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的同时,食品质量与安全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从事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督工作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高校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案,旨在为相关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检验和监管以及安全评价和质量认证等领域的就业,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食品生产、检验、监督及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设置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不是很明确。本专业包括食品检测和食品监管两个主要方面,由于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长限制下,有可能造成学生对食品检测和监管两个方面均不精通。因此应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和行业需求,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主要内容,让社会需求成为专业课程设置的直接导向。
  二、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适当调整和增加综合性试验的教学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1)调整现有实验课程的内容,将基础操作性实验的训练融合到综合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锻炼实验技巧和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
  (2)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应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实验设计,方法适用性的验证,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等。
  (3)增加食品监管方面的案例教学、实验和具体的实践内容,用案例式教学结合实际应用让食品监管方向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接触到食品监管部门方面的工作内容。
  三、设置特色课程,让专业人才往高精方向发展
  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的检测和监管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应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高校专业发展优势,设置本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课程。
  高校在進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校企合作机会,让专业教师有机会接触到毕业生就业的一线岗位,了解专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随时关注食品的检测和监管技术发展前沿,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和企业应用信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全面掌握行业的信息。
  四、加强学校和政府及企业的合作
  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但有食品企业,还包括食药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部门。学校拓展与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增加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定点、定向的实践教学手段使毕业生更快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不同角色的转换,学以致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上都有所不足,高等院校应立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需求,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引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鼓励创新,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涛,姚志刚.学分制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8(8).
  [2]何志贵.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食品,2018(15).
  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实验—实践—实习”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以“焙烤食品加工中心为例”(SD170314)。
  作者简介:顾欣(1983—),女,河北保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利用与产业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