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文精神的缺乏是一个全世界各个国家共有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把对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人文色彩加以淡化,这是对语文学科的不负责任,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教育这个角度来谈谈怎么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程下,语文教育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犹如一条焊接已知和未知的焊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例如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提问:当老虎第二次遇到狐狸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狐狸又会想出什么花招呢?老虎还会上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回答,答案各异。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一举两得。
  (2)大胆表达,勇于发言。大部分的语文老师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越显得冷清。年级越高学生的惰性心理就越强,他们习惯于静态参与。我在给七年级学生上课时,采用小组对抗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果然不错,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
  (3)大胆质疑,张扬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这更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帮助他们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自己被教材感动,才能使学生感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翻开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本,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涵其中,人类底蕴也蕴涵其中。如:第一单元的《邓稼先》,表现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单元的《黄河颂》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伟大精神……因此,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理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领悟课文中所渗透的感情,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思想等人文素养来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2)激发情感,唤起学生内心体验。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情感诱因,由情入手,以文激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灵性,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像《黄山奇松》、《西湖》这类课文要让学生读出美的意境,抒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秋天的怀念》要读出哀婉、低沉以及母爱的博大和无私,令人潸然泪下……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体会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才能在读中得以升华。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客观事物存在着“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人们崇尚“真、善、美”,批驳“假、丑、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落花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讲述人生哲理的散文,作者在文中指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人生观点。但是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让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对表面的意思上,而是她让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学生在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时讲了一生清貧、舍己为人的雷锋;讲了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讲到了抗洪英雄;讲了下岗职工;还讲了班里乐于助人的同学,从他们列举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到学生真正体会到了那句话寄予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有同学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谈到某些爱慕虚荣、华而不实或者一些不忠不孝的人,从这些正反面的事实上,学生学会了辨别,认清了美丑。
  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当我们在羡慕英国小学生从小具有的那种绅士风度的时候,当我们在赞叹日本小学生那种能团结全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也变成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变成一种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育,那么,学生也会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强调的是实用功能;今天,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我们要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决摒弃漠视个性、专制权威、冷漠无情、被动发展的假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个性、宽容民主、融洽和谐、主动发展的真教育,而且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文化的改造,那么这种人文精神最终也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人生的火炬,为学生生命的成长筑起一道巍巍的精神长城。
  参考文献
  [1] 赵敏君.课堂教学缺什么[J].教育文汇,2003(01).
  [2] 卢春华.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