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驱动机理与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可见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制造业行业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江苏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驱动机理与路径,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488-02
江苏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江苏省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实现江苏制造业的服务化才能够推动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江苏制造业智能化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江苏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正因如此,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江苏省诸多企业采取了有效措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制造业行业当中,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目的。
现阶段,江苏制造业的智能化也在向个性化制定的方向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江苏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聚焦客户,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市场,为此,部分企业将用户拉近到生产的全过程当中,有效打破了传统工厂边界,使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相关概念分析
1.产业升级的概念。所谓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进而提升整个企业的产业素质。从本质上来说,产业结构的改善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它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的改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实现转化能力的优化,二是实现结构效益的优化,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效率优化是通过优化产业系统整体的效率来实现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实现江苏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江苏制造业的智能化产业,能够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江苏制造业的服务质量,对江苏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创新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内涵。以创新为驱动力实现江苏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的,只有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够依靠科技来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优化制造业的布局结构,改变以往的以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江苏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集约型的方向发展。
二、创新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作用机理
想要实现江苏智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就必须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制造业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制造业产业结构机制的创新等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改造制造业产业结构机制。创新改造产业结构机制要求我们以科技为主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江苏省传统制造业,使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進而做到合理优化。科技创新改造江苏省制造业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次技术革命,通过利用新技术方式来推动传统制造业的革命,进而实现传统制造业产业的更新和换代。对于江苏省传统制造业来说,这种做法是对其传统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经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扩散的形式实现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并将制造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业群,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制造业的竞争效率。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新型的产品和材料通过发明创造或传播等形式积极的扩散到其他相关产业,这种渗透方式有利于我们实现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为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扩张的方式也可以将一些新型的产业部门与原有的产业部门分离开来,形成独立的环节。
2.智能化转型提升需求结构机制。智能化转型提升需求机构机制主要是指通过科技创新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产业水平,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的范围,提升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于产业部门来说是提升其自身劳动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降低制造行业生产成本的前提条件,制造业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使得市场需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正因如此,在不改变江苏省传统制造业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实现制造业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运用低廉的价格来替换贵重的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江苏省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智能化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制。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有利于提高江苏省的劳动生产效率,改变以往落后的就业结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点,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升了江苏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必要劳动动时间,使得该行业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在该区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并逐步实现制造业行业的产业集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将导致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比重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明确,改变以往落后的劳动力就业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各行业的分工更加精准,使得体力劳动力和脑力劳动力的比例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要改变以往落后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各行业的精细划分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三、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路径
1.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应当从快向稳发展。从快向稳转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路径,向智能化迈进的路径。2004-201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迅猛,以前500强企业为例,这些企业的营收和资产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率分别是23.45%、221.44%、22.34%。当然,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现有的发展模式下企业增长率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诸多的案例表明,很多卓越公司在得到发展后会迅速衰落,主要原因在于其发展的扩张太快,战线过长,没有实现稳中求胜。众所周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而如果不能把握这些机遇,就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被淘汰的企业无外乎两种情况,不是“饿死”,而是“撑死”,如果不能进行江苏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江苏省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那么这种结果就是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结果。为此,笔者认为江苏省制造业应当改变以往过去的高速规模发展态势,要做到稳中求胜,采用多种多样的对策,建立科学平稳的增长模式,推动制造业行业向智能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江苏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2.增强战略动态管理能力,推动智能化发展进程。金融危机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忧患意识,以金融危机为鉴,做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对企业的战略动态管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江苏省服务业的占比得到了一定提升,远远超过了第二产业,对江苏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江苏省制造业在上半年的增加值18459.6亿元,同比增长9.4%,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高出第二个产业1.8个百分点。江苏省GDP的排名基本稳居全国第二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要客观地认识江苏制造业,我们有必要站在全国视角进行“鸟瞰”。结果显示,除制造业整体收入和利润位居全国第一外,江苏收入规模前20的细分行业均位居全国前4位。在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中,江苏有8个行业收入排名位居全国第一、6个行业位居第二、其余6个行业位居第三、四位。这就是江苏制造业的“真面目”。
3.优化供应链运作,实现稳健的智能化转型。江苏省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近些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江苏省制造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够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制造行业当中去,更不用说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了,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实现江苏省制造业行业工业链运作的进一步优化,形成稳健的智能化转型。江苏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应当考虑以下问题:
要實现江苏制造业,向产业两端延伸,根据相关理论将研发市场放置在价值最丰厚的地区,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制造业创新不足的这现象。除此之外,江苏制造业企业还应当在生产环节上力争上游,改变以加工为主的落后的发展模式,从上到下设定垂直产业链。很多人表示这种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模式就是原来的小而全的轨道,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是以行业内大企业作为龙头,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构筑产业集群的方式,实现分工合作的,有效的摆脱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能够实现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最终确保江苏制造业企业的稳定性,推动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产业融合、产融结合。产业融合的实现一方面能够给江苏制造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绩效,进而搭建科学合理的、开放的产业融合体系。上个世纪90年代,产业革命诞生,大批的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对于江苏省制造业来说实现产业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发展的最终选择。产业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制造业内部之间的重组融合这种做法可以实现原有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其次传统制造业与高新产业的融合,可以帮助江苏制造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嫁接,进一步拓宽市场,满足广大民众的个性化需求,再次传统制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使企业推出更多的文化产品,为企业顺利转型提供基础元素,使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成为江苏制造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下的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罗马非一日建成,江苏制造业向智能化的发展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加强企业发展技术资金投入的方式,为江苏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江苏省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5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