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园园

   摘 要: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平面广告设计已经越来越普遍,平面广告设计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一种图像设计方法。与传统的广告设计相比,平面广告设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容易修改等优势,所以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领域,文章将会针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等内容进行具体研究和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体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平面广告设计主要是平面设计专业与广告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平面广告设计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学生将课上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和职业学校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没有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一味地讲解,而并没有融入实践性内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要想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完善教学体系,引入一体化教学方式。只有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特点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概念
  据有关研究学者调查统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于广告设计、婚庆公司及影楼等行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前景非常好,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广告设计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讲解一些广告设计理念、广告设计方法及构图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平面广告设计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与认识。因为广告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需要定期组织实践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备受人们关注。因为该项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比较重视团队合作,所以在现在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一体化教学手段充分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当中,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对该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要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多观察市场动态,还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如今大多数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主要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2]。
  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运用
  (一)教学实践性强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巧妙地设置课堂环节,通过布置一些特殊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自行寻找答案,通过交流、互动、探讨来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有更深入的认知与了解。传统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起到辅助性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法真正表达出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性很强,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该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板块,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内涵及注意事项有深刻的体会,并且让学生能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实践性强是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一大特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有些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但是一应用到实践中,就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来看待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程。只有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二)实践性特征突出
  平面广告设计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将实践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该项课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教师一定要充分地考察市场需求,将市场需求与授课内容完美结合到一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率。平面广告设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平面广告设计的目标。当学生完成教师设定的目标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一评价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教师鼓励性的话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本着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
  三、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一体化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一体化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设计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这种传统式的教学体系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想更好地实现创新式教学,就应当充分地考虑一体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据有关实验结果证明,一体化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想法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质的转变,也是质的突破。平面广告设计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证明理论的平台,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检验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开辟新路径[3]。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具有高效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制定解决措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讲述该课程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与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更有利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而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比,一体化教学具有多元化、创新化的特点,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设计项目大多是实践中的经典范例,而开放式的课堂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地选择内容,并将自身的内心想法充分展示出来。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内心所想以平面图的方式展示出来,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对其给予积极的评价。
  (三)项目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项目,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项目教学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日常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于实践环节。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思维和创新理念是基础,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是必要条件,而能够将这些充分地表现出来才是最终的目的。未来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行动力强、创新思维强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而项目教学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采用针对性教学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过程。
  (四)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一体化教学能够更贴近于生活,更贴近于市场。只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多的艺术理论及平面广告设计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对平面广告设计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最大差异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否能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实生活当中的案例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经典案例有一定的认知,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户外实践课程,例如进行市场调查,设计宣传单、海报、招贴等。这些活动都涉及到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操作,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市场调查,学生能够了解到人们对平面广告的喜好方向,而通过设计宣传单、海报、招贴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这能为实现高效的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开辟新路径[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创新性强、行动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校期间,教师一定要做好一体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高效课堂,让学生于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陆海平.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18(9):109-117.
  [2]尚东华.论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新举措[J].艺术教育,2018(8):121-131.
  [3]单贺飞,王宽宇.从课内走向课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分析[J].美术大观,2018(8):109-117.
  [4]刘春英.平面广告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8(8):131-151.
  作者单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