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肉牛传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感染某些病原体而发生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比较常见,在犊牛培育过程中更为常见,严重时甚至造成死亡,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牛场内犊牛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由于较多种类的病原体都引起发病,发病情况比较复杂,导致牛场依旧无法完全有效的防控该病。
关键词:肉牛;传染性腹泻;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沙门氏菌病;冠状病毒病;临床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106-02
1 流行特点
1.1 大肠杆菌病
主要是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当、舍内阴暗潮湿且卫生较差、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吮吸初乳或者没有定时哺乳等,导致机体肠道局部免疫功能降低,都能够诱发大肠杆菌病。通常是小于10日龄的犊牛易发,有时1~2岁的青年牛也可发病。该病一般在气候寒冷冬春季节的舍饲期间易发,且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1.2 魏氏梭菌病
牛魏氏梭菌病也称为猝死症,具有发病急、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该病的发生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以春秋季节较易发生。各个年龄的牛都可发病,尤其是高产、妊娠母牛更易发,病死率最高可达到70%~100%。
1.3 沙门氏菌病
主要是10~30日龄的犊牛容易感染发病,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发生后往往呈现流行性。成年牛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表现出轻微症状,往往呈散发。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主要是肠道中存在病菌,经由粪便、尿液排至体外,对环境、饮水、饲料以及用具造成污染,从而使其他牛感染。在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如温差大、转群、过于拥挤、突然更换饲料、长距离运输等)情况下,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能够引起发病。另外,母牛带菌后分泌的乳汁中也含有病菌,从而传播该病。病牛康复后,即使症状已经消失,但在一段时间依旧可排出带菌粪便,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1.4 冠状病毒病
任何品种的牛都能够感染冠状病毒病,其中1~9日龄的哺乳犊牛更易发病,往往在7~10日龄内发生腹泻。一般来说,肠炎的轻重程度与病牛日龄、免疫情况、感染病毒毒株以及感染数量紧密相关。成年牛感染该病后往往在冬季发生血痢。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2.1 大肠杆菌病
病牛发生腹泻,排出白色或者黄色粪便,并散发酸臭味,往往附着在臀部被毛上,机体快速脱水,体重降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病后会在3~5天内死亡。部分小于2周龄会由于败血症、毒血症而发生死亡。有时还可感染关节和肺脏。
2.2 魏氏梭菌病
病牛往往突然死亡,腹部膨胀,伴有腹痛,排出血便,其中混杂黏膜,精神沉郁,有时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震颤。
2.3 沙门氏菌病
成年牛或者妊娠牛发病后主要表现出高热,体温往往可升高至40~41℃,昏迷,停止采食,脉搏增数,呼吸困难,机体快速衰竭。大部分病牛在发病12~24 h后就会排出混杂血块的粪便,接着变成腹泻,排出恶臭味粪便,有时会混杂黏膜,之后体温降低至正常。个别在发病24 h后死亡,大部分在5天内死亡。妊娠母牛通常会发生流产,并可从流产胎儿中检查出病原菌。
如果犊牛群内存在带菌母牛,犊牛会在产出48 h内出现卧地、拒食以及机体快速衰竭症状,往往在3~5天内死亡。大部分犊牛患病后,初期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呼吸加快,脉搏增数,发病24 h后就会排出液状的灰黄色粪便,其中混杂黏液和血丝,通常在5~7天后死亡,病死率大约为50%。大部分能够恢复,且康复后体内只携带较少病菌。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病牛的跗关节和腕关节可能发生肿大。
2.4 冠状病毒病
发病初期,患病犊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吮乳减少或者完全停止,排出水样的淡黄色粪便,其中混杂黏液和凝乳块,严重时体温升高,机体脱水,血液浓缩,腹泻一般可持续3~6天,大多数能够康复,但如果腹泻非常严重,个别也会发生死亡。如果继发感染细菌,病死率可达到50%以上。
成年牛在冬季患病后可发生血痢,典型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表現出腹泻,排出黑色血样的粪便,母牛泌乳量快速降低,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精神不振以及食欲减退,发病率一般为50%~100%,但病死率非常低。
3 治疗措施
在发现犊牛表现出腹泻症状后,要先进行严格隔离,确保将其转移至单独、干燥、清洁的棚舍内,并在地上铺垫较厚的干燥、清洁垫草,加强护理,促使尽快康复。
3.1 大肠杆菌病
病牛首选治疗药物为痢菌净或者氟哌酸等,如果有需要可先进行药敏试验,并据此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3.2 魏氏梭菌病
发病初期病牛可使用青霉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者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病菌分泌毒素。如果犊牛发生比较严重的酸中毒,可先采取静脉快速输注150 mL 25%~50%高渗葡萄糖溶液,接着大量饮水或者口服补液盐,促使机体尽快排出体内毒素。
3.3 沙门氏菌病
病牛主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选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抑制内毒素的毒害作用。但要注意禁止同时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也禁止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不然会引起免疫抑制,反而导致病情加重。
3.4 冠状病毒病
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措施,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病牛发生脱水和酸中毒时,要使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治疗,如静脉注射适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等;为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及时使用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如果病牛发生血痢,还要内服磺胺脒或者注射止血剂。
4 预防措施
4.1 坚持初乳饲养
新生犊牛还未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主要是通过吮吸初乳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获得被动免疫。一般来说,新生犊牛适宜在出生12 h内吮吸至少4000 mL的高质量初乳,这是由于经过24~36 h,其肠道吸收抗体的能力就会开始不断降低。因此,广大养殖户要重视犊牛吮吸初乳的时间。
4.2 加强饲养管理
接产前做好充足准备,提前全面清扫产房,并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还要彻底消毒接产用具。确保牛舍温度保持在16~19℃。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牛床消毒。铺地清洁干燥的垫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7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