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能力建设下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泽国 李俊玲

  摘要: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是有效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为核心的重要专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应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在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师团队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等多个方面剖析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与实施情况,并结合信息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能力建设;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分析
  1引言
  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全面的、复合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化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速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的要求。信息化时代如何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信息化能力,建立信息化理念,有效提高创新能力是培养高水平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1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IMIS)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融合,涵盖了管理学、计算机学、信息学等相关学科内容,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开发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项目管理思想,熟悉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和系统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2.1加强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
  谢人强等(2017)通过针对福州外语贸易学院分析认为,专业人才要采用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育人的培养模式,共同制定包括培养方案在内的各个教学环节,同时更要加强专业的实践能力。张采虹等(2016)认为“互联网+”的应用推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更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实践课学时,在基本的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教学,同时认为开设基础性实践教学、专业性实践教学、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2.2建立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赵娇洁等(2014)提出“一改两增三强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原有的以课程为主导的培养模式,从人才需求人手,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强调学业引导、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的实时性原则,真正培养与社会对接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黄淑伟等(2011)从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认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就业心态等方面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2.3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胡杨等(2018)认为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影响巨大,把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知识有机融合是新时代人才知识体系发展的趋势,培養新时期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是人才建设的根本,海量数据分析必将成为新时期信息处理的重要任务。郭秋萍等(2015)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优势,通过对158家企业和两所高校专业学生的抽样分析,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等方案。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从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和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对社会的影响势必将人才建设改革推向制高点。
  3基于能力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与探索
  哈尔滨商业大学是地方建设的重点院校之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综合应用、信息管理与评价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学科。毕业后可在生产、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及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与业务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与应用、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3.1能力为前提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准予毕业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总课程2498学时,17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2学分,实践教学43学分;专业必修课1706学时,105学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类、学科基础课程类、专业课程类和实践环节四个模块,其中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基础和通识选修课两类,通识基础课程开设20门,868学时,55学分,课程组成主要为基础类课程。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识选修课程主要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与方法、艺术与美育、健康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等六大模块组成,课程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每个模块最少选修一门课程,最低修满6学分,才符合毕业要求。在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中,要求学生最少修满40学分,其中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数据结构、统计学、运筹学等10门课程540学时;二是学科基础选修课程,要求在规定的12门课程中选修,组合最低修满8学分。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类课程设置如下:
  3.2师资与人才梯队的建设
  哈尔滨商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常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共有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占总人数的48%,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5%。按教师学历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博士研究生45%,硕士研究生为44%,本科学历为11%,所有教师毕业专业主要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等相关专业,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基本上满足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信息管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导向。另外学校加大了校外教师队伍建设和投入,部分实践课程聘请在企业或行业内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师或专家任教,收到的教学效果良好。
  4招生与就业行业分析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近些年每年面向全国考生招收两个自然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2016年招收学生男生27人,女生45人,2017年招收男生30人,女生42人,2018年招生男生20人,女生59人。从班级男女生比例及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就业选择为信息管理岗位,少数男生选择信息系统开发等技术岗位,通过统计连续两年应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类别(考研学生除外)的情况来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学生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50%,有5%左右的学生没有从事与信息管理相关的行业。统计数据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经过近年来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调整,基于能力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在专业技术开发与应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企业更愿意接收综合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学生。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利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化的分析、设计、实施和后期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是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5能力驱动下的人才培养研究
  5.1注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要注重职业规划与专业化教育的融合,在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在专业目标、就业目标、能力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加大职业规划目标的课程设置。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将大数据、“互联网+”、数字媒体等信息技术植入到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对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注重校企合作,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与相关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企业人才需要的课程和实践体系,在毕业论文指导阶段采用校、企联合导师,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注重实践课程开设的连续性,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占比。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求和课程要求,及时更新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信管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专业,不仅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专业技术手段,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管理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涵盖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方向的多元化是打造实用人才的重要保证。
  5.2建立能力培养的课程专业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根据市场对管理、信息人才的职业需求,采用“倒逼机制”的模式,分解毕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缩小课程设置与现状需求的差距,提升管理与信息科学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匹配度,按BPR方法再造课程设置,达到“精”“准”的“教”+“学”的双循环知识模式,顺应管理和信息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力求达到体现“精准人才培养”和“个性化人才能力定制”的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3加强社会实践。强化环境适应性
  具有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关键是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实验室、模拟中心等校内实习实验场所,更主要的是实战能力的培养,搭建校外联合企业实践平台,构建理论一实践体系,从加强理论基础人手,逐步有计劃、有步骤地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形成知识与实践的平衡发展,通过实战操作反哺知识理论,加深理论深度,形成开拓的创新思维,提前为就业奠定社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9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