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为目标,每名教师都应定期更新教法,为学生提供更切实际,教学实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针对此,以家庭教育为主,通过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并采用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家校协同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9-0099-03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必修学科,每个学生都需要定期参与该门课程,并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标准的价值观。但实际上,随着网络文化逐步发展,思政教育不但要承担教学任务,也要对抗网络环境中的各类不良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逐步提升,就目前情况来看,仅依靠校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完成预期内的思政教学目标。因此,部分思政教师认为,应适当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彻底改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不正确思想。但在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院校中,部分院校因使用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导致教育实效性降低。因此,思想政治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效性策略,成为了近年间各个思政教师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1.可加大思政教育力度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出现最明显的问题即为思政教育的力度不足。调查可知,力度不足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有限,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语言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很难进入课堂中参与学习。部分学生即使具有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疑问教师无法解答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不断下降。部分存在求知欲的学生将进入互联网空间内查找相关资料,进而有一定概率会被网络空间内负面信息影响,个人价值观朝负面偏移。其二,网络文化的影响降低了思政教师的语言力度。部分学生因长期浏览互联网环境内的碎片化信息,进而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产生依赖感。即使思政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的内容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和权威特征,学生也不会优先相信教师说出的话语。但家长与教师不同,学生往往对于家长的话语十分认同。当思政教师能够与家长联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将被有效强化。
2.可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
部分大学生因叛逆期或其他个人原因,会与父母进行冷战。即使未出现冷战的家庭,学生和家长也会因一些误会而处于关系较差的状态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较差时,学生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而当学生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时,一旦学生家长不懂得如何使用正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骤然对学生进行教育,只会起到反作用。而思想政治教师接受过专业教育,他们更加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利用语言的艺术达成特定的教育效果。因此,当教师与家长建立关系后,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经验。家长凭借教育经验,可以有效缓解自身与儿女的关系。学生与父母感情缓解或增进后,家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将提升。因此,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实际上属于双赢的局面,令家长和教师可以同时收获教育成果[1]。
3.系统性教学模式可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
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承担全部的教育教学责任,教学工作和考核工作都需要教师来完成。同时,思政教育行为属于单线输出模式,教师在输出知识和经验后,学生是否学习和吸收,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想法。因此,思政教师在考量怎样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整体教学难度过大,思政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教师与家长构建协同教学模式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最终在同一个目的地集合。教师将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中负责输出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家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将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完成另一部分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学生将长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学生自身却不会产生过多的厌烦情绪,吸收知识的整体效率也可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可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确认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得到有效降低,同时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增加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密集度[2]。
二、思政教育中構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现存问题
1.家校协同模式的设定流于表面
观察国内一些已经开通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院校可知,在这些院校内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一类明显问题,即家校协同模式的设定流于表面[3]。具体表现分为两种形式:其一,部分教师会在校方的安排和作用下,与班级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建立相对稳定的交流空间。但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即使部分家长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只会简单回答家长的问题,继续独立完成教学活动。这类教师认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不高,凭借自身的教学能力即可完成任务。但实际上,这类教师仅构建浅性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交流停留在浅表层面,学生并未对政治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这类教师表面上可以完成教学工作,但实际上取得的教学成果相对一般。其二,部分教师在沟通过程中,仅为家长们布置家庭教育任务,但不会进一步对家长进行指示。一些不擅长教育孩子的家长,在面对模糊的教学任务时,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多数情况下家长都会使用“填鸭法”和讲授法,进而令学生更加烦躁,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不断恶化。这类问题将对思政教育和家庭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应被尽量改良。
2.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出现责任分歧
