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儿歌对幼儿智力和艺术感知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儿歌对于幼儿智力以及艺术修养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儿歌播放,借助儿歌陶冶幼儿的情操、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文学兴趣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等。本文就以儿歌对幼儿智力与艺术感知力的影响为内容,进行几方面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儿歌 幼儿智力 艺术感知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也能够获得多元化的艺术感知。幼儿对音乐所表现的反应是本能的,在丰富的音响、节奏之中,幼儿的心情愉悦、情绪高涨,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研究音乐对幼儿智力与艺术感知力的影响,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各项能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儿歌对幼儿智力和艺术感知力的影响的具体体现
  儿歌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儿歌这一抓手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艺术感知力。同时,儿歌除了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外,还能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幼儿的听力水平,并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儿歌区别于刻板的理论知识教育,具备更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帮助幼儿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提升之力和艺术感染力,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1.1培养儿童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根据长期的教育经验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类对节奏的感知力最强的时候,也是音乐、儿歌学习的最佳时期。在传统的刻板理论知识教学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尽人如意。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幼儿更为喜闻乐见的儿歌方式,让幼儿在娱乐、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儿歌《小老鼠上灯台》中,“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儿歌的韵律感非常强,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其三字一个节拍的节奏感。同时,这首儿歌的歌词达到了押韵的效果,还能够利用儿歌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1.2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儿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不可否认,幼儿时期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但如果没有加以合适的引导和教育,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会漫无边际地发展,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时期的天赋也会被因此浪费。所以,为了更好引导幼儿成长,保证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良好发展,就要利用好儿歌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幼儿自己编唱儿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儿歌的方式也更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便于展开高质量的学习。
  1.3开发幼儿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语文通常情况下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通识性课程,语文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没有语文的良好基础,其他学习也无法有效展开。而幼儿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只让幼儿进行字词的阅读和学习,反而不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儿歌的学习,能够提供一类更为轻松且愉快地学习方式,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通过传唱儿歌,能够切实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同时对儿歌的歌词记忆,也能以更为灵活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达到幼儿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教学目的。
  1.4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幼儿自闭的现象越发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有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以外,还有包括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因素在其中。所以,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加以锻炼,如儿歌的传唱。因其丰富的趣味性、富有乐感的律动特征,更适合幼儿加以锻炼和学习。因此,儿歌的教学时幼儿基础教学中极佳的表达方法之一,拥有出色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利用儿歌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2.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发展的儿歌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儿歌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自然也有众多的数量和内容。然而,并非所有的儿歌都适用于幼儿教学,教师必须做好儿歌的筛选工作,选出具备教育价值以及幼儿相对更为喜闻乐见的内容,予以开放加入教育的内容之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样的儿歌除了有押韵、节奏感等特征,同时儿歌中含有丰富的数字内容,能够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对数字的敏感度,为其后续数学的学习夯实基础。
  2.2儿歌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幼儿智力的培训过程中,所需要加以培训和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从过往的教育经验来看,只有结合幼儿的学习生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儿歌更贴近于幼儿的娱乐习惯,同时不会带来有额外的学习压迫感,所以能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要在潜移默化间培养良好的幼儿儿歌传唱习惯。例如,教师要教唱《我是好孩子》的儿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同时,在儿歌演唱的过程中,要搭配相应的动作进行,不仅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与开发智力,还能帮助幼儿提升良好的道德文化品质,达到综合多元化教育的目的。
  2.3儿歌在语言训练中完成智力开发
  幼儿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不论是词汇量的提升还是语言组织能力,都和幼儿的思维情况息息相关。同时,正确的情感表达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儿歌正是契合上述教育要求的重要方法,简明轻快的节奏、通俗易懂的歌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都是儿歌相较其他教育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例如,在《小汽车》的教学过程中,“小汽车,滴滴滴,爸爸妈妈快上车,我送你们上班去。”其中,歌词高度贴合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并且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亲情吗,从而更好丰富幼儿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化品质,为其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
  3利用儿歌教学促进幼儿感知力发展   3.1尊重、鼓励、赞美幼儿
  区别于刻板的理论教学,在幼儿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到尊重且鼓励幼儿的想法。在幼儿创作后,即使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教师也要做好鼓励等工作,从而提升其学习的信心,推动儿歌教学可持续化发展。
  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自然對儿歌的理解也存在偏差,而教师要做到的是正确引导幼儿的创作结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会导致课堂氛围有些吵闹,但在最大程度上给予了幼儿表现自我的空间,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以一视同仁作为最为主要的教学方针策略,不能过分表扬某一位幼儿或过分批评一位幼儿,只有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起表现力、感知力的学习欲望。教师一定要抓好一切契机,做到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才能更好发挥儿歌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3.2设计活动方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管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其学习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但为了更好利用儿歌教学,发挥其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即做好引导工作,儿歌教学的主体仍然要以幼儿本身为主。所以,教师要深入幼儿之中,了解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兴趣爱好所在,挖掘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内容展开教学工作。尤其是从儿歌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当侧重于幼儿语音以及幼儿语感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儿歌《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在播放儿歌的同时,搭配一定如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播放,从而更好引领幼儿进入儿歌所表达的氛围与意境之中,提升儿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养成良好的儿歌学习习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4结束语
  总之,儿歌对幼儿各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积极的,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儿歌的优势,为幼儿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幼儿智力与艺术感知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琴.音乐艺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33):170-171.
  [2] 方娜.多元智力理论在幼儿音乐领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
  [3] 丁丽亚.重视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A].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选[C].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