德育知识通过沟通、倾听等方法传递给学生群体。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者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共情的教育原则将单一的说教式改为双向的交谈式,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感受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枯燥的大道理与生活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自己行为举止,从而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除此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运用还可以采纳团体辅导、单独沟通、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会议等方式,着重人文关怀,将老师对其细腻的教育内容内化为其内心的认同,以此来改善心理现状,提升其道德素養。
  四、结束语
  从学校德育的工作体系来看,原有的以思想、政治、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依旧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入,学校德育并没有顺应出现应有的现状。如果学校德育工作中无法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重视其可以产生的作用,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操作,同样会造成德育实效性停滞不前。因此,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合理运用方式,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94-95.
  [2]刘畅.参与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课堂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95-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