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式的美术欣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石莉
【摘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师应创建自主探究的欣赏模式,合理适时地运用教学媒体,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作品的表现手法的对比,运用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欣赏质量。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自我探究 审美素养
美术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鉴赏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违背美术欣赏教学规律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热情。因此,培养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自主探究精神,是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探讨的课题。
一、用学生喜爱的美术作品开启审美大门
优秀的美术作品最真实地表现了美的样态,因此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艺术兴趣,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学生有其特有的欣赏心理特征和实际认识水平,只有提供给学生优秀的、且为他们所感兴趣的美术作品,才能提高他们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关注,才能最终提高欣赏质量。所以,美术欣赏课开始前,按学生的审美视觉兴趣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至关重要。在教学油画欣赏时,《水牛被虎袭击》(卢梭)、《奇幻戏剧中的战争场面》(克利)、《阿尔萨的吊桥》(凡高),这样的作品,既有思想性和趣味性,又契合学生的审美感受,在饶有兴味中为学生开启了审美的大门。在此基础上,把所欣赏的内容以多媒体配乐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展现,引导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或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谈出对作品的创作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直观感受,鼓励其独立的见解,增强对欣赏内容的兴趣和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信心。
二、创建自主探究的欣赏模式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观赏者的直观感受是审美的重要基础。学生的第一眼感受尽管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但确实是主体体验的结果,远胜于在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因此,过早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本体的真切体验,过多地分析又难免枯燥无味,并妨碍学生独特审美见解的产生。只有创设自主探究的欣赏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调动其审美潜能,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体验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前使学生了解本次欣赏的主题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在查找、筛选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外国近现代油画知识,产生欣赏兴趣。课始,在优美的艺术情境中引导学生浏览作品,使学生对欣赏客体产生新鲜的第一印象,形成初步的审美感受。然后针对每幅作品,设计思考问题:如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它美在哪?色彩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你喜欢这幅画?这些问题像一个个路标,指引学生从美术创作、美学、美术史、美术评论等方面把握作品,感受欣赏客体的艺术细节,情景渲染。在欣赏《阿尔的吊桥》时,我设计了张扬的问题:这幅画画了什么形象?组成了什么情景?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很容易地描绘出湛蓝的天空,落日的余晖将吊桥和堤岸染成了橘黄色,桥下有一群洗衣妇在忙碌地工作着,澄澈的河水搅起层层波纹,闪着银白的光。在此基础上体会通过绘画语言传达出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升华,然后对欣赏内容进行延伸,探究本次欣赏深层次的体会,促进迁移,欣赏相关作品等。
四、运用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提高欣赏质量
教育学中指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的重要因素,正确地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不同欣赏客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教学方法效果突出。
1.全面欣赏法
艺术的欣赏和一般娱乐性欣赏不同,任何有关艺术家的生活轶事和时代背景资料的介绍必须在有助于学生鉴赏的前提下才能讲解,否则只能成为娱乐性的消遣,无助于审美素养的提高。面对美术作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欣赏结构,指导学生从绘画语言(形式、色彩、线条)、绘画意蕴(作品传达出的思想和感情)、材质媒介(绘画语言所借助的材质媒介)等方面认识作品。
2.比较欣赏法
在欣赏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专业性强且有一定难度的艺术理论知识,如何将之变得易懂好学,提高教学效果,比较欣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平日注意搜集具有相同点但艺术类型、创造手法、画面效果截然不同的作品,帮助学生比较赏析。在比较过程中,诱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如将中国画的工笔花卉和写意花卉比较,一简一繁,一细腻工整,一概括传神,两个画种的特点一目了然。
3.实践欣赏法
美国“以学科为基础的DBAE美术教学”认为:美术各领域之间上交融渗透的,有多向互动的聯系。美术欣赏教学与实践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艺术作品,领会审美客体的特征,从实践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如欣赏民间印染花布,让学生以纸代布,用漏印等方法动手实践,体验民间印染花布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工艺设计与制作方法之间的必然关系,从而认识到印染花布的本质特征,感受到了它独有的审美韵味。
4.问题讨论欣赏法
以美学、美术史、美术创造、美术评论为基础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感受、分析,如这幅画用笔有什么特点?哪些细节吸引你?等。在以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欣赏氛围,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在充分了解别人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见解,达到欣赏目的。
五、欣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互为补充
欣赏教学一般分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者各有弊端。专题欣赏教学时间长,易造成注意力下降且机会较少,随堂欣赏结构松散,系统性不强。教学中将专题欣赏与随堂欣赏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欣赏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内在的审美情趣。随堂欣赏穿插在日常教学各环节中,是其有益补充。导入新课时安排与本课相关的欣赏内容,学生会对本课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时穿插欣赏,可帮助学生指导作业实践;课末加入欣赏会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欣赏与创作相结合,可以把对欣赏作品的直观感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逐步使之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学生体验到欣赏作品中绘画语言、绘画意蕴的审美要素后,视觉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优秀丰富的美术图像信息存贮逐渐积累,届时再进行美术创造时,动手能力会自觉提高。而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作品。
六、合理适时地运用教学媒体,增强欣赏效果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合理适时地运用,能创设优美的欣赏氛围,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印象媒体的介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绘画情境,活跃和发展绘画的形象美。欣赏国画山水时,放一曲《高山流水》,学生一定会融入文人山水画中去;声像媒体的运用,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原作的形象、色彩,加强视觉冲击力;为探究《少女与桃子》的色彩对比关系,我把作品制成黑白投影片,运用光学媒体,先让学生观察体会画中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然后观察黑白投影片,加深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一目了然地体会了色彩在画中的作用;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更是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全面、直观地感受作品。
新型的美术欣赏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了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了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为其能够成为“感觉艺术和欣赏艺术的大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璇.浅谈小学美术中的欣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2]黄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
[3]王婷婷.体验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