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心理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文庆
[摘 要] 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各大高校每年在新生开学时都会开展心理普查。独立院校在具体实施心理普查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开展心理普查的时间节点各异、量表的选择种类多样、数据筛查标准不同和筛查率偏低、有效性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多次普查,采用多个量表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普查,制定适合本院校的筛查标准以及动态更新、管理档案,后期访谈结合辅导员老师、心理委员等大数据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
[关 键 词] 独立院校;心理普查;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74-02
心理普查是运用心理学量表,以集体施测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过程。各大高校进行心理普查时有各自的普查时间、问卷选择、筛查标准等,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之一是因为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心理普查测评具体要求和系统,导致实施普查时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一、某独立学院在心理普查量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普查时间节点各异
各大高校基于不同的考量,具体开展心理普查的时间有所差异,有刚开学、开学一个月、开学两个月等时间节点开展心理普查的,导致对具体开始普查的时间点存在疑问。
学院领导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领导,希望新生入学后能尽快知道学生的心理状态,筛选出潜在问题学生,防患于未然。(尚亚飞,2017)如陕西某大学每年9月(正式上课第3~4周)统一进行心理普查。而邹海贵等(2006)认为新生刚入学处于心理不稳定期,需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在入学之初马上进行心理普查所测数据在焦虑、恐惧等因子分上会存在虚高。因此,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心理普查,这时学生基本已适应大学生活,能有效地反映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卿再花,吴彩虹,2016)。某技工院校普查时间也是新生开学一个月左右(唐志雄,2017),甚至有的院校规定每年新生入学一个月后一周内完成心理普查工作。(李愧敏等,2017)万娟(2018)调查发现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都是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的。大部分的高校会选择在新生入学两个月左右进行心理普查。(洪岩,2018;周友焕等,2017)也有在新生入学3个月后即12月进行普查的。(杨通宇,2012)
(二)量表的选择种类多样
新生心理普查目前使用的量表种类很多,主要涉及三类:心理健康类量表(如SCL-90、《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人格類(如UPI、MMPI、EPQA、16PF等)和情绪量表(如SDS、SAS、BDI等)。
昌兵(2010)对北京、上海、河北、江苏、四川、重庆等地121所高校的调查发现,25.25%的高校使用的是UPI,45.25%的高校采用的是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5.25%的高校采用的是SCL-90。郭红芹(2010)对浙江省32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使用SCL-90的高校有23所,使用UPI的21所,16PF的13所。赵小青(2015)调查贵州省15所高职院校发现,问卷使用率由高到低分别是UPI、EPQA、16PF和SCL-90,使用率分别是60%、53%、47%和40%。可见,目前各高校使用较多的就是UPI、16PF、SCL-90、EPQA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三)数据筛查标准不同
UPI的筛查标准相对单一,结果一般认为I类学生是存在心理隐患的学生,即UPI总分≥25分者;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附加题中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
而SCL-90则不同学者、不同高校的筛查标准差异较大。单一依据任一因子分的分值,或单一依据总分,或同时使用因子分和总分等,使用的条件有“或”有“且”,数值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学者采用的是全国常模标准,总分160分以上或任一因子分2分以上则为异常(邹洪伟,王天华,2011);郝娟(2018)采用的标准则是因子分中有1项大于或等于2分或者总分超过200分,认为可能存在异常心理;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被试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需要关注。还有认为SCL-90任一因子大于等于2.5分需要进一步筛查(洪丽,2009),高于3分者为异常或3-3.8为中度异常,3.9及以上为重度。由此可见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统一性。
也有高校同时使用SCL-90和UPI进行心理普查,其筛查标准则同时考虑两者。秦曙(2018)给某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其筛查标准就是同时满足:SCL-90任一因子大于等于3分;UPI总分大于等于25或第25题做肯定回答,或辅助分大于等于2分。
(四)筛查率偏低、有效性有待加强
心理普查筛选出的潜在问题学生数的概率一般在20%~30%,普遍偏低。以湖南农业大学2014至2016年心理普结果为例,筛查出的心理问题学生平均比例为22.59%,回访后,心理异常的学生平均比例为1.3%。(戴荣四等,2018)郝娟(2018)使用SCL-90连续三年追踪心理普查数据,结果发现三年的总体检出率在28.8%~37.8%,筛查率总体偏低,且易出现假阳性症状。后期心理回访数据表明,预警的学生大多没有发生问题,而有些未进入预警状态的学生出现了一些危机事件。 学生在心理普查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导致普查结果有效性低。如普查过程中学生“装好”,即所有题目选择没有问题或敷衍了事,为求速度不认真读题,随意选择(刘雯瑜,张梦东,2018),再加上某些有疾病史的学生曾做过类似量表,会出现隐瞒或排斥心理。这几种不良心态都会导致心理普查结果筛查率低,或者是有效性差。
