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职业兴趣培养的一节心理团辅教学案例分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强强

  [摘           要]  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托,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对专业选择处于迷惘期的中职新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自身特点与专业特色,让他们精准定位专业方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关    键   词]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中职新生;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84-02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概述
   (一)职业兴趣定义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当兴趣指向某种职业时,将能大幅提升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和职业是密切相关的,他在职业兴趣的系统研究中,将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个体分析和对适合这种特质的工作环境的探索,因此他把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不同的人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倾向。
   (二)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
   通过职业兴趣团体辅导的准备和实践过程,笔者发现刚入学的中职新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但并不稳定,依旧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个体认知
   个体认知分为对自我性格特点和内在气质的认知以及对职业特性、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的認知。在对自我的认知上,中职新生都普遍浮于表面,而对职业的认知,许多新生也仅仅是依靠成长中所伴随的经验和感知,缺乏相应的深入了解,只知其表,不知其内。当然,不管是对自我的认知还是对职业的认知,都是随着成长和教育逐渐加深的。
   2.家庭导向
   在从小到大的成长关键期中,家庭教育、家庭环境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孩子的家庭成员特别是身边的长辈们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是他们感知最多、感受最深的,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所以当选择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时,个人会不自觉地向家庭成员职业靠拢或者远离。当然,作为家庭的一员,在做抉择时,往往还存在家庭成员共同协商的结果。
   3.社会驱动
   一个人在形成职业兴趣的过程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宣传、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等,这些因素都能对个人的职业兴趣起到驱动作用,或强化、或抑制。
   二、职业兴趣团体辅导实践过程分析
   (一)活动背景分析
   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每年入学的新生都超过1000名,大部分学生是在中考结束填报志愿的短短一两天内就确定了选择什么专业,笔者根据现场志愿填报的情况发现,中职新生填报专业大都是由家长凭着经验来主导完成的,还有部分学制的学生先在学校就读一个学期,一学期结束后通过简单的一封告家长书回家就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甚至不告知父母。这种不科学的、草率的选择专业的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在后期的专业学习中感到迷惘、动力不足、成绩落后、目标逐渐缺失等后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希望通过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通过活动体验来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在气质,了解与自身所契合的本校专业特色,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方向,增强自信与动力。
   (二)活动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与之匹配的专业种类,并了解本校所设置的特色专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营造平等信任、轻松愉快、温馨舒适的活动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体验并感悟活动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活动后能直面自己的专业,坚定自己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充满自信。
   (三)活动流程介绍和内容说明
   通过网上很火热的、被网友评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怀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促使一个人辞掉很稳定的工作去追求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业,从而间接地带领学生感悟兴趣在专业的选择上、在工作的抉择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整个团体辅导是按照笔者所设想的“兴趣感受—兴趣搜索—兴趣匹配—感悟发力”这一主线而不断展开的,层层递进。并且整个辅导过程都是以活动为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游戏和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观察、学习、体验的活动交往中不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1.团体暖身阶段——职业兴趣初感受
   活动名称:“击鼓传花,花落谁家”
   活动过程:游戏问题为根据所显示的语句描述,说出描述的是什么职业?
   (1)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师
   (2)精打细算、算无遗策——会计
   (3)精工细磨、千锤百炼——工匠(机械工作者)
   暖身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放松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及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为之后的活动与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采用了一个传统而又不失乐趣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又因为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经常通过感知职业的特点来决定我们对它的喜爱程度,所以对职业的第一感受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周围常见职业的特性和优势用语句描述出来,然后学生通过感受这种特性来回答描述的是什么职业。    2.团体转换阶段——职业兴趣再搜索
   活动名称:“众里寻他千百度”,即从职业搜索墙上选取喜爱的职业
   活动过程:
   (1)你在选择的时候迷茫过吗?
   (2)你的选择所遵循的是什么呢?(兴趣爱好、专业优势、长辈要求、工作待遇等)
   (3)说说你对所选的职业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本次辅导对象主要关心的问题是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自身特点与专业特色,初步定位专业方向,所以朝向这个问题转移是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在准备此环节时笔者受网络百度的启发,将我们身边存在的诸多职业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团体辅导教室的一面墙上形成“职业兴趣搜索墙”,让学生观察并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在这个选取过程中可以初步去思考自己想要干什么,也会去考虑一些局限因素,有助于他们了解自我,也能间接地体现他们的职业兴趣。
   3.团体辅导工作阶段——职业兴趣后匹配
   活动名称:“十八岁的分岔口”
   活动过程:
   (1)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了解学校的专业,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
   (2)选择相同专业的学生重新构成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并分享本小组成员的共同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小组长发言)。
   (3)查阅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分析结果,将性格特点与选择专业所属的职业兴趣类型总体特征进行对比,看看自己选擇的专业适不适合自己。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对摆在眼前的专业有详细的了解,知道这些专业需要学习什么,将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这种工作,还需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全方位的认知,深入探索自己性格的总体特征,思考自己的性格特征适不适合这些专业的学习以及从事将来的工作。
   笔者所在学校安排给本次接受辅导的中职新生只有6种专业(外贸专业、会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酒店服务专业)。
   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这些专业的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本次辅导前,笔者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六种专业的介绍制作成二维码,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一扫,来了解这些专业的特色。
   4.团体结束阶段——职业兴趣再发力
   在辅导的最后环节,笔者首先展示了几位本校在各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事迹,其次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辅导中的收获,并且初步规划在平时专业的学习中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总结升华了本次辅导的主题,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
   (四)实践活动反思
   整个辅导的主线清晰明了,从最初的感受到搜索,从匹配再到发力感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辅导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辅导活动设置上,充分融入现代信息化元素,比如仿照百度的“职业兴趣搜索墙”、专业特色的二维码制作、课堂互动中的手机应用等,这些元素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当然,笔者在设计和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困难,本次辅导的主题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但是在活动的实施中,主题发生了偏离。比如笔者在团体工作阶段的专业认识和专业选择活动设置上,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与职业兴趣的辅导有所偏离,但是笔者又没有很好的其他办法来构思这个环节,对此抱有遗憾,希望这些困惑能够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慢慢得到解决。
   三、职业兴趣辅导后的跟踪调查
   为了了解接受职业兴趣团体辅导的51名中职新生在选择专业后的半个学期中的学习、生活、情感情况,笔者又在团体辅导满意度、专业选择决策者、专业学习努力程度、专业前景自信心、是否想过转专业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数据统计得知,首先绝大部分学生对笔者所设计的职业兴趣团体辅导实践活动是满意的。其次,自己感兴趣是专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且选报专业决策者也是以自己和父母协商为主。在专业前景自信心、学习努力程度和是否想过转专业的数据中,也很容易看出,这三者呈现了很惊人的一致性,对专业越是有信心的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就越是稳定,在专业的学习上也越是努力;相反,对专业前景不自信的学生,在学习上也付出一般,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转专业的想法。当然,这仅仅是针对学生在职业兴趣团体辅导后的表现进行调查,虽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缺乏辅导前的调查数据用于进行对比分析,以至于缺乏论据。所以,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笔者将继续学习、完善实践设计。
   参考文献:
   [1]杨琴.浅谈职业兴趣的内涵及其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
   [2]欧阳丽娜.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才智,2013(27).
   [3]宋艳.基于导向的中职职业心理课程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4(2).
   [4]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8).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