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中国宏观经济看似有着下行的趋势,是因为经济结构矛盾,又恰逢周期波动、发展阶段变化,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压力。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到新常态之后,而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化为中高速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本文采用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常见的基本变量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并对GDP和M2货币供应量指标做最小二乘法估计,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研究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增速;稳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现状及思路
  1.1 研究现状
  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依然是热门选题,而以对宏观调控建议的选题也逐渐增多。自1980年起,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演进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本节将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加以说明。第一阶段:1980-1994年,通过分析文献辅以一般统计对宏观经济进行描述,较少文献采用回归分析佐证。第二阶段:1995-2000年,仍然以理论分析与统计描述相结合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分析方法,但也出现用计量方法分析的文献,但该类文献也只局限于分析模型拟合的结果,而未对宏观经济调控进行指导。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以某特定问题或目标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一定的计量分析方法加以实证,探求其解决方法或应对措施。
  1.2 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几种常见的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分析其近十年的变化趋势,并将其波动情况与国家相关政策相结合,对其加以分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并对GDP和M2货币供应量指标做最小二乘法估计,从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研究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
  2 GDP指标分析
  2.1 GDP概念
  GDP即国家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的计算公式为:GDP=C+I+G+E,即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投资+净出口额。
  2.2 GDP及增长率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增速放缓的整体趋势,这是由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高经济增速造成的,是对前期经济高速发展的消化,对经济基础的夯实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然而,经济增速的放缓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如果超出该区间,将会导致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加,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造成损害。
  我国GDP从1978年至2016年一直保持增长模式,从2002年开始保持快速发展的迅猛增长模式。而从GDP增长率对GDP的增长来看,从2010年起,GDP虽然仍然在不断增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这与我国推出的经济“新常态”发展战略相吻合。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2.3 行业GDP增加值
  行业GDP可以分为农业类、工业类、服务行业类、生产加工类、金融类等。但这里主要对以下三种行业GDP进行描述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稳定。根据统计,2016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0.3%,小麦种植面积增加0.4%。工业生产下降趋势有所缓和。市场逐渐对工业产业的需求降低,加之去产能政策的推动,导致工业生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说,当前的工业生产行业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迅猛,而原煤、粗钢等企业则存在极大亏损。财政金融平稳运行。目前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据统计仅2016年1季度就吸纳存款5.4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
  3 通货膨胀率指标分析
  3.1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它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1)收入和财产再分配;(2)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有:(1)收入和财富再分配;(2)商品相对价格扭曲;(3)资源配置效率降低;(4)引发泡沫经济等损害国家经济行为。
  3.2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1991年,CPI水平处于较低状态,1992年国家扩大货币投放量,CPI持续增长,至1994年达到波峰124.1%。5年后缓慢下降并转为负值。1998年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从2005年10月开始,CPI指数持续上升,2007年初我国部分地区粮食、房价等出现了短期暴涨现象,从而一直推动CPI上涨至2008年,并在2008年到达波峰。2010年至今,受到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及其他宏观调控的影响,CPI持续上涨,2011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上半年涨势迅猛,之后回落。一方面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整体来看CPI指数同比增长处于0.7%到2.9%,起伏不定。这与中国的经济转型以及供给侧改革等一些重大的政策方针相关,需谨慎控制资本市场金融风险,做好财产保值准备。
  4 失业率指标分析
  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1)总需求不足;(2)摩擦性失业;(3)季节性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业水平是适当的,充分就业目标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美国多数学者认为4%的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一些学者则认为应将失业率压低到2%-3%以下。
  从近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来看,中国历年失业率数据较为平稳。从2002年以来历经整整15年时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0%-4.3%之间;而2002年以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则更低,从1997-2001年的8年时间里,保持在3.1%-3.6%的水平。
  由于人社部公布的是登记失业率,而非真实失业率,因此数据不完全准确,难以代表中国整体失业率。有民间机构和专家做过调查统计,预测中国2016年真实的失业率有可能高达12.9%。已超过12%的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失业问题严峻。
  5 货币供应量指标分析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相对应,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我国金融创新、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因此不仅要对流通中货币加以分析,也要寻找M2与GDP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选取1997-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数据进行分析。
  在M2与GDP的1997年至2016年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到两指标也是相辅相成,保持同样的趋势增长。因此用Eviews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M2与GDP的线性相关关系。
  通过可决系数检验,R2=0.990096,即99.01%,表明解释流通中货币这一变量有99.01%可以拿GDP的线性变化来解释,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很好,也即用GDP值来解释货币流通变化,效果很好。这表明M2反映了GDP的良好增长,从金融市场形势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健。
  [参考文献]
  [1] 李珊.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货币流通状况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02).
  [2] 焦文迪.浅析新形势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途径[J].知识经济,2017(05).
  [3] 王璐.新形勢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探析[J].中国商论,2017(26).
  [4] 张车伟.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J].世界经济,2003(05).
  [5]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5年中期)报告——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