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进丽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生产生活技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和亟须传承保护的宝贵文化遗产。目前,随着机器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如何传承发展的新课题。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田野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提出传承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地区;手工艺;途径
  [中图分类号]  F76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72-02
   一、田野调查以及案例分析
   (一)田野调查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主要聚集区在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上有着显著不同,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语言、居住、饮食及手工技艺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加上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使这些地区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草原面积辽阔。该地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和典型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演进,锡林郭勒地区民族民间融入现代生活的传统手工艺有传统肉食以及奶食品加工、蒙古族服饰、皮艺加工包括皮包、皮画、皮制小饰品等,挂毯以及皮毛加工成的蒙古包、马、牛、羊等模型、马头琴制作技艺等。具体如下。
   1.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
   在保护整理锡林郭勒传统四大部落民族服饰的基础上,针对时装表演、演艺和日常穿着的差异,改良传统民族服饰,设计制作出符合现代生活穿着需求,又融入民族审美情趣的服饰。深受当地人们和外来客人的喜爱,市场前景看好。目前锡林浩特有十几家加工传统民族服装的企业或店面,但是由于精良的传统民族服装制作时间较长,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时间少,仅在出席大型活动或者演出时穿着,所以市场需求量不大,多为个人定制。批量生产的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制作比较简单,便于携带。
   2.肉食和奶食品
   牛肉干被称为“成吉思汗的行军干粮”,但是传统制作流程下风干的牛肉干不便携带。于是一些企业进行改良创新,不仅改良了牛肉干的口味和柔韧性,而且在包装和携带上使其更符合人们的习惯和需求,也逐渐为市场所接受。
   奶食品也是经过企业的改良,形成便于携带,而且符合现代人们口味的奶产品,目前奶产品和牛肉干已经成为锡林浩特地区逐渐走向全国的特色产品。
   3.皮艺加工
   在传统的对牛皮、羊皮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融入艺术的、现代的元素,加工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或者工艺品。加工方式有立体刻花、平面描花,描花又分单一色或者彩绘,另外,在皮画的创作上衍生出了烫花这种方式,多种多样。
   4.挂毯和毡艺
   锡林浩特地区有毡艺传承加工,就是将传统的毛毡加工加以设计,更多体现其美观和艺术元素,不过由于毛毡存放技术等原因,目前市场较小。
   (二)案例分析
   2006年阿丽从北京一所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一直从事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阿丽对民族服装情有独钟,加上她较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大胆创新,她的店面逐渐扩大,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阿丽的成功主要在于她改良了传统的民族服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新时代的理解。所以深受当地人们和外来客人的喜爱,市场前景良好。
   从阿丽的成长过程来看,她首先有学校专业知识的铺垫,同时又结合民族传统工艺的特色和旅游价值的开发,走出了一属于自己的一条创业之路。其成长之路较为艰难,必须从服装设计专业出发,融入自己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市场经验后才可以立足,维持整个公司的运行。另外,在适应市场和保护传承之间有时会存在两难选择。传统元素不能适应现时代轻便、时尚、舒适的要求,改良中又怎样不让传统元素消失,阿丽有时候会在这两者之间做艰难的平衡。所以,从锡林郭勒盟手工艺的传承手段来看,主要是师承关系和自我创新设计,但都是基于对传统手工艺基本技法以及现代元素的了解和掌握,故只有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理念、技术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其未来的可持续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仍需加强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也渗入少数民族的生活生产中,如少数民族的服饰、手工艺品等都经济发达地区做代加工,这樣可以节约成本、降低价格。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忽略了纯真和质朴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民族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保护。
   (二)民族传统手工艺自身适应性不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在机器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民族手工艺本身极具艺术性和美感,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适应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长在本民族,熟悉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二是一定要从艺术的角度去挖掘本民族手工艺技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这就为民族传统手工艺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效途径
   (一)传承为经,发展为纬    只有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技艺的内生互动性,融入民族文化产业之中,才能使民族传统产业在现代化经濟发展大潮中突出个性优势、比较优势。“民族特色文化因其自身的民族性、历史的传承性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民族传统手工艺蕴含的丰富文化符号成为文化产品符号价值生产的原材料,其生产性保护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其物化的文化产品形态也具有更广泛的参与性与消费性”。[1]首先,对于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是传承民族传统技艺的前提条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其文化的包容、多元,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风尚。如果没有中华大地多样的地貌和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就不会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文化形态。只有保护好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才能为民族特色技艺的传承提供可能性。失去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传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保护不是空间上的封闭,也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是在开放和科学发展轨道上良好运行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主体是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程度低的社会群体,各种文化资源散落于民间,时刻面临着消失或被逐步蚕食、解构的危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一个特定地区要在日益激烈的综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要在国际分工协作中获得地位和席位,必须用优势开路,用实力说话”。[2]
   (二)创意引领 跨界融合
   民族传统手工产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业类型,由于其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共生,所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具有先天的后生性,从经营活动的角度看,具有布局的分散性,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具有生态的脆弱性,而从表现方式看,具有形式的独特性和内容的不可替代性。民族传统手工艺是一种经济与文化产业的介质与桥梁。其繁荣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可以有效避免民族文化被边缘化,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民族传统技艺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其生命所在,产业是其落脚点。但是说到底,民族手工艺产业是一种经济活动,具有市场的本质特征。只有加强创意设计和创意转化,打破固有的思维壁垒,实施跨界融合,才可以将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和现代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三)市场运作,创新驱动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富集,迥异于农耕区的牧区、山区、林区形成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个性和审美习惯。民族传统技艺散见于民族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饮食、服饰、起居、交通等物质生活及娱乐、歌舞、文学、绘画等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需要科学合理的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过程。目前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手工技艺产业虽然有一些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短、市场化程度不高、高端创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粗放的传统业态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的、创新的、附加值高的业态发展不足。必须树立市场意识进行举措创新,在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护、传承、发展。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手工艺既要保护传承,又要创新发展;既要适应市场,又要保持传统。只有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传统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为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亮丽色彩。
   参考文献:
   [1]丁智才.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4(6).
   [2]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