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本心理课程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各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参差不齐,如何发展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迫待解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29-01
  1.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过去传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把中心放在诊断和消除痛苦等问题上,其教育内容主要以补救性和治療内容为主导,而忽视发展性、预防性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人们把关注焦点从修复生活中最坏的方面转移到建立正面的、积极的品质上来。积极心理品质应满足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促进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二是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三是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塞利格曼认为24项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好奇心、判断力、热爱学习等品质。
  孟万金教授结合了既往的研究和中国的教育发展实际,对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进行了矫正、发展和补充,创造性地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开发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其目标是培养积极向上和幸福有成的人。2009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在以往的研究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定义,即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个体拥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础。
  2.校本心理课程建设的对策
  (1)重视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转折期的培养
  心理发展转折期是指某段时间内某项心理品质发展迅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促进其发展;如果忽视了该时期某项品质的发展,那么就会延缓该项品质的发展和完善。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发展尽管都处于青春期,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共通性,但同时也具有差异性。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一时期情感发展不稳定,易冲动、自我意识增强等特点,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生理和心理进一步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增强。因此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侧重点的培养不同的心理品质。比如,对于初中生而言,应重点培养学生爱、信念希望、友善、创造力等品质,而对于高中生而言,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执着等品质。
  (2)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应以体验和活动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愉悦,产生美好的积极情绪体验,而这种体验就是幸福的体验。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要以“体验”和“活动”为主。教师可以组织心理活动和其它活动,如,心理训练、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游戏、讲故事、小品等;也可以组织各种文体竞赛和表演,如,球赛、朗诵比赛、各种才艺表演和文艺演出;还可以通过班会和社团活动。但是在设置活动时必须要满足以下四个标准:主题明确目标精准;活动体验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活动的“趣味”,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组织师生、生生交流、沟通、分享、共享,协助学生成长与发展。
  (3)重视其他学科渗透的教育方式
  教师可以在数理化学科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品质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积极情感教育、培养爱、宽容、友善、真诚等人文精神;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在历史和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信念和希望等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等。
  (4)需要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估标准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面督导和评估是管理工作上的难点,尤其是课程绩效的考核工作。心理健康课程的绩效具有内隐性、个人化等特点,很难像其它学科一样制定硬性、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有研究从教师、活动和学生三个角度评价心理教育课程的效果。比如,着眼于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活动是否有正确的目的观;对整个活动的设计、监控和评价。着眼于活动的评价包括活动是否有民主、温暖的气氛;沟通表达是否真诚开放;活动的目标导向是否明确;活动是否有暖身活动,形式是否多样。着眼于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是否在活动中确实得到改善,改善的领域是否全面。若全面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含的三种成分,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教师个人对辅导内容是否积极参与、感情投入,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对学生是否真诚;对每位学生能否做到真诚、关注;学生是否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学生能否充分地参与并获得关注与尊重;整个课堂气氛是否宽松、活跃、融洽。
  参考文献
  [1]樊飞飞.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量表编制及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刘梅娟.心理健康活动课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万红刚.从“活动”到“活力”:基于体验的心理课程品质提升路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5)
  [5]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29-34.
  [6]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07):65-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