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活动内容设计在体育课中的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学萍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体育课活动内容的设计问题关系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智力发展,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选择最佳的方法与手段,对整个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多样性的组织教学,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努力刻苦、勇于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育 课程内容 教学情境 创新思维
  一、研究目的
  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体育课活动内容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好的活动内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因此,对于体育课在活动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选择最佳的方法与手段,对整个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使活动内容设计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并在教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体育教师就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活动内容设计要将教师变为参与者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积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比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教师从一开始听音乐做热身运作时就将自己融入其中,一声“请你跟我这样做”就和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变传授者为互教互学者。老师和学生一起跑动,一起律动,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也促使学生多了一份积极与主动。
  2.充分使用儿童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亲切优美的语言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打破以往成人化的呆板面孔,力求用贴近儿童的教学语言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并通过情景设置及音乐的伴奏来体现体育教学中的童趣与亲切。当学生心情愉悦时,心理相应发生变化,由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得以启发,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3.创设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思维
  小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的特点。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景,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创设情景不仅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同样也是教学的需求,教师在创设情景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先要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后面思维的打开做必要的思想铺垫,然后再讲解新课的动作要领,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比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先让同学们表演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待学生表演结束后,我通过游戏中老鼠遇猫追逐时摔跟头的情景,顺势导入新课,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逐步打开思维,慢慢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横向连贯。
  4.充分利用课本,形成正确且完整的动作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使学生通过课本形成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比如,在講解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青蛙跳,进一步明确立定跳远与青蛙跳的区别——“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动作图解形成正确的、完整动作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表象。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渐学会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研究体育课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这是一个创新活动,体育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力争把新思想、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用新的方法和娴熟的教育技能驾驭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教育活动中接受新知识。
  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手段。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要有灵活的方法、得体的手段才会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非语言行为的激励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感染力,提高对技术动作的感知效果,众所周知,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教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教给了捕获猎物的枪,学生就可以用它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这段名言鲜明地指出了学习方法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地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我们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自学能力正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创造应用,获得持续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立足点。   2.设计开放性的练习
  体育课中开放性的练习不是学生自由玩耍,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前的精心设计,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行地完成任务的一种练习方法。这种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今,体育是以“崇尚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目标,不断强健体魄和健全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像以往一样,老师不停地讲、不停地示范,学生按部就班,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比如篮球投篮练习,教师不一定整节课都让学生在固定点投球,只要老师讲清楚篮球的规则和固定点投球的原理,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由练习,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篮方式,可以做任何投篮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去思考、去尝试,自然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圆满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开放性练习的要点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相应内容,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活动设计内容的结果与分析
  1.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不但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在愉悦的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从中获取知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动把握、自主学习及自控能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就是学生活动主体性的体现。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如遇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将使学生在活动中依靠自我思维明确学习动机,增强愉快的心理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活动内容设计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效性,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志品质着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系统而有序地进行。
  2.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
  在教学中不拘一格的组织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因此在设计活动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努力锻炼,在愉悦的活动氛围中接受知识、强健体魄、健全心理。
  四、研究设计活动内容的结论与建议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体育活动内容设计过程中,应该凸显出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体育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不是靠教师死板、机械地教学,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学。这种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是学生主動、愉快地学习。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教好和学好的问题,教师要教好,就必须认真地组织好教材的活动内容设计,研究教法和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启迪他们的思维创造,鼓励他们去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刻意创新的探索和自觉刻苦的锻炼,才能充分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因此,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此看来,体育课活动内容的设计问题关系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智力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我倍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将以学生的健康和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育为出发点,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活动内容设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学课程标准(修订稿)[M].2012.
  [2]刘春燕.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庄聪明.浅谈体育教学改革[N].北京:中国体育报,2004.
  [4]王彬.浅析大学体育改革[J].河北:情商,20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