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塔洪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环境系统、组织系统、对象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基于教育评价理论,加快完善环境系统、组织系统、对象系统和评价系统,从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育评价理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张塔洪(1981- ),男,湖南浏阳人,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湖南 长沙 410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长沙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602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8-0052-03
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应用型高等教育竞争已经從生源数量竞争转向人才培养质量竞争。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建立健全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自身办学实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教育评价理论强调对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规范、系统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基于教育评价理论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应然要求。
一、教育评价概述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是:评价实施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在教学实施活动中的全部行为进行定性与定量考察,综合评价客体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同时凸显客体工作存在的问题。其中,教育评价的主体指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的人和单位组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育评价的主体多为学校管理层。教育评价的客体包括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与教育保障部门。
教育评价制度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学科。西方教育学理论将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分为四个阶段:测量阶段、价值评判阶段、社会服务阶段、利益共建阶段。许多西方教育学家认为: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促进教育目标与教育实施协调一致的过程。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在推动高等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帮助院校制定教育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评价制度诞生以前,教育界对教师教学能力与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与衡量主要依靠社会口碑。教育评价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完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与教育质量提升等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
1.环境系统存在不足。随着应用型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设施、实验室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现有的教育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方面,院校教学设施陈旧,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学习场所的设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陈旧现象。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应用型本科院校难以实现教学设备的定期更新,教育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另一方面,院校教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受教育经费限制,许多院校难以独立承担巨额的设备购置费用,面临着教育设备配置不足的困境。
2.组织系统存在不足。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但许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教务处为主,忽略了院(系)、教研室的作用,更谈不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强调理论教育,更注重实践教育,而院校普遍缺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3.对象系统存在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受教育经费与教育资源限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仍极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教师普遍重视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忽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工作量大,没时间提升自己。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4.评价系统存在不足。应用型院校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作为支撑,还需要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应同时包括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充分体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一般特征与办学特色。然而,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未能体现应用型高等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区别,未能体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色。
三、教育评价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
1.完善环境系统。第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经费投入是实现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同时,院校自身经费筹措能力有限,难以利用有限的资金与资源实现多方位、全面发展。因此,政府应进一步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院校办学,提升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从而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第二,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应用型高等教育是有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一种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管理者需转变教育管理理念,确立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院校要加强管理人员培养培训,通过定期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对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知,并对应用型高等教育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从学校层面来看,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多个部门密切配合,从教学实施、生活保障、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院校应制定学风建设制度,对学生的课堂出勤、上课纪律、学术诚信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从学生层面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需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完善组织系统。第一,建立立体交互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立体交互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院校管理层为主体,校内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目前,承担教学质量保障任务的主要是高校教务处。教务处负责总体协调与管理全校教学事务,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对教学质量的监管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建立立体交互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各二级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教务处的工作压力。
第二,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各主体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完善对象系统。第一,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整体素质偏低,教师普遍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对此,院校应引进优秀人才,并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竞聘上岗的管理岗位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定期进行管理团队考核,淘汰能力不足的管理者,并选拔优秀教师进入管理团队。
4.完善评价系统。第一,建立科学的、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具有专业差异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不同专业在教学方式、教育资源需求、管理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在教育实践中的差异性,制定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二是教学质量评价应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评价制度建设需充分体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优势、教学优势与教育管理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建立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
第二,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系统。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建设教育信息动态采集系统,实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教育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定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建立教学质量信息釆集、评价、反馈体系,为下阶段的教育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6-62.
[2]李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区域教学质量监控联盟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12):58-62.
[3]华尔天,高云,吴向明.构建多元开放式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64-68.
[4]韩叶秀.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8(5):68-71.
[5]吴兆明,姜敏凤.基于全员获得感视角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7(29):61-64.
[6]李玉,徐华楠,柳世玉.论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27-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