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山水画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画家的文学、书法、审美综合修养,中国文化讲“中庸”,书法讲“中锋”,以书入画,值得人们思考。中国画非常讲究传统与传承,从历代中国画中可以领略到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与传承。文章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结构,通过笔墨结构的观念去解读中国画优秀的经典山水作品。
  关键词:审美品格;笔墨形式;诗情画意;创新
  一、中国山水画继承的传统
  对山川的美,古人用毛笔加以描绘,形成了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品格和审美品格,其笔墨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文脉传承,是历代传统文人画对自然美的处理方式,在山水画与花鸟画领域尤为突出。其语言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传统文人画一脉相承,传统文脉随时代不断创新。坚持文人画的自律原则就是笔墨内容,崇尚文人画高贵的精神品质就是笔墨形式,传统文人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1世纪,科技进步,国家富强,中国画的传承与传统被广泛关注。黄宾虹是文人画笔墨的集大成者,“五笔七墨论”、皴擦积染的墨意和浑厚华滋的审美品格,体现了笔墨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内涵。黄宾虹“五笔七墨”的深度研究,使画家重新认识传统、认识笔墨。当代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的传承依据是笔墨吗?笔墨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笔墨意象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的重要元素。其特征为诗情画意,书画一体。
  要继承中国山水画,首先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与传统的传承是自古至今一直说的、讨论的问题,画家们都司空见惯了,但很少有画家能超越这种看法。画家想超越传统与传承,但超越的目的就是给它加上文化、加上认识,而有些画家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对文化未深入了解。书法与写字不一样,比如张旭写一个书法,里面要有动作,要有感觉,他在抒发一种感觉,不是在制造一样东西,如画家推出的文人画,理解为有文化的画。对于当代中国画有以下几点不同看法:
  (一)学习传统,崇拜传统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笔墨达到“化”的过程,中国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某种呈现,中国画或中国花鸟画要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用毕生精力去临摹、学习、继承、传承,虽学习的过程是借鉴古人、学习古人、运用古人,但最后是要创造自己。很多尊重传统的画家忽略了重要一点,中国画传承的本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画家只会盲目学习,崇拜传统,一味学古人,而不从更深层次、从中国传统文化上去深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
  (二)古人的理论大多为文人画理论
  如庄子思想,庄子心斋的虚、清、静、玄、韵,庄子美的概念是“纯素”“淡寂”,其实就是文人画的“逸格”“平淡天真”。南齐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等理论与选题相关。南朝梁元帝绘画理论“格高而思逸”。 唐文人的画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李嗣真有“逸品”说。黄休复:“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苏轼: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黄庭坚“参禅识画”,米芾“平淡天真”,欧阳修:“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孔仲武画论:“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恽南田:画要静,宁静以致远,才能得到高雅之“意”。石涛“笔墨乃性情之事”等。米芾把“平淡趣高”作为绘画美学的标准,其与倪瓒的“逸气说”都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标准。可见文人画审美品格是诗情画意、情景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发展传统,追求创新
  發展传统是一种创新精神,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确实需要发展传统,需要创新,一味学习传统易僵化,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思想、精神和灵魂,如“笔墨当随时代”“通变巧捷”等。中国文人画的高峰,水墨写意画中,其山水画运笔圆润,其墨法通透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等文人画家。八大山人花鸟画受徐渭笔墨影响,吸收其精华,将传统文人画的意境提到了无法比拟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符号。深入解读文人画审美价值和理论价值,解读山水画的笔墨,这对于研究中国山水画者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笔墨当随时代”,对于当今的艺术追求,我们尤其需要吸取古人创新精神和精湛技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本质,以整体研究法提炼出中国画的基本审美品格的内涵。
  有很多画家盲目创新,脱离传统。很多画家没有思考中国文化为何讲究“中庸”,盲目创新,脱离传统,但又自圆其说,称自己作品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认为若有传统迹象则缺乏创新和时代气息,应另辟新路,展现新的文化面貌。此类的创新太过“新”了,以至于无法在作品上找到传统任何迹象。中国画的审美本质通常是文人画的审美内涵。文人画通常把大自然由“人化的自然”转化为自在的“美”,例如,八大山人是划时代的画家,他面临社会环境的冲击,笔下的作品映射当时的心境、思想及笔墨继承。只有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坎坷后而心灵宁静、心思单纯的人才能把笔墨表现得那样至简至深。其哲学思想丰富,对“道”领悟至“师法自然”,其审美品格体现了艺术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我们读懂了其平淡天真的、幽远的、冷逸的心境与意境融为一体。中国画多作为文化的载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以载道,诗以言志。
  二、中国文人画是诗书画印一体化的修养
