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这门学科具有理性思维和严谨的实验要求,学习该课程需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丰富的化学知识。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并借此分析能够为高中生带来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提高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3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28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高中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学生成绩,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每位化学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致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重视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较为单一,且不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使得学习不系统、不明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化学这么学科产生畏难情绪。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大大降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对高中生学习化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想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导致课堂缺乏互动性,不能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最后,教师和学生没有做到有效沟通,比较偏向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和沉闷。
   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师生关系的转变
   目前高中化学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重,很多化学教师基本上都是满堂灌,知识微观抽象、信息量大,使得学生疲于记忆和理解。学生不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是我国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转变教育角色,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注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针。我们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自学、互学和帮学,进而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
   (二)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兴趣化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一门生活气息浓厚且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其趣味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有更多的热情和好奇心来对化学现象进行思考和提问。
   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这时候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可以采用更多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不再压抑和沉闷。教师还可以在化学课堂上采取分组教学,让小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抢答和互动的方式来活跃教学气氛。由此可见,教学方式的改变,促使教学氛围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的情绪热情高涨,且提高了学习的专注力,也大大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学多元化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领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发展维度,其中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是很好的一个方向。例如,学生对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清楚,因此教师就可以制作三维立体原子,通过直观立体的三维模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一方面可降低课堂操作实验的危险性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学生的学习认知速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努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多尝试、多实践、多总结,不断提升自我,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6(2).
  [2]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3]李春燕.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
  [4]王晓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1(21).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张冬兰(1973.9— ),女,汉族,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