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法制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咏梅
【摘要】現如今,由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重视,追求分数,升学的压力等,学生,家长,学校对道德与法制的关注不够。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法制意识 教学改革随着国家德法并治模式的深入实施,道德与法治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这就为学生提高法制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自我做起,增强法制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进而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初中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探讨的重要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妙设课堂活动,加强体验
为了改变学生对于法律枯燥乏味的传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为法律注入鲜活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情景模拟,在遇到各种棘手的情况时应该怎样以自己的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活动中,亲自体验,进而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一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特此举办了一次辩论赛,辩题为: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要不要进行营救。针对这一辩题把班级内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正方为: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要进行营救;反方为:在他人遇到危险时不要进行营救。两个小组分别选出四位代表进行辩论,辩论开始了,首先正反方一辩开篇立论,随后便是精彩的攻辩环节。双方各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最后老师点评到,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定前提条件下,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自己的法制意识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及时营救,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课堂的趣味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融入这一情景剧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潜移默化的认知,自然而然的培养起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邀请专业人员,开设讲座
由于法律知识的特性,专有名词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内涵,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剖根究底,对法制的实际作用有清晰的认知。为此,邀请专业的法制机关人员进行讲解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学生法制意识落实到实处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一课中,由于涉及到的专有名词较多,联系当地的相关部门,邀请了几位了解法律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们开设了一次关于法律的讲座。这一讲座的重点在于为同学们灌输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并简单的让同学们知晓自身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设置了一个提问环节,大家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提问,专业人士并针对同学们的盲区进行解答,通过这一讲座,使同学们与法律更近的接触,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意识。
通过法制专业人员开设的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法制的契机,对于不清楚不明白的可以提问,对于深层次的学习可以吸取经验。在专业人员讲述的相关案例中,与法制意识紧密结合,让学生能进一步透析提高法制意识对自己成长环节的重要性,提高对学法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效果。
三、联系生活问题,主题探究
理论知识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只停留在书本则造成了一种禁锢,不能很好的开发大脑,培养发散思维。回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自己主动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会不会找到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法。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自己的法制意识,让法制意识深入到自己的大脑,并在恰当的时候及时调动出来。
如在学习“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一课中,首先给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大家都买过东西,那么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经历呢?有没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使问题更好的得以解决呢?经过大家的反馈,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几乎大家都会遇到的情景模式。假设网购了一件衣服,买回来发现质量和颜色相差都和描述不符,经过和卖家的商讨,卖家提出只要给一个好评就同意给你退换货甚至提供运费的补偿,你会怎么做?经过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大家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和自己具备的法律意识,提出会实事求是,不会给出好评,要求退换货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正当维护,如果卖家不同意,则应当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投诉等方案进行解决。
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几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所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而综合比较得出最好解决方案。在这样一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四、参与社会实践,内化认知
课堂里对于法制思维的讲解只是停留在一些相应的法制法规,篇幅较少,对于理解层面的介绍甚浅,引导学生怎样去使用缺乏对应的策略。因此,要使法制思维落实到具体行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法制意识来维护自己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参与社会实践,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法制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
如在学习“看社会,辨是非”一课中,了解到生活中不仅有真善美,同时也存在着假恶丑,我们要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清晰的辨别。假如你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辆汽车撞倒了一位行人后驾车逃跑,面对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及时调动自己的法制意识,把这件事的危害降到最小。记住肇事司机的车牌,并立即查看行人的安危,及时报警,借助周围行人的力量给予被撞倒行人最大的帮助把他送往医院。随后,协助警察调查,使肇事司机依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事情,对于违反道德与法律的行为进行制止,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为真善美让路,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对于自我法制意识的加强也有极大的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复杂到简单,一步步深化,一步步理解,使法制意识在教学改革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把看似遥不可及的法律引入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增加了亲切感,让每个人都在潜意识里学习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对于身边别的朋友同学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4.
[2]王郁.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2017,(06):49.
[3]施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8,(03):16.
[4]唐宗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