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葛万翔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深入推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为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并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方略,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32-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具有如下价值:第一,调动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自主探究,使学生语文思维更为灵活,语文学习眼界更为开阔;第二,累积教改育人经验,助力教师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妥善配置语文教学资源,完善初中语文育人体系;第三,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多渠道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为保障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研究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要点
  1.教材。
  根据教材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活动,使相关教学方法更富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春》教学时,可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模仿《春》的文章结构描述客观事物,掌握散文写作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目标。
  2.学生。
  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及技能学习实况有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可在语文教学进程中有更多收获,例如教师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时,可践行小组合作教学法,而后鼓励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在统筹学习成果同时明晰学生语文学习状态,以此为由及时优化教学计划,调整语文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与语文教学实况相契合,达到科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目的。
  3.课标。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妥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口语表达能力、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等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观沧海》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解读该古诗,继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口语表达等能力。
  二、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原则
  1.丰富多元。
  多元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多”,只有教学方法丰富,才能拓宽语文育人途径,为此教师需树立多元教学方法應用意识,秉持“丰富多元”原则持续学习、践行新型育人手段,总结语文育人经验,为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2.以人为本。
  多元教学方法的主体是“学生”,虽然在教改背景下教学手段随之丰富,但并非所有教学方法都与初中语文教学需求相符,为此教师需明晰学生语文学习状态,在以人为本原则加持下探析学生语文知识及技能学习诉求,为教师调整语文教学目标并科学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3.灵活多变。
  多元教学方法的基础在于“变”,通过求新图变达成育人目标,调配育人资源,跳脱单一化语文教学误区,继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使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更为健全。
  三、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方略
  1.在语文教学开始前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导入可削减育人阻力,为教师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为此教师需在教学开始前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进行《紫藤萝瀑布》教学时,可率先跟随优美旋律进行示范阅读,而后面向学生提出若干自主阅读问题,如“文中写景有何妙处”、“文章主旨是什么”等,在问题式教学法指引下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效率,同时鼓励学生提问,以问题为载体进行师生交互,为师生深入解析全文奠定基础。
  2.在语文教学进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能效,例如教师在进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而后总结文章中“母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梳理阅读脉络,通过讨论协同完成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加之教师适当补充与点评,使学生得以达成阅读理解目标,继而在自主阅读、讨论、评价、思维导图等教学法多元化运用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3.在语文教学结束后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基于信息化教学方法以网络为载体发挥育人能效,为此可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体系,满足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诉求,例如教师在进行《愚公移山》教学时,可运用微课教学法为学生设置若干自学课程,如“基础知识检验”、“能力提升”、“延展阅读”等,助力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发挥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能效[1]。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综合质量,教师应树立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意识,积极创新相关育人手段,并在语文教学进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同时妥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亮.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