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驱动下后发地区工业园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欠发达地区工业园的发展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引入企业时要从产业体系和全产业链的角度衡量,并且要有长效的促进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机制,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而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现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分析研究了河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体系;加强工业园区企业品牌建设;延长工业区企业的产业链;提升工业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等促进河源市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后发地区;工业园;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2-0126-02
  河源位于粤东北地区,是江西省进入广东省第一市,交通便利,规划的高铁开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环珠三角经济圈,享受大湾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作为欠发达地区,又有政策的利好,河源市是深圳对口帮扶地区,河源先后成立了福田、南山、罗湖等产业转移园,承接了一大批深圳转移出来的企业。此外,广东省政府为支持边远落后山区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这对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河源市要抓住这一机遇,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发展概况
  河源市经过多年的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电子、钟表、食品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区六园的工业格局,总规划面积达到197.68平方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园区产业体系不合理
  很多高新园区是靠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采用了粗放式的扩张策略,利用税收及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前来,在引进企业时没有考虑园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链的发展。引进的企业很多同质化严重,虽然看起来有“扎推”效应,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间的资源、技术能共享能力差,企业间产业协同度低,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目前,河源市的工业园区内企业多为制造业,而服务业和研发科研院所却很少见,形成了生产制造为主,技术服务为辅的产业结构。
  (二)工业园区品牌效应低
  工业园区的知名企业相对较少,有些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间,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价值低。很多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处于有品无牌的情况,长期以来靠赚取廉价的加工费获取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将越来越薄,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国家资源和环保政策的收紧,很多企业将很难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生存将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品牌建设需要持续长期的投入,对企业来说收效慢。而对于大多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缺乏长远的发展观,更多的是注重利润而不是长远的价值投资,因此长期忽略品牌的建设。
  (三)河源市工业园区产业链不完善
  河源市的工业园在前期引进时更多关注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引入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制造业。而对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业及品牌传播等企业相对较少,根据“微笑曲线”模型,工业园区的企业比如机械制造、手机和电子信息等产品大多都处在价值链低端,主要依靠一般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赚取费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及相关优惠政策赚钱,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四)河源市工业园区创新能力不强
  河源市工业园区大多数企业属于加工制造业,且很多企业科研能力较弱,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包括科研型的创新人才和经营型的创新人才。除了在人才的量和质上缺乏外,工业园区也没有形成一套园区的人才发展创新驱动机制,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制度不够完善,也缺乏为其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则直接与企业所拥有的创新人才数量有关,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创新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也是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得以成功转型的力量源泉。
  (五)产城融合步伐缓慢
  河源的工业园区普遍注重园区的经济功能,而对于住宅、商业及教育上配套不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空间与城市的发展空间不匹配,从而影响人才的引进及企业的长效发展。比如河源市高新区距离市区十公里,河源市区的教育资源及商业等辐射不到该地区,而高新区多年来也主要以发展工业为主,而较少考虑到生活居住的环境问题,这对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与产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有了产业城市才有了发展的根基,而城市化的发展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三、升级建议
  (一)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体系
  园区在招商时不能只追求数量,更多的要讲究质量,首先要有一个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在工业园区的产业体系规划时,要考虑从完整的产业链出发,提高产业层次性,不能全是处于产业链低端初级加工制造业。更要有产业链中高端的企业,比如创新驱动型产业、互联网+产业、科技服务类产业、物流运输业及金融业等。同时也要对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园区的产业升级打好基础。
  (二)加强工业园区企业品牌建设
  河源市工业园区应当注重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些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首先,要转变企业的观念,重视品牌的价值,品牌将是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是企业實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其次,园区内企业要从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转变,重视品牌的投入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最后,强大的品牌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重视品牌塑造和品牌文化的培养。重视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行品牌运作,除了品牌知名度外更注重品牌的美誉度,投入资金和团队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三)延长工业区企业的产业链   河源各工业园区在确定主导产业后就要围绕着主导产业的整个价值链进行企业的进一步引进和下一步的规划发展,由加工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及营销服务和品牌推广方向延伸,完善整个产业链。首先,河源市多个园区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了主导产业,接下来就可以把这一个产业做出规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次,绿色食品加工业,河源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尤其要在水资源,具有广东省最大的水库万绿湖,达到国家一级水标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绿色农业,这也符合河源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发展理念。最后,矿产冶金产业,河源具有丰富的礦产资源。河源在矿产精深加工方面做得不够,希望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矿产冶金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提升工业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才能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园区一方面要引进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要鼓励园区内企业不断的创新,对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园区内企业必须要重视创新,要有促进创新长效机制。首先,企业应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科技人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这是企业得于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其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对科研人员重视和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促进科研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管理创新,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后,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创新培训,提升员工的创新观念,不断提升员工的创新技能。
  (五)工业园区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坚持走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以城集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多赢发展局势。首先,从空间布局上看,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的比重,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其次,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比如交通、住宅、商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投资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园区企业吸引力。最后,发展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产业污染少,效益高,有利于提升居住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实现产城融合。
  参考文献:
  [1] 吴志军,谷唐敏.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5).
  [2] 赵瑞君,王 珍.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邢台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4).
  [3] 陈兆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木工机床,2017(6).
  [4] 郑宝华.新常态视角下我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6).
  [5] 郑金道,计 娜.基于产业升级背景下工业园区企业转型的思考——以十堰市X工业园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0).
  [责任编辑:王功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3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