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意义与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春燕

  [摘           要]  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最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教师受教学启发更容易技术创新,取得的科研成果迫切需要应用于实际生产;而企业逐渐意识到科技自主权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双方已具备了科研合作的动因,迫切渴望在科研上合作。而行之有效的科研合作模式有股份合作、委托开发和联合研发等。
  [关    键   词]  校企科研合作;股份合作模式;委托开发模式;联合研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304-02
   科研合作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应该是有效的活化剂。以往较浅层次的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挡路石,我认为科研合作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最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教师受教学启发更容易技术创新,取得的科研成果迫切需要应用于实际生产;而企业逐渐意识到科技自主权和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双方已具备了科研合作的动因,迫切渴望在科研上合作。
   一、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现状与意义
   (一)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多都停留在低层次的合作形式上,即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离真正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去甚远。校企科研合作是一种更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能真正实现共赢。就当今而言,真正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学校和企业比较少。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方面:对职业院校,社会一直认为其应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的技术员工,这也限制了教育内容的扩展,而不涉猎更多比如科研领域;从企业方面来看,国内大部分企业尚不重视科研技术储备,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还有些企业虽有科研机构,但这些机构大多不会去搞深层次研究。以致造成现在而大多数企业技术来源主要靠国外引进,95%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只有1%的企业申请专利。
   随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意识逐渐增强,但受资金、技术力量和科研条件的限制,难以完成较高层次的科研工作。有时虽然得益于实践技能,取得了许多先进的科研成果,但苦于无人支持不能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大量优秀专利技术处于闲置状态,他们迫切需要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科技自主权和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迫切需要懂技术、能公关的团队支持;而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最接近实际生产,教师受教学过程的启发更容易技术创新,于是职业院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就凸显出来。从以上两方面看,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已具备科研合作的动因,两方面都迫切渴望在科研上合作。
   (二)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合作的意义
   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助推剂,它将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能直观地展示理论和实践教学原理,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企业的认同,相信这种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培养模式,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科研对激发职业院校教师的创造激情和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它会使教师队伍得到高层次的锻炼,也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机会。而且一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会为学校解决一大部分资金问题,转变长期以来依靠政府财政发展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摆脱仅有毕业生数量而无质量的局面。确实,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是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从事实业生产的工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职业院校仍然不革新或者仅保持输送学生到企业流于形式的见习、肤浅的实习,其教学内容和发展模式将与高速发展的当今企业越行越远。
   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合作,将是职业院校科研的现实意义,也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其意义非同一般。通过科研合作,企业与学校相辅相成,学校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将更接地气,将学校的高端资源用到对企业更有效的服务上。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优秀的人才和知识积聚的优势,还能跟踪技术发展趋势,降低研究开发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二、校企科研合作的指导思想
   校企科研合作是深层次的合作方式,不仅要贯彻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教研与学习的统一,以科学研究推动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互利互惠的融洽关系,真正落实“教—研—发”一体三位的模式。还要以服务企业为主要目标,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和职业院校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校企科研合作的合作模式
   校企科研合作,既要坚持各自的利益,又要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寻求最合理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验证的标准应该是能否促进两方共同成长,能否使两方满意。有效的合作模式如下。
   (一)股份合作模式
   企业以设施、场地、资金等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注入股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共享办学效益;学校也可以以技术或专利等科研成果为无形资产作为股份入股企业,取得股东地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当然,相应的技术成果财产权转归企业享有。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是校企科研合作最经济、最持久的创新机制,在这种方式下进行的科研是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是按照企业需求进行,解决了科研与技术需求脱节问题的。既利于对职业院校进一步的激励,又利于企业对技术的掌握与改进。    (二)委托开发模式
   委托开发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最佳方式。企业委托学校设定课题或验证实践中的技术原理或理论,向院校提供科研基金,职业院校负责技术研究,向企业提供技术成果,也就是“院校接单,企业埋单”。这种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充分利用了学校优秀人才资源,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在科研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提高,而研究的过程更给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战训练,开创了“利用专业优势搞科研,搞好科研促专业”的新思路。
   (三)联合研发模式
   企业与学校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科研基地,这种方式将职业院校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企业有经验的师傅组成创新团队,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室、生产车间和科研基地,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级、部省级项目,合作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技术项目。这种模式下,院校可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指导学习,并请企业高级技师或优秀员工来学院开展讲座活动,利用这种模式实现了互利互惠,院校教师在企业获得了实践能力和实用知识,企业技术人员更新了理论知识,实现实践与理论互补,教学与理论一体化。
   在这种方式下,参与科研的院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既强化了科研方法,也获得了科研的管理技巧,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使职业院校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为企业更好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技术咨询和推广,还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教师处在科研的初级阶段,非常需要校方、参与企业及相关部门为他们创建科研能力、研学水平的平台,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支持教师申报课题、项目,鼓励教师在有关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在技术论坛上讨论成果,积极将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努力探索成果转化的途径,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真正把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良性互动和“双赢”局面。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有关政策,规范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合作工作,落实各部门职能,构建联合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积极总结改善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漏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做后盾,企业的发展壮大亦会辅助学校的成长。企业与院校的科研联合,既加强了院校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又有利于企业的迅速发展,这种“互惠”模式必定会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8):268-269.
   [2]刘延明,刘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58-60.
   [3]崔彩周.我国产学研合作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可行对策初探[J].特区经济,2005(2):192-193.
   [4]王艳.我国产学研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初探[J].云南科技管理,2006(6):45-47.
   [5]張俊,李忠云.我国产学研结合中的若干问题探究[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6(1):67-71.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