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干部工作倦怠应对策略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可婷
[摘 要]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干部存在的工作倦怠问题,从管理学的团队激励理论入手,通过完善组织架构、规范绩效考核、建设团队文化、加强干部培训等策略,开展提高中职班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团队激励;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倦怠;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120-02
“团队”,即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团队,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肩负着服务同学、组织活动、沟通协调等任务。
一、班干部工作倦怠的现状及问题
面对繁杂的班级事务,部分班干部越来越找不到工作的动力,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产生工作倦怠。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约25%的班干部出现工作消极的心理状态,约71%的班干部存在轻度或中度工作成就感不足的情况,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班级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于班级沿用传统班委岗位模式,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晰;(2)学生不善沟通,单打独斗完成工作,缺乏团队协助;(3)班级内缺乏合理的考核或奖励制度,学生鼓励不足;(4)只关注干部的工作状态,却忽视了对人才的培训。
因此,笔者针对以上的管理不足,对班干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基于团队激励机制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实现自我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为班级做出贡献。
二、团队激励理论的内涵及主要类型
“激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激励是团队管理的核心,有效的激励会点燃组员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使组员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所以,从团队激励角度解决中职班干部工作倦怠的问题 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减轻班干部在工作上的压力与思想负担,使学生干部团队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德育管理的新尝试,加快中职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化。
在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经典激励理论认为,个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渐进性,常见的团队激励类型[1]如下。
(一)竞争激励
设计或引入适当的竞争可以刺激团队成员的进取心,使他们力争上游。在竞争氛围下,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团队的表现,如设置定期的优秀团队奖励、服务质量比赛等。
(二)薪酬激励
在管理实践中,绝大多数时候薪酬激励的效果远高于其他的激励形式。而在班干部管理中,则主要通过“积分银行”或者“德育素质绩效分”等虚拟形式作为薪酬体现。笔者调查学生期待的激励方式,发现80%的班干部选择绩效加分奖励,这也是班干部工作满足感的主要获取方式之一。
(三)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是精神激励的一种形式,是大家追求的基本心理目标,会使个人或团队产生极大的振奋和鼓舞。因此为了激励团队与成员,需要组织构建合理的表彰体系,如老师亲自表扬、在荣誉榜上刊发相关业绩和照片、授予荣誉称号等。
(四)愿景激勵
在管理实践中,满足成员个人发展愿景的需求往往是很好的激励方式。例如,对班干部提供培训或其他学习机会,让每个成员在工作中能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这类提升学习的愿景,对成员的激励具有长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更有利于团队的长远发展。
三、中职班干部团队激励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班干部激励型团队组织架构
1.设立新型管理部门
摒弃以往的常规岗位设置形式,针对专项事务,开设6个主管部门。每一个部门均设立一名部长及1~2名成员,共同参与部门工作。坚持部长自主聘用原则,部长负责自行招聘成员,并给予部长分配部门工作、考核成员工作绩效的自主权。其中店长部单独运作,部门成员主要由各分店的店组长构成。
除了设立岗位外,还配套制作《班级岗位说明书》,梳理并明确班干部各部门负责的工作范畴,规定成员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履行职责。在岗位说明书的指导下,对班干部的工作有明确的分工,有明确的任务和指引,避免出现“身在其位,不知其政”的现象。
2.建设竞争型分店团队
模拟零售企业的连锁店制度,6~8名学生组合为一个分店组,作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通过设置店长责任制,做到管理精细化。如日常的纪律管理、劳动值日、学习考勤等工作,让店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协作完成,避免以往一个班委单独面对全班学生开展工作的困难局面,大大提高店组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从管理效果上,在外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在内能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其次是引入分店组竞争激励机制。由分店部定期开展星级店组评估,从纪律、卫生、学习、考勤等各方面综合评定各分店的业绩,并设立“五星级分店奖”,对组员及店组长予以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二)建设激励型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对照工作目标和成果标准,评定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的过程。绩效与班干部的“素质积分”直接挂钩,是其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直观方式。因此,通过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能促使班干部努力工作,积极合作,从而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笔者设计的绩效考核方案包括定量的基本岗位绩效与定性的工作成果绩效。如学习部长除了承担学习委员岗位的“基本绩效”外,还要根据其管理班级学习工作的表现,对该岗位的负责人予以工作效果与积极性评价,形成“成果绩效”,最后把相应的绩效评分与学生的“素质积分”同步。绩效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各专业、各班级的特点灵活调整,其中注意以下事项:(1)绩效评价实行月考核制度,要保证激励的及时性。(2)正激励与负激励的运用,应采取“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对屡教不改者应采用处罚的负激励方式。(3)要加强非物质激励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如每月一次优质服务部门表彰、定期在班级光荣榜与家长群公布事迹及照片、大力表扬嘉奖以及老师在班会等公开场合的表扬鼓励等。
(三)营造激励型团队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对所有干部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作用,让大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工作投入的关注和认可,因此笔者基于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理念设计了激励型团队文化,具体如下。
1.设置星级评优宣传栏,加强竞争激励
每月开展“星级评优”工作,针对管理部门评出“五星级服务奖”,对各分店组评出“五星级分店奖”。获奖部门或小组,发布优秀事迹在班级的文化育人园地以示鼓励,同时部门的负责人及成员均获得“奖励绩效”等物质奖励。
2.引入颁奖仪式,强化荣誉激励
荣誉是班级“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满足班干部自我实现的需要。笔者定期在班会上设计隆重的颁奖仪式,并邀请部门负责人和店长分享获奖感言,同时会在光荣榜和家长群进行鼓励表扬。
3.创设团队福利
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福利特权。例如:每月调整位置优先权、每月卫生承包区域优先选择权、班干部班级活动优先承办权等。通过发挥學生群体的创新力,在缺乏真实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创设不同的福利给予每个岗位的班干部更大的鼓励。
(四)开展丰富的班干部培训
首先,在入职前开展岗前培训,解释《班级岗位说明书》,明确工作职责,了解工作流程。其次,每周常规班干部工作总结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最后,每月开展多样化的专题培训,如“如何管理劳动值日”“晚休纪律怎么管”“手机班级公约制定”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开展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增强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预防班干部工作倦怠是一项长期、持续、复杂的管理工作,只有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及成长特点,融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缓解班干部的工作压力,促进合作交流,满足归属需要,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姚裕群,孔冬.团队管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89.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