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是文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指标,而对于现代高中生的学习生涯来说,地理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如何在对高中生进行地理教学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学习方案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习方案;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53-02
就目前来说,随着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现代教学中主要突出学生的自我性和自主性,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答,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切不可包办,对学生进行管理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积极的状态。
高中地理是文科学习中的重要学科,同时高中地理不仅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又被称作文科中的理科,属于一种综合性学科。而就目前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进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时知识编排和插图设计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上。而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合教材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高,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鼓励并鼓舞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这种基础上,教师就应当创造完善的学习环境,建立起民主且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应当走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增强自身的学习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与教师的陌生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却不可选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案,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熟练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必修一的教学时,讲到“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时,可以采用穿插演示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将灯泡作为太阳而利用地球仪对昼半球和夜半球进行演示;并且向学生提问:“地球仪上的晨昏线应当如何标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了解地理中不同的知识方面,以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现代化教学中包括多媒体教学内容,通过灵活运用能够有助于增强地理课堂的学习趣味性。在完成“地球运动”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生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描述出当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并明确地球的运动方向和昼夜长短以及后续的变化趋势。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实现知识的引导性和发散性教育。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明确最新的地理学科研究内容和地理现象,结合国内外的政治材料和实施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
二、要求学生画图以培养思维能力
地理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特殊,常需要将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状况和现象进行表达,所以在进行地理学习时地图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地图对学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图像观察。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画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使地理课堂更为活跃。
而教师想要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文字内容进行地图描绘,学生就需要对其中涉及的多项内容进行了解并加工,将其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自身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例如在进行“地球的公转和季节”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现象,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以及基地的俯视图。而教师在讲解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图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与自学存在较大差异,自学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而自主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双方良性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通过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总结学习规律
在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时,其中涉及较多的规律性内容,例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和洋流分布规律,如果这些知识直接应用记忆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往往学习效率较低,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内容都极为枯燥,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中存在的分布规律,并将规律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习思维能力,还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趋于主动。
2.学习总结
学生在学习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题目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习题解答时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解题方式进行提炼,使学生了解解题时应当抓住的重点内容,告知学生在进行解题时了解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判断日期界限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抓住思维切入点,才能保证学生在解题时思路容易打开,避免出现读题不清而无法解题的现象。
四、启发思维模式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后续思维方式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盲目地对知识点进行记录,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促进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解题目中需要明确的隐藏条件。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在思维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明确题目中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灵活多样的解题模式和思维模式,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这不仅可以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对于多数学科来说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锦雨.试析如何在快乐中学习高中地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20.
[2]张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76-177.
作者简介:李建新(1985—),男,广西博白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