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机理、短板与操作取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本文从消费升级作为产业升级的有效驱动力、重要导向和内生动力等方面,阐释了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分析目前我们国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步伐比较迟缓、过于重视供给侧改革而忽视需求侧改革、对消费升级如何引领产业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细化等问题。研究表明:产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过程中存在短板,随后从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政府发挥能动性的指导作用两方面探明了企业创新、政府支持是推动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操作途径,最后又以重点消费领域为切入点,阐释了应将优化服务升级、激活信息和文化消费引擎作为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另外操作取向。
  关键词: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作用机理   操作取向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消费升级是一种高级化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消费理念、品质、框架,环境、模式的优化过程,主要是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其需求的外在表现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消费者对包装精美大气的奢侈品需求明显增多,二是消费者向往健康、绿色、智能、安全的消费方式,也是对除了消费过程中人性化、情景化等其基本功能之外的其它附加价值的需求量明显增多,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原来最基本的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更加倾心于消费带来的服务、体验、享受。随着消费观念、品质、框架,环境、模式的持续升级,其注定要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良好的强大驱动作用,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
  决定消费能够升级的方向主要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个体性和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它使产业结构以往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改变,推动着生产和服务不断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更重新塑造了产业结构模式与内部组织二者的匹配关系,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清消费升级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抓住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完全释放消费的内在潜力,培育推动消费升级的持久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导向作用指引产业升级。首先,要想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通过提高产业资本投入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有效性来提升综合竞争力,而这一点正是需要产业升级的方向结合消费需求的变化方向进行投资、创新性生产;其次,遵循消费升级规律,把握消费升级的正确方向,依靠此形成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循环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内容模式为消费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投资方向、激励创新、反推改革繁荣经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消费升级都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有效推动力,消费升级方向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引领导向作用。同时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二者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动态循环过程,表现为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形态,通过良好的产业形态又能反过来促进消费升级,为消费升级培育持久的动力,而消费升级又能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二)消费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强大推动力
  产业在升级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梗阻,例如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会遇到“不愿意”、“不能够”转型、消费需求不足、供给跟不上需求、产业失衡等问题,而通过消费升级就可以解决这些梗阻,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注入持久动力,提升相关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果。所以只有果断抓住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的稳健性机制。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顺从和掌握消费升级的总趋势是内在必然,也是推动产业转型的外在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方面要顺应消费的新特点、新变化,将消费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基础作用作为出发点,立足于消费者更高级化的消费意愿,结合新的特点来实现质的发展。通过消费升级实现产业升级,促进新产业形态(如优质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智能化信息业、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以此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中站住脚跟。另一方面生产者和经营者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产业化发展,只有加快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引领步伐,才能让企业在压力中做出改变,在生产过程中调整策略、服务和产品,将产品策划、研发技术、运营模式和资源配置重新结合、匹配,从而形成传统企业的倒逼机制,在外在压力下推动产业从传统的低端生产变为中高端生产,最终形成优化升级型产业结构。
  (三)消费升级是激活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如今,人们消费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本身了,更多的是产品+服务+享受,可以说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逐渐被塑造成一股强大的推力,不仅对企业产生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深刻影响了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研发视角等。在消费升级的驱动力下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征,为了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特征,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必须再上一个台阶,倒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换代,在有效供给扩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之前隐藏的巨大市场消费潜力,释放潜在的消费空间,以创新消费供给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新发展动力持续存在的同时反作用于消費升级,并使它释放出引领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现实短板及操作取向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7年的时候,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较高,为8.5%。居民消费支出在收入水平的提高下不断增多,同比增长了7.0%,在2016年,传统的消费主体为“吃、住、行”,但是现在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逐步走向了高端化,发展型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教育投资、文化娱乐)所占的比重明显提升,成为了2017年主要的支出性消费比重,引领了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在消费升级引领企业升级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明显的短板,需要结合实际、找准着重点、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最后激发出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   (一)产业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存在的短板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其国内的消费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所以在发挥消费升级引领作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显著的短板。