  文人画是以哲学为基础的,是诗意的、书法的,哲学思想修身放在首位,是领悟生命本源的一个过程,是对万物宇宙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感悟的过程。苏轼以“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赞叹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的艺术境界。如今,在科技全球化的时代,针对当代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出现了千差万别的观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家如何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中国画美学与西画美学的审美品格到底有哪些不同?这些都是要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墨的审美品格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核心本质,只有对文人画的审美品格的辨别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师古人”“师造化”而“中得心源”。   (一)中国山水画客观事物的再现
  在现实生活感动中,画家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占主导位置,更多艺术反映张扬、激情个性化的方式,忽略了“笔墨探索”“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语境。毫无疑问,中国画家对取舍是非常重视的,黄宾虹说,对景作画要懂得“舍”,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布白正是对画面进行取舍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黄宾虹山水画《狮子林望松谷》,画面的房子是画的核心,顶上如箭头一样的白指着画面的核心“房子”。小的“白”是大的“白”的延伸,画面的留白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小“白”点、虚实的“白”、若有如无的“白”、连续不断的“白”、有断续的白,这些“白”围绕着房子在运动,展示了山体的“气脉相连”至“气韵生动”,刻画了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山。
  (二)中国山水画的主观精神表现
  中国画注重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虚实转换,阴阳交替,具有强烈的艺术形象感染力。当代有很多画家迷恋传统,一味临摹古人笔墨,只注重传统笔墨画风与绘画技巧,忽略时代特征,被称之“闭门造车”,清石涛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强调作为代表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气息与风貌,否则将失去中国画的新意。
  中国文人画由偏重真实的再现转向主观情感的表现。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从“意在笔先”到“立象以尽意”的过程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再现的客观真实,又有客体的主观意识。潘天寿认为“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八大山人在《题画山水》中讲作画既要师法造化又要搜妙创真。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在“师造化”中,山水画家表现自我,完成了从物相向笔墨的转换,古人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领略到了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与诗意意境。我们知道欧阳修以“萧条淡泊”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鉴画,此后成为文人画和鉴画的最高标准。
  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与传承应做的事
  (一)修心
  古人称,看画如看其人,看一个人的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人品如画品,正确认识自己,判断自己,中华民族注重礼仪品德,重气节、格调、尊师之德,人品必高于艺品。中国花鸟画是画家自我表现的艺术,画蓄势足,运线坚韧有弹性。用笔用墨能直接表达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面貌,心正则笔正,有什么样的自我就有什么样的画品,加强修养至关重要。
  (二)修学
  画家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要读万卷书,博览古今中外多方面的文献,继承传统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也可以修煉精神境界。如唐张璪《绘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含有中国哲学、禅学等内容,理解这一含义就要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修功
  学习技法,掌握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书写性,画家必须修炼娴熟、精湛的技法功力,有一定技巧高度,作品才有可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国画的基本功主要包括用笔和用墨,笔墨之中,书法的功力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书法用笔在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中非常重要。“写到极处就是画,画到极处便是写”,画画通常是画一种关系,写写画画,笔笔之间起承、衔接都有其自然的道理。中华民族注重礼节与高尚品德,好的中国山水画内容必须有完美的笔墨形式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四、结语
  中国画体现一种写意精神,反映画家的文学、书法、审美等综合修养,把握好传统的笔墨规律,就能利用该笔墨反映时代精神,新的发现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何继承古人,怎样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出“个性”,这就是靠自己充分发挥智慧去“悟”。若无良好书法基础,又如何去“写”好一幅优秀中国山水画?无传统文化做基础,中国画的意境难以表述,这其中环环相扣。脚踏实地才能做好学问,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好传统,才能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邵琦,孙海燕.画品丛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王其和.东坡画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3]王伯敏.黄宾虹话语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5]陈玉圃.山水画画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