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地籍测量》是高职院校测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考核偏重理论,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籍测量的兴趣,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此,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为核心,强调在课程教学组织中“需求、目标、项目、素材、结合、考核”六大核心要素的有效衔接,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本文将对六位一体课程模式下的高职地籍测量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籍测量;课程改革;“六位一体”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的高职人才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决定了广大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做”结合、建立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的课程标准,以培养胜任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综合了各种因素。但如何将这种模式运用在《地籍测量》课程中,并更好地与岗位对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1高职《地籍测量》课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
1.1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确立职业能力的需求
對照高职高专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各地国土部门与各大测绘院及相关测绘企业等进行全面调研,明晰从事一线的地籍调查、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岗位应具备的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的职业能力,从而确立地籍测量课程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1.2依据职业能力需求,确立职业能力目标
在对一线地籍调查、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之后,修订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切合岗位实际的培养能力目标。本课程共设计了5大内容模块,16个职业能力目标(见表l所示)
1.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设定能力训练项目
在确定了课程各内容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后,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各单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制定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化任务,如“使用测距仪、钢尺等仪器对宿舍楼进行堪丈与面积计算”“利用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模型对学生宿舍进行房屋面积测算”等。项目化教学中讲究“真刀真枪”,充分运用校内已建成的宿舍楼作为实训对象,保证各个能力训练项目紧贴工程实际,富有针对性,最大程度地实现项目训练与职业实际的一致性及仿真性。
1.4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学、做”一体化
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满堂灌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各内容模块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做”项目,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都能有机地融入项目训练之中,如:利用多因素综合法完成学院宿舍用地质量评定这一实训过程,每个实训小组的5-6个学生明确分工,分别负责特尔菲法权重确定、影响因素的选择,影响因子功能分的计算、各用地单元各影响因素作用分的计算、各评定单元综合作用分的计算、成果及展示,相互协作,模拟完成多因素综合法城镇土地质量评定的过程。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学生的能力也好,知识也好,不是靠教师“讲”会的,而是靠自己“做”会的,突破以往不讲清、讲透学生便做不了的惯性思维,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
1.5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
改变传统的“终结式考核成绩”的方式,构建一个全面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学生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二是能力训练项目即课堂实训的完成情况和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占总成绩的60%,包括实训出勤、实训态度、纪律遵守程度、团队协作等个人表现和成果展示环节等;三是期末考核,采取面试答辩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实训项目的参与度、实训项目流程的掌握度、自我评价及对本课程的建议;占总成绩的20%。
2结束语
通过对“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地籍测量》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主动融人到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参与度显著增强,学生掌握了必需、够用的职业技能,全面提升了综合素养,有效缩短了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8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