  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但转型步伐却略显迟缓。近年来我国的传统产业在逐步升级,落后产能在不断淘汰,产业结构优化后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已经初步形成,健康保健,文化娱乐,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等高端制造业都有了显著进展,但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够突出、区域之间有差距、产品重复性高、品牌效应低、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了较迟缓的优化升级步伐。
  消费供给侧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需求侧改革的重视程度却偏弱。近年来,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政府开展了大量调研,针对“三去一降一补”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合并僵尸企业、产能优化等方法,明显提高了供给侧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但是反过来看,对消费需求侧改革的有关研究还有些浅薄,重视程度有些偏弱,需要进一步促进供给和需求“双轮驱动”下的协调发展。
  政策层面的指导意见已有很多,但具体实施方案仍有待细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見》、《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等诸多指导意见,相同的指导意见在地方政府也能看到,为了力促消费领域补短板,比如说山东省就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等,但是这些政策文件都是指导性的,主要立足于宏观层面,在如何抓住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以及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仍然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和建议。
  (二)把握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操作取向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为引领,从我国各个地方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实施精准的政策,把重点聚集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发展动力,结合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使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提高对需求侧改革重视度的同时凸显重点产业,构建全面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为实现2015年提出的强国战略目标做基础性铺垫。
  立足于消费升级,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必须通过供需“双管齐下”、“双轮驱动”的方法。从消费需求来看,必须以消费市场升级所带来的新需求为导向,依托数字链、“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深挖带动消费的新增长点,遵循消费升级规律,以此来研发新技术、开拓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将消费升级作为产业升级的牵引动力,加快新的产业体系培育和构建步伐,发挥消费在投资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以消费升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供给方面来看,需要在低端产业上做减法,减少效率差的低端供给,在高端产业上做加法,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供给量。完成产业革命性的结构改革,首先要明白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步走向了品质化、信息化、情景化,所以在供给上应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这些新需求,其次国家和企业还需要加大对科技产品的创新投入力度,重视人才培养,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注入创新领域,帮助企业研发出自主性的新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弥补市场中高品质消费品不足的漏洞,满足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
  发挥政府的能动性,保障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分类施策,为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化做指引。总体上要分辨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化特征,结合实际实施不同政策,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对于那些局限比较大、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如文化、教育、保健、医疗等),通过整改行业规则,实施体制改革,就可以为企业降低门槛,创造更多引入资本的机会,在阻止行业准入的制度性障碍被消除之后,各个行业内才可以形成充分的公平竞争,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资本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更好的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对于组织程度低、较市场化的行业(比如说零售业、养老行业、家政服务等),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等优惠政策,对它们进行扶植和引导,以促进它们能够在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中快速成长。
  实施倾斜政策,为企业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能动性作用,能够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人才、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企业以消费升级为导向,进行诸多的产业技术革新,根据消费结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创新驱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信贷政策,为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健康医疗等)提供前期资本投入,形成资源的有效倾斜配置,使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有效推动新型产业的快速健康成长。
  引导的同时要给予激励,落实企业升级的效益性。首先应该引导企业关注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导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其次,也应该激励企业对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及产品优化的投入力度,使企业在投资和创新之后能够看到显著的有效成果;同时激励企业主动地摒弃破坏环境、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在短时间内具有较高生产效益和经济利润的产业,相反要鼓励企业投身于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断使产业结构更优化,不仅要实现经济量的增长,更要取得质和效的增长。
  以重点领域消费升级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产业升级新动力。首先,通过降低服务业的发展成本,提高现存服务业的市场效率。深入政策体制改革,精简繁琐的手续,简政放权,降低个人或企业进入服务业的门槛,民间资本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注入服务业,提高市场化竞争力,激活服务市场,扩大消费者对服务业的消费,提高服务业经营者的生产效率,使得传统服务业得到充分的完善和优化。同时也要重点发展绿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金融,旅游等新兴产业,激活经济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重点开拓发展新产业,积极研发新型现代服务产品,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完善资本的有效投入,实现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关注生活中消费方式的升级方向,积极开拓新的服务业态。现如今生活服务业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家政服务、旅游、健康保健的行业都十分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人们对这些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量大,在强大的生活性服务消费带动下,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等方式,生活性服务在未来会向更便利化、品质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服务居民的生活性需求得到持续满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激发生产者和制造者在金融、文化教育、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中的创新活力,使生产性服务业向更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它走向价值链的高端,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优化升级。