部分教师或家长自身的交流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使用错误的方式进行教育,继而使得家校协同模式在构建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责任分歧。例如,部分教师会在课下与家长们取得联系,与家长商议下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模式。而部分思想狭隘的家长就会表示,自己的孩子参与大学学习,教师应该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如果教师要求家长负责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明教师在偷懒。在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思想不坚定的家长的思想会被带偏,不参与家庭教育。而存在这些思想的家长们,要么会在批评教师后,不开展家庭教育;要么会一边认可教师的做法,一边拒绝开展家庭教育。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存在推卸责任的现象,即认为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应由家长完成。在为家长布置“教育作业”后,直接要求家长负责教育工作,自己则在课堂中简单讲解理论知识。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为,家长与教师在沟通中出现责任分歧,教师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改良。 3.家庭风气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所处家庭的思想价值观正确和正常。但的确存在极个别思想不正常的家庭,这些家庭要么具有纯粹的利己主义思想,要么具有拜金主义思想。学生在这些家庭中成长,个人的思想精神与政治观点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校方必须要先扭转学生的家庭风气,才能开展正确的思想教育[4]。因此,在面对这类家庭时,即使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难度也会递进提升。当前,部分教师在面对这类家庭开展教学时,会遇到两种显性问题。其一,学生和家长想法一致,教师能够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过小。其二,学生和家长想法不一致,学生可以在听讲的过程中,产生正确的“三观”和政治价值观。但当学生回到家中时,学生家长会起到反面教育作用,即反驳教师给出的思想政治观点。这两种现象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效性策略
1.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切实建立家校交流渠道
首先,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家校协同教育,了解该教育模式实施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相关资料,明确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准备的过程中,积极搜集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本着配合互联网思维的原则,教师在留存学生家长电话信息之外,也需要添加学生家长的QQ、微信等联系方式。预留多种联系方式,可提升教师与家长交流的速度,进而提升协同教育的时效性。其次,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哪些部分应该由自己保留,继续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而哪些内容可以由学生家长负责。例如,一些基础性且学生已经建立认知印象的知识,可以由学生家长负责。家长可以在与学生打电话或见面时,以闲聊的方式提起。而一些进阶型的政治理论知识,可以继续由教师负责,由教师为学生打开全新的价值观分析视角。最后,即使当前的教学阶段中,学生家长无须起到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教师也应该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既保持交流的稳定性,也可以定期调查学生的当前思想状态,根据此来设定下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2.宏观分析教育结构,构建秩序性沟通模式
教师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入手,从教学结构的整体进行观察,确认教师和家长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直接承担全部的教学责任,负责为学生打开眼界,帮助学生辨认社会信息,辨认互联网信息。理论上,家长们为教师构建了学生的整体框架,家长十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特征。但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和交流手段,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内核与内心想法。因此,家长和教师能够获取的教学资源,实际上可以互相补足。针对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构建秩序性沟通模式。例如,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前夕,学生家长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思想特征和个性,为教师提供一些学生的特殊信息,继而帮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后,可以将学生在本堂内的表现发送给家长,由家长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家长在获取学生学习信息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设定程式对话,进一步了解学生心中所想。这种沟通模式具有一定的秩序,不会占用家长和教师过多的时间,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协同教育效果。
3.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教师家长随时交流意见
教师可以利用QQ和微信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这种交流平台具有两点优势。其一,用户较多。当前,多数使用智能手机的家长都会在手机内安装上述两种软件,教师将这两种软件作为交流主体,能够提升家教协同教育模式的实效性。其二,具有实时交流的特征。这几种软件具有提醒功能,当教师不定期下达指令时,学生家长们可以在空闲之余进行回复。回复页面一览无遗,教师在进行交流和下达工作指令的过程中,清晰地查看家长的交流情况。同时,校方也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网络论坛,家长们对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意见时,可以在论坛中留言,由多个思想政治教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校内可以形成多个家校协同交流渠道,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交流意见。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同步交汇,将递进提升家教协同教育的开展质量,令学生回到家中也可以接受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4.定期交流学生非正常状态,充分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師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为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类信息。例如,开展思想教育的技能学习,或为学生讲述政治知识的分解技能等等。但随着网络文化的影响不断加深,教师应为家长提供更具实际价值的教学技巧。例如,教师可对家长进行培训,培训家长掌握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和心理干预知识。部分学生会因思维模式出现问题,而产生较大的思想压力。这种思想压力若未能及时排解,将形成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大多数学生在产生心理压力和思想压力时,不会选择与教师进行沟通。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或思想压力时,应利用各类交流方式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在收到消息后,可使用心理教育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用平和和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
5.校方大力辅助,家庭做好后备工作
当学生与家长之间出现冷战或热战问题时,学生家长可以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负责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辅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家长分析问题,降低家长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当家长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时,家庭关系可以得到很好的缓和。而在面对一些家风存在问题的家庭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再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降低家长思想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本文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家校协同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望文中内容,可为各名思想政治教育或家庭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一些专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游敏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协同配合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19(2):90-92.
[2]赵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52+166.
[3]姚瑜滢.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7,32(1):85-91.
[4]刘飞.大数据视阈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新疆南疆民族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5):62-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