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的十大基本问题导论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立忠

  [摘           要]  职业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高职教育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十大问题: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教育与职业的关系问题;高职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问题;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问题;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问题;高职教育的教学论问题;高职教育的治理机制问题;高职教育的体系建设问题;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基本问题;导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08-02
   职业是高职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十大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研究高职教育所有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高职教育本质属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性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最本质和最独特的属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活动的基本起点和核心,其他一切有关高职教育的研究和教育行为都围绕职业性展开。
   (二)教育性
   教育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属性。高职教育属于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它是指高职教育具有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和培养的属性。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活动的本质表现,从这一属性将衍生出高职教育办学活动的其他特征,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徒制、工学结合等教育行为。这一属性也是高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本依据和评价依据。
   二、教育与职业的关系问题
   教育与职业二者的关系问题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教育与职业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哪一方在高职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哪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决定着高职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手段,决定着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相应的教育组织行为。
   从教育与职业二者的历史起点看,教育是人类基本的社会行为,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教育活动,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职业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形式与内容上不断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催生职业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教育与职业的社会职能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职业是人们社会活动分工的外在表现。职业产生于人类的谋生需要,对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生产着人类社会的“真实”产品,而教育则主要承担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知识与技术开发、人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各类观念的培养等职能,更多以“务虚”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教育与职业的相互关系看,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职业活动是个体利用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的专业活动,教育活动始终伴随着职业活动,不存在没有教育活动参与的职业。任何职业只要存在与人类的教养活动相关联的行为都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因而职业活动是从教育活动中“过滤”出来的特殊社会活动。另外,教育与职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教育活动制约着职业活动的水平、方式、手段,职业活动则影响着教育的理念、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高职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问题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具有高等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一般特征,在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高职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有着自身特殊的影响和作用。高职教育对社会最大的影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无论是产业类型还是产业发展质量,都与高职教育分不开。有什么样的高职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与产品质量。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还体现在与中职教育的不同,一是高职教育理论高度高于中职,二是教学训练水平高于中职,三是从业资格上高职定位在产业链中的高端技术领域。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改造、发明创造、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备与提升等方面。这也是高职教育与经济的主要关系。而对于政治影响而言,除了通过经济发展来间接影响政治外,高职教育通过提升师生的政治素质、民主治校、发展师生参与国家治理的民主意识等方式来影响政治。对文化而言,高职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校园文化、系部文化、专业文化等亚文化来渗透和影响社会整体文化,另一方面则接受社会整体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问题
   虽然都隶属于高等教育系统,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各自鲜明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属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其前身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实科中学。而普通高等教育则属于经院型高等教育,具有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职的应用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的理想人格是“能人”“匠人”,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以培养学者为荣耀。从教育模式上来看,普通高等教育对理论的研究尤其重要,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高职教育则是建立在实践教学、操作优先的基础上,对理论只需要“够用”“知其然”即可。
   五、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问题    专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托。专业发展水平也是制约高职教育以何种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因素。高职教育的专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活动的最终归宿,同时也决定着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活动的基本模式。课程体系是专业活动的基本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水平。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专业人员充实起来的学术组织可以部分地由专业价值规范、规章制度统一起来。由于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属性的规定性,因而其结构就要求高职教育具有体现职业性的特殊的教育行为,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而这一规定性则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支撑高职教育专业大厦的基本材料。理想的课程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上来讲,高职教育的理论是应当渗透进实践教学中的,而现在正好相反,实践课程的匮乏导致了学生技能培养差强人意。
   六、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问题
   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要求对高职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一方面是这种师资培养对职业教育从业者来讲是否够公平的问题,因为职业教育师资要学习比普通教育更多的技术,而这种学习实际上是缺乏系统环境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并不具备这种相应要求的师资培养机制。就目前来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现状无力改变高职技能型师资不足的矛盾,无法足额提供高职迫切需要的师资力量。而且普通高校培养的师资的技能缺陷和企业培养师资的数量缺陷,使得这两种培养模式正在走向尽头。因此,如何给高职教育提供足额有效的师资供给,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
   七、高职教育的教学论问题
   高职教育注重实践的特性决定了高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目前高职教育尚未建立起系统的高职教育教学论体系,尤其对高职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论将主要研究以下一些问题:高职教育的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实践教学的规律问题、教育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的关系问题、实践技能形成的心理学问题、学生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的关系问题、教学模式问题、实践教学的方法论问题、教学与职业伦理的关系问题等。
   八、高职教育的治理机制问题
   高职教育的内部治理是高职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来讲,一方面要保证大学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把大学纳入社会建设的轨道上来。如何处理好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关系、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是高职教育外部治理的基础,而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为核心的权力配置则是内部治理机制的命门。
   九、高职教育的体系建设问题
   高职教育如何完成横向与纵向的完整的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横向来看,高职教育如何打通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如何破除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之间的体制与技术壁垒,如何建构高职院校纵向发展的完整体系,从体制上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纵向与横向通道,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空间,是高职教育体系设计的基本问题。这需要研究几个问题:一是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的关系问题;二是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是高职教育与应用型大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四是高职教育的最終归宿问题。
   十、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问题
   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其普遍特征。职业教育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发达程度紧密相关,发达国家之所以有强大的制造业,这和他们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职业交流的国际化已不可避免。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国际化。在适当的经济和文化的相似领域,一种教育模式和其他文化特征一样,会通过国际交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职业教育模式往往是与经济文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模仿对象。职业教育模式国际化的首要特征是一国对另一国对教育组织形式的模仿。但其本质是一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随着教育组织形式的传播,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方法,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理念,都会随之进行广泛传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意义还在于国家间职业标准、行业标准、技能标准也会趋同,人才交流也会更加普遍。
   参考文献:
   [1]蒋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省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2]吕红,邱均平.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3]平和光,傅岩,孙龙存.张力与平衡: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读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J].重庆高教研究,2015(9).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