  (三)提高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开拓新的服务业态
  首先要搭建共享信息消费服务平台。信息消费想要助力于产业优化升级,必须以共享服务平台作为载体,政府应着重于信息共享,做好引领作用,对现有的数据平台做出整合,通过技术支持、市场推广、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法律服务、创业辅导等方式,搭建智能化平台,促进协同化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共享信息消费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构建关于信息消费资源的大数据网,通过有序的规整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水平。另外,在这里信息安全部门需要发挥作用,国家层面的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来保护信息产权,运营商要通过其他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来加强对个人消费信息的保护,在信息化应用中坚决不允许不法行为的存在,要精准打击这些不法行为,为消费者进行信息消费提供安全放心的环境,使消费者在整个信息消费过程中无忧无虑。
  其次要发挥共享型消费服务平台的作用。依托共享信息消费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创新、挖掘信息化资源,创新企业管理方法,重新构建业务流程,组织经营模式,使信息化能够从产品到企业再到产业,最后实现螺旋式的升级结果。利用之前搭建的平台,通过分析信息共享型大数据,把握居民消费需求和结构的波动性变化,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特点,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企业要形成自己的信息应用价值观,构建整体的信息集成系统,使供给结构能够适应灵活的消费变化,并要在其中不断探究新的产业形态,孕育出新生命,与生产方式变革相融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产业的优化。
  最后加强信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培育和壮大信息经济产业。现如今不同区域和行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甚至很大,信息消费的整体环境不佳多是由于垄断制度导致的,基础信息服务收费高、政策制度封闭等因素都严重地阻滞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目前信息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中有诸多的梗阻。这就要求把信息基础建设施建设提上日程,政府通过体制改革创新和财政投入等方式,统筹城乡信息建设一体化,使二者之间的信息基础建设水平更加接近,为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及其产业化打好基础。依托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新业态模式、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同时也要制定更多的信息扶贫政策,开展信息服务下乡活动,降低落后地区的信息消费成本,使落后地区居民“无处安放”的信息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平衡各个地区的信息消费发展;建设重点工程,通过信息领域的创新完善信息消费的市场机制,优化信息服务的效率,使信息与重点新型产业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在共同发展过程中发挥信息的数据传播、共享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此外想要挖掘额外的信息消费潜能,就必须不断拓展信息消费的广度和深度,而后者只有依赖于信息消费规划走向合理化、科学化才能实现,最后就可以使信息消费变为向上发展的重要推手,实现产业升级和信息消费的深度融合。
  重视文化消费,以文化消费为重要支柱,激活其消费活力,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文化消费。应该顺应消费升级所引起的文化需求变化趋势,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文化消费作为支点,通过拓宽文化产品的供给渠道,满足消费者被释放出的文化需求,通过需求刺激供给,供给满足需求,二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以此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渠道供给文化,激发文化消费的活力,释放其潜能。一方面大力推进建设文化惠民工程,以它為宗旨建设相关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薄弱的农村地区,要加强综合性文化基础建设;对于城市来说,文化服务供给应具有多样性,支持文化产业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单位、文化创作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之间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形式,建设一批能够凸显自身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为群众文化消费提供便利性的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能动性,主要是在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政策,从总体的政府财政收入中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拿这部分资金去购买特定的文化产品,或者是作为文化消费补贴,发给特定的人群,让他们用来购买文化产品,促使他们进行文化消费,激活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其次,实施文化产业差异化政策,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立足于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使文化消费的服务供给更个性化、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因地施策,如云南昆明,就可以在其独特的气候、优美的地理环境基础上,优先发展旅游业,着重将它打造成新兴旅游城市,提高居民对旅游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意愿,来激活文化产业的活力需求,倒逼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最后,放宽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机制,激活文化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门槛,让文化领域里活跃更多的民营资本,激励文化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本,激活文化领域的市场竞争活力,开拓更具活力的文化创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文化供给体系,更深入地挖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潜力,使文化消费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文化产业在今后繁荣发展。
  以绿色环保消费为支点,培育新的消费动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永葆绿色”。消费模式决定了消费性质,而有什么样的消费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消费模式,目前由于居民的消费观念变化,相应的消费模式及消费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对消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也包括对消费环境提出了要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对绿色食品、汽车、家电、能源更加喜爱,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人们更加青睐于这些绿色产品,反映了居民消费习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立足于消费者新升级的消费意愿,目前产业升级需要顺应该趋势,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起来,立足于绿色消费这一支点,激发绿色消费新活力,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注重绿色化,最终促进绿色化战略型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馨梅.创新消费品为消费升级夯实基础[J].中国流通经济,2017(5)
  2.孙永波.探析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
  3.王开前.消费结构升级,新的供给变革要跟上[J].中国商贸,2017(3)
  4.潘锡泉.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作用机理及操作取向[J].当代经济管理,2018(10)
  5.张健丽.消费升级背景下时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