同时,当前高校心理普查中使用最广泛的两个量表:SCL-90和UPI,均存在效度不高的问题。胡燕(201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SCL-90在用于新生心理普查时,虽然信度较好,但效度较差,存在较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其中SCL-90目前使用的常模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常模,过于陈旧,需要更新常模标准。
二、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多次普查
在新生入学后即军训期间就开展第一次心理普查,其目的是大面积筛查、鉴别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类似于开展入学体检一样,将可能的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及早关注并跟进学生情绪变化。同时,新生刚入学时,对学校安排的心理普查工作会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普查结果更真实、有效。
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展第二次心理普查,两次普查的问卷可以有所差别,避免相同量表的练习效应对结果产生影响。大一下学期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这时进行第二次心理普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结合开学之初的普查结果综合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且能动态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若学校心理健康人员充足尚有余力,可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普查。如大二关于学习、人际关系的,大三、大四更多地关于职业倾向、情绪相关的普查等。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展多次心理普查,能动态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纵向跟踪,针对性更强,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方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
(二)采用多个量表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普查
目前,教育部有关部门和专家为适应中国大学生、合作开发了《大学生理健康测评系统》,有很多高校也进行了施测,但测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单一的问卷总是存在检出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可考虑采用多个问卷同时进行心理普查施测。可同时使用心理健康综合类量表和人格类量表,以量表结合的方式,如SCL-90和UPI、EPQA、16PF结合,综合筛查问题学生。在大二、大三甚至大四年级时,可考虑直接使用各类情绪性问卷,有针对性地筛查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如SAS、SDS、BDI等。
(三)制定適合本院校的筛查标准
各大高校都有历年来心理普查结果,可分析连续多年的普查数据,结合全国常模标准,制定适合本院校的心理普查标准。各大高校因使用的问卷不同、人群的特殊性等各种原因筛查标准差异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恰当的方式不是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常模,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高校群体、不同的问卷等制定符合本院校样本群体的标准。故在分析本院校多年心理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出符合本院校的心理普查筛查标准即针对本院校的常模,这样针对性更强,也会为后续的心理访谈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基础。
(四)后期访谈结合辅导员老师、心理委员等大数据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动态更新、管理档案
心理普查中心理测验和数据统计只是前面的两个环节,故即使因问卷选择、数据筛查等存在一定问题,还可以在后续的心理访谈中进一步筛查问题学生。后期心理访谈除参考现有的普查数据外,还需要多方位收集该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如收集系部辅导员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关于筛查出的重点学生的学业、人际、失眠、饮食等信息。再结合学生的普查数据进行心理访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基于此,建立学生更全面的心理档案。大二、大三、大四若也进行学业、人际关系、职业倾向的心理测试的话,也将其纳入心理档案中,更详细、动态更新管理学生档案。
参考文献:
[1]尚亚飞.当前高校心理普查工作的困境与突破[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47-50,61.
[2]邹海贵,罗成翼,李华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01-105.
[3]卿再花,吴彩虹.财金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研究:依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15级新生心理普查数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238-239.
[4]唐志雄.基于心理普查探究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潇湘技师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99-200.
[5]李愧敏,陈艳,何荣娟.高校心理健康普查体系建设的实践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116-118.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