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遗“开花调”引入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将非遗音乐“开花调”引入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学,是“开花调”继续传承和发扬的一种形式。依据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这项研究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入手来进行实践。本文从“开花调”的教学如何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教学模式以及“开花调”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等方面展开研究。让学生能愉快又有兴趣地学习“开花调”,让“开花调”继续开花、传承。
  【关键词】开花调;音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传承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是师范专科学校非常重要的使命。“开花调”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音乐,是左权民歌中的一支奇葩。师范专科学校传承传统文化应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将“开花调”与音乐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既实现了“开花调”的传承与发展,又实现了学校音乐教学的特色创新。依据师范专科学校课程的设置,这项研究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入手来进行实践。本文从“开花调”的教学如何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教学模式以及“开花调”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等方面来展开研究。让学生能愉快又有兴趣地学习“开花调”,让“开花调”继续开花、传承。
  一、“开花调”与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融合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
  将“开花调”引入学校音乐教学,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设一门专门的“开花调”学习课程,聘请有经验的民间艺人或教师来上课。开设时间一学期或一学年。一种是在现有的课程中深入挖掘,把“开花调”和现有课程进行融合。把“开花调”的学习融入现有的课程中。既能学习原有课程,又能学习“开花调”。第一种形式,以学校目前的情况看,实际操作较难。如果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按要求要制定单独的课程标准、进度、计划等,期末要考试,会增加很多工作量。学生现有的课程很多,再增加一门课程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开设时间最少也要一个学期。要考虑授课的内容量是否充足等问题。因此,对于师范专科学校来说,第一种形式不好开展。与现有的课程相融合,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方案更容易,实施更方便。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里没有专门的民歌演唱与欣赏课程。但是开设有声乐大课、欣赏课。“开花调”的学习可以很轻松地加入这两门课程中。声乐大课可以隔两周上一次课。欣赏课可以每月一节。任课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教学进度、计划和内容。在不影响这两门课教学的基础上,学习“开花调”。任课教师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备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聘请民间艺人教唱“开花调”。
  教学内容的组织。选编了十六首歌曲加入教学中。其中有几首左权民歌,其他都是开花调。称为“开花调”的歌曲唱词中都有花。以“开花”为比兴。大多数由上下呼应的两个乐句组成。独特之处是唱词中的开花不仅有植物之“花”,各类物品、日常用具都能“开花”。此外,歌曲中有很多地方言独特的方言,作为衬词。如“啊咯呀呀呆”,“亲格旦儿”等。在选择“开花调”作为教学曲目的时候,首先考虑传播广、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曲目。同时,在“开花调”中有很多具有重复性。曲调重复甚至歌词也相近的曲子就不考虑选择了。左权民歌中除了“开花调”还有一些流传广泛的民歌,艺术性很高,所以选择几首加入教学内容。
  声乐大课开设一学年。两个学期计划学习十到十六首歌曲。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教学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歌曲。隔两周上一次,每学期大约可以上五次课。由于“开花调”歌曲篇幅较小,因此,一节课可以学习两首歌曲。第一学期前几节课的进度可以稍慢,让学生了解“开花调”的艺术风格。因此,一节课学习一首。欣赏课开设一年。一学期上四次“开花调”欣赏课。欣赏课和声乐大课学习“开花调”的内容可以互相结合起来。为了能更加原滋原味的学习、演唱,需要聘请民间艺人来课堂教唱。聘请的次数和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制定。
  曲目表:
  二、“开花调”的教学模式
  “开花调”的教学模式应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既有传统的教唱方式,又利用了现在教学资源和设备。大量的音像资料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听和感受音乐。要求学生掌握“开花调”的艺术特色,语言方言要尽量准确。要求对“开花调”的教学要达到“两会”和“两维护”。“两会”即学生会唱、会讲;“两维护”既维护非遗音乐的原滋原味,尽量避免开花调学习中加入过多的修改。使“开花调”失去原有的特色。维护学生对非遗音乐“开花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新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开花调”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
  “开花调”是山西民歌中的一支独秀,给音乐教育基础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视唱课中可以选编“开花调”作为视唱曲目。即兴伴奏课、钢琴弹唱课中选用开花调作为曲目弹奏和弹唱。合唱课可以排练“开花调”改编的歌曲等等。“开花调”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将“开花调”引入师范音乐教学课堂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在音乐教育专业展开。今后将逐步在学校公共音乐课,通识音乐教育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依托学校有力的教育资源,大力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今后可以鼓励学生开展“非遗”社团活动,鼓励和组织教师进行民间采风,为“开花调”学习增加新的素材。这个项目的研究着重点是对于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当地师范专科学校来说,“开花调”的学习和传承是具有先天优势的。学校有大量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于左权。有很多教师就会唱地道的“开花调”。校园内文化意识强,开展起来比较便利。“开花调”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是灵活的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唱法。有一百个人唱就能有一百种味道。学习和传承“开花调”不在形,而在“魂”。作为师范专科学校有责任也有義务在非遗“开花调”的传承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它继续开花、传承。
  参考文献
  [1]左权县文化馆编.桃花红杏花白-左权民间歌曲选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4(8).
  [2]赵曼汝.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艺术特色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5.
  作者简介:陈莹媛(1979—),女,山西省晋中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左权‘开花调’引入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05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