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铁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风险,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充满坎坷和波折。本文首先概述和分析了中国高铁发展的概况和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铁出口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中国高铁出口贸易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高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162-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高铁出口贸易也逐渐变得繁荣,不仅能够独立承接大型的高铁项目,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制造。同时,能够带动我国在高铁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极大地优化了我国过去的进出口贸易结构。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全球化进程的挑战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我国高铁出口现状分析
从2014年开始,中国高铁正式开始出口贸易,在海外开辟新市场。我国的高铁出口方式主要有线路出口、车辆出口和整体出口。而我国的高铁的施工周期较快、系统兼容度较高,且成本造价极低,因此在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因为高铁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对外开放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窗口,其中包括大量的潜在项目合作,这都是高铁项目作为中国品牌带来的机遇。目前,我国的高铁出口企业占有全球高铁装备制造市场近百分之七十的份额。但是,我国的高铁项目在海外也遇到诸多挑战。比如迪阿高铁、美国西部快线等,都是资金、利率,以及政治等原因造成中途的毁约,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高铁发展的障碍。
二、中国高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高铁品牌尚未成熟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的高铁巨头从无到有,依靠的是几十年来的技术积累,才能在世界市场内占据一席之地。巨头如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基本上垄断了西欧的高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中国高铁的起步时间较晚,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对于国际市场而言还只是一个初入者,所以影响力比较有限。同时,由于过去中国在整个国际分工中担任的角色是“劳动力工人”,所以国际市场通常会认为中国缺乏高新技术,即使有高新技术,也是“抄袭“的结果,短时间内国际市场很难对中国产生技术上的信赖感。因此,要解决这种信任危机,一方面要继续塑造中国制造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塑造出一个中国高铁品牌,使得中国高铁和传统技术巨头一样,能够产生出叠加的品牌效应。
(二)国际化管理体系尚未成熟
目前中国高铁产业的出口贸易中,主要是以相关设备的出口较多。虽然在一些亚非国家建有高铁维修的站点,但是数量极少,更谈不上本土化的经营。但是作为传统的技术巨头如西门子、庞巴迪等在海外市场上通常都是采取本土化的经营策略,使得能够在外国市场长期占据一个有利地位。四大高铁巨头都是在实行本土化的战略,通过强强联合,几乎垄断了国际高铁市场。同时,这些高铁巨头们早期还在中国的地铁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在中国地铁快速发展的时候,他们又将这些地铁中的份额以高昂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或者以此份额入股,与中国本土企业共建相关设备。
但是,中国在海外的一些高铁承建项目,比如安伊高铁二期、沙特铁路、利比亚铁路,其实都是不盈利的产业。虽然一方面与我国高铁的发展状况相关,但另一方面体现出的是国际化管理体系混乱,不能控制成本。因此,可以发现中国高铁的国际化管理经验缺乏,并不能很好地建立起应急处理机制。
(三)技术人才欠缺,创新能力不足
与其他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一样,我国高铁产业在出口贸易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到缺乏熟悉国际化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的人才的尴尬局面。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包括高铁企业在海外开始业务时,都不得不在境外高成本聘用外籍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会计、法律以及一些技术方面,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销。同时,由于外籍人员与国内企业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有时候会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在创新方面,虽然我国高铁产业不断在创新,但是与传统的国际巨头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中国铁道部在2017年的铁路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所有的铁路轨道交通生产商申请的专利总数达8000余项,其中在中国国内申请的专利数量就超过1000项。而我国高铁企业的申请专利数不到3%,与海外巨头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完全自主能力的创新体系建立是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势在必行的战略。
三、加快高铁“走出去”的对策
(一)树立大国形象,营造有利影响
中国高铁在开拓外部市场时,通常会遇到政治环境带来的阻力。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当加强与外国政府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有利的政治环境。我国政府多次提到中国高铁产业时,都在外交场合明确表示,中国高铁不是为了“称王称霸”,唯一目的就是推动双方互利共贏。高铁项目对于双方都是互惠共赢的,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密切合作,也有利于推进缔约国的对外发展,可以使其免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海内外举行高铁的相关展览会,除了是在向世界宣传中国高铁的实力外,也是在向国际社会和组织展示中国高铁。这对于海外组织和民众认识中国高铁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强强联合,实现“中国品牌”的本土化
如前文所述,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完整的高铁产业链条。除了要充分利用政府在高铁产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外,还需要高铁企业们一道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开展贸易。同时,联合起来共同开赴海外市场,有助于在海外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降低制造成本。不管是从运营、修建,还是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都有利于中国高铁企业的出口贸易,这是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的真正核心所在。 中国高铁产业在出口的过程当中,基本秉持的是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实际的高铁项目出口时,我国高铁企业不仅为赚取更多的利润,也是为合作国家升级基础设施,带来新的技术。所以中国的高铁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时,可以参照德国的西门子等传统巨头在华的投资模式,实现项目所在国的本土化经营。传统巨头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本土化的成功是值得学习的,对于我国的高铁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中国企业共同联合、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应对更大的挑战,实现双赢局面。
(三)深化企业国际化管理体系
中国的高铁企业除了要注意人才的快速培养以及技术的创新以外,同样需要加强对企业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对于我国高铁企业来说,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得避开的就是跨国管理问题。在跨国管理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合作国的经济状况和自然社会情况来完善各项制度以外,同样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针,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同时,在海外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风险比其国内要大得多。因此在涉及风险的防控性上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熟悉当地法律,可以使用当地法律来保护自己。第二,要强化风险的防范意识,注重技术、财务等方面的风险。第三,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国际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四)注重人才培养,驱动技术创新
中国高铁在海外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除了经营环境的变化,还要面临多种人才的缺乏。这些人才包括技术方面的人才、以及对合作国家语言、政治、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方面精通的人才。因此,中国高铁在出口过程中,不仅要在国内注重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要拥有大量掌握专业国际经营手段的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综合性的人才。
对于中国的高铁企业来说,可以在一些具有研发优势的国家或者地区建立起研发机构,吸引该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这是我国高铁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潜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永远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力量。中国高铁要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甚至要让世界接受中国标准。企业就要从全局出发,不仅要获取更多的利润,更要促进更多的技术进步。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一面旗帜,更要承担起中国制造强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开端。只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品牌。
四、結语
对于中国高铁出口国际市场来说,绝不可以硬搬国内模式,当中需要灵活变化。因此,政府可以出面,将相关方面都联合起来,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情况下成立一个“高铁出口”小组。专门用于协调部门之间的行动,联合各自的优势,拉动更多的出口。这样做不仅可以最大化国家和企业间的利益,同时可以促进出口,真正实现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的新增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9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