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文英
【摘要】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班级管理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人际关系心理指导,情绪心理指导。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成长中培育良好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到“育性—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目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习心理 人际关系心理 情绪心理指导
班主任是班级的创建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班级管理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在学生原有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人际关系心理指导,情绪心理指导。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成长中培育良好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育性-启智-强能-健心-导行”目标。
随着教育布局调整,部分小学招收了离家较远的寄宿学生,他们心理稚嫩,自理能力有限。面对崭新的校园环境,陌生的师生关系,突增的学习压力,离家住校就会产生想家念亲,暂不适应住校生活,人际交往困惑等心理问题,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理性的情绪调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引领、诱导、防范”工作,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激,营造包容理解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一、学习的心理指导
班主任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学习失败,逐渐形成自卑、退缩、胆小、丧失自信等不良心理。他们面对突增的学习压力,校纪校规约束,暂时不能适应住校生活,产生了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欠缺等不良心理;其次,小学生第一次离家住校,生活能力有限,亲情交流欠缺,情感依恋无法满足,导致学习不专心,成绩下滑;再次,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爱拿同学东西,使他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此,班主任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积极研讨指导策略。
1.个别面谈,形成合力。老师齐心协力,了解学习困难原因,及时辅导知识短板,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记忆、注意力、学习意志等心理机能训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节奏,克服自卑胆怯,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2.建立互助小组。班主任创造良好班级环境,引领组内同学互帮互助,辅导作业,讲解方法,补习知识,带领他们紧跟学习进度,缩短知识差距,提升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学习动力。
3.建立亲密师生关系。老师适时奖励,允许家长暂时接送,逐渐熟悉新环境,接纳新同学,摆脱自我封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4.加强学习指导,训练学习意志。老师适当放宽作业要求,鼓励学生每次尽量完成作业,允许迟交,树立学习信心,强化自律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正面鼓励,重建自信心。教师多给他们提供交流机会,降低问题难度,肯定点滴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是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缺乏正常交往会导致心里孤独,自我认知下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1)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二对一,四对一或六对一的成人家庭,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分享,不懂谦让。(2)依赖性强,不善解人意。小学生进入新集体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遵守公约。(3)缺乏自信,不会交往。小学生心理稚嫩,遇到困难畏惧退缩,缺乏自信心,导致小学生过度的畏惧和自护心理,不愿主动交流,常常疏远同伴。对此,班主任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策略。
1.介绍朋友。介绍班级性格活泼,善于交友的同学互动交往,建立亲密友谊。
2.指导交友。班主任组织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同伴的积极倾听,真情流露,分享互助,鼓励他们主动分享快樂,消除心理孤独,融入集体,建立友谊。使学生的心灵真正触动,学生的态度深刻转变,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3.创设和谐心理环境。班主任营造安全包容的班级环境,接纳每个同学,创造更多机会,畅所欲言,培育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
4.指导参与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担任一定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等大胆交流,锻炼交往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发展良好的交往技巧。
5.创设发言机会。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降低问题难度,引导他们积极表达,大胆发言,肯定进步,培育学生自信勇敢的心理素质。
6.引领快乐阅读。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晨诵晚读时间,快乐阅读,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朗诵交流,引领他们建立理想、树立自信、充分激发学生昂扬向上内在潜能。
三、情绪心理的指导
情绪是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情绪品质是完整个性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敏感脆弱,个别学生产生情绪低落、容易生气、情绪不佳等不良心理。班主任要及时转换角色,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怀尊重,真诚接纳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关爱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表达情绪、宣泄情绪的适当方式;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创造条件,丰富他们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1.指导情绪调节方法,培育良好情绪品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心理动态,引导学生以强带弱结对子,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合理调节消极情绪,培育学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品质,理性调控良好的社会情绪。
2.转移不良情绪,合理释放消极情绪。班主任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当日常生活中出现攻击行为或其他不良行为时,老师因势利导,将他们由挫折感产生的急躁焦虑、闷闷不乐转移到其他活动情境中,如参加跳绳,踢球、赛跑等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或采用宣泄方式,把自己的愤怒、委屈等都告诉辅导老师,班主任要专注倾听,传递尊重接纳的温馨氛围,适时重述学生信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吐露心扉,指导学生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春风化雨培育学生良好的情绪品质。
3.指导学生具体倾诉,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老师齐心协力,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自信自立。通过个别面谈,集体谈心等方式,引导学生说清“具体经历”“具体表现”“具体感受”,对学生深切关怀,指导学生加强交流,接纳认可每个同学,去除学生防卫心理,营造温馨接纳的人际氛围,引导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心理,营造温馨友爱的人际环境。
4.保持同理心,充分理解学生。班主任全面了解单亲贫困,家庭变故等特殊学生情况,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将自己共情、共感的体验反馈给学生,传递老师充分理解、充分关怀、积极鼓励的指导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为学生的情绪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对学生充分的理解尊重,真诚接纳,相信每个学生本性向善,营造坦诚信任、包容欣赏的班级氛围;构建平等信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放下自卫,展示真我。愿每个班主任以心灵而教,真正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帮助者和引领者,赢得孩子永远的信任;愿每个孩子慧心悦纳,满载老师的祝福,被世界温柔以待,在知识的海洋扬帆远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