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分析林地征占用可行性报告的编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建设,而林地的数量是一定的,占用林地与林地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寻找平衡点,其中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
根据国家林业局第35号文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关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相关规程及中国林业行业标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要求,编制征占用林地可研报告需要对外业进行勘踏,对项目占用地后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一、资料收集和工具准备
收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资料、林地“一张图”及林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公益林区划界定资料、相关规划资料、建设项目资料(批复文件、土地勘测技术报告书及规划红线图等)、1:2000地形图及其它基础资料。
调查工具准备:GPS、测树围尺、数码照相机、记录表等。
二、调查技术方法
按照地类、权属、森林类别、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影响林地评价的相关因子进行小班区划,小班区划因子具体参照相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
1.小班调查。根据现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林地小班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
林木蓄积调查采用标准地法调查推算;经济林、竹林株数采用小样圆法调查;林地保护等级、林地质量等级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确定;其他因子调查参照相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将小班调查结果填入“项目使用林地小班因子调查表”。
2.小班调查结果统计。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调查和统计。
3.专业调查。a、生态保护区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项目建设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b、野生动植物调查:通过实地调查、社会访问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记载项目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保护等级,并对项目区内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进行认真调查,拟采取的保护措施。c、古树名木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与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区内古树名木的树种(学名)、地理位置、胸径、树高、树龄、保护等级、周围环境等,拟采取的处置措施。d、候鸟迁徙通道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与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区内是否存在候鸟迁徙通道。
三、质量管理
1.承担任务的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
2.成立相应的质量检查小组,对外业调查准确性和内业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进行检查。
3.编制人员应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负责。推行技术质量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4.严格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项目,实行“三级”校审。
四、项目建设影响分析
1.拟占用征收林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拟建项目在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范围为施工现场等,在施工期对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显著的影响,是对原有植被和局部土壤结构的破坏,由于植被破坏进而影响到与植被密切相关的动物或微生物生态系统等。
对项目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工程对野生动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占用其生境。对鸟类而言,生境被占用后将导致其另觅生境,避开影响。生境占用对两栖爬行类影响较大,两栖爬行类动物活动范围较小,工程建设对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影响较大。
项目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机械噪声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惊扰,施工期大量施工人员也会干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存和繁衍,预计在施工期间,附近的部分动物会因噪声干扰而向远离施工区的方向迁移,在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加大保护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并对施工中发现的野生动物要严加保护。施工结束后现有野生动物基本可以恢复原有生存条件。
2.拟占用征收林地对生态效能的影响。项目拟占用使用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将永久丧失,致使森林资源减少,将在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远离有保护动植物的地方,也远离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做到尽可能少占林地,力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项目建设对生态功能的影响是有限的,通过采取异地造林恢复植被、工程绿化等措施,将项目建设对生态效能的影响控制在较低水平。
3.拟占用征收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项目建设中土石方填挖及构筑物施工将引起局部自然环境的改变。施工期间,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音和项目建成运营后的生产、生活污水会对项目区环境及当地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制定必须遵守的硬性规定,并采取事先防范措施,可以将影响减少至最低水平,甚至全面消除影响。
4.拟占用征收林地对生态景观的影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取土、弃土、运输等将造成植被破坏、山体裸露,会对当地的景观生态环境、自然风景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堆料场等会破坏植被、损害生态景观形象的占用设施,掩埋弃渣并及时采取造林绿化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崇尚绿色环保建设教育宣传,不得随意破坏植被等。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保护措施,可避免或减轻对当地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保障措施
1.環境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应要求各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弃渣按设计要求指定地点堆放,做到不随意弃渣;严格控制施工占用用地,工程材料按要求堆放,运输车辆按指定路线行使;雨季施工时要对物料堆场采取占用防风、防雨措施,对施工运输车辆采取遮挡,防止抛散。在红线范围内施工,尽量避免损害项目区周围的林地和林木,不得任意扩大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施工期间注意保养车辆,合理操作,使机械设备工作噪声维持在最低水平。施工现场附近有居民点时,应避免在夜间作业;设置水泥搅拌站应选择远离居民点的地方。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扬尘量。 项目营运期间固废主要为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用地内设置有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清运时将垃圾压缩打包,用标准桶装走,鼓励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并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2.水土保持措施
(1)项目建设如需要开挖山体,由于山体的切割使得坡体产生扰动,影响土体结构,降低其抗蚀能力;另外由于开挖破坏了坡面的植被,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因此要及时种植护坡草被,以减少水土流失。对陡坡采用砌石护坡等工程措施,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弃土、弃石和弃渣,部分用于水土保护工程的砌石利用,剩余部分应选择合理的位置堆放,并做好工程防护、覆土恢复植被。
(2)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大规模施工带来的大面积水土流失。
(3)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规范施工,避免施工机具及车辆随意穿行,尽量减少地表扰动面积。合理安排工期,做到挖、填方平衡。及时恢复植被减少弃土、弃渣裸露堆放时间。
3.林业技术保障
(1)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关于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有关政策法规,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核关,对项目使用林地过程实施监督检查,防止用地单位和施工单位超审核范围使用林地。
(2)使用林地单位,必须向林业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用地,严格按红线图施工,不得超出红线。
(3)项目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首先向林业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在划定的范围内用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占用用地植被。
(4)项目区所在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采伐调查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做好林木采伐工作,要办理采伐证,严禁无证采伐,不得超越红线外采伐,切实保护项目区周边的植被。
4.生态效能保护措施。随着项目的建设,拟占用使用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将消失,致使森林资源减少,将在水源涵养和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在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多方案设计,反复比较;避开有重点保护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地方,避开生态脆弱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胜地、重要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尽量做到节约用地,施工便道尽量使用原有道路,减少开挖土石方,力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采取异地造林、项目区绿化等措施恢复植被,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5.地文水文景观保护措施。项目施工开挖山体和填埋土石方必然破坏原有的项目区地形、地貌景观,也会对周边地形地貌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对陡坡采用砌石护坡等工程措施,以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滑坡,破坏项目区周边的地貌景观。
项目建成运营后,地块内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用地内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雨水就近排放,污水要经处理后再用于农田灌溉,严禁直接排放;泥水要引入沉沙池,沉清净化处理后进行排放。
参考文献:
[1] 佚名.建设工程项目征占用林地可行性分析研究[J]. 乡村科技,2018,186(18).
[2]汪斌.试析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7(20).
[3] 张文娜.李文靜. 建设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项目化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 39(36).
[4] 张光浩.谈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要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5]蒋银莉.现形式下林地征占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J]. 农业与技术 ,20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445